40年前,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的上河村,是一条被三条狭沟斩成四段,走哪哪不通的闭塞山乡;40年后,这里成了山货畅销、出口欧美的致富村。从不通电到用上舒心电,电力的变迁见证了山村脱贫致富的历史。
“现在农村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供电可靠性高,农业生产十分给力。”上河村羊肚菌种植户王伟说。11月22日,王伟带着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开始了羊肚菌菌丝的播种。考虑到土壤干燥不利于菌丝的生长,他便给机器通上电,开始抽水灌溉。
初通电,信息传进大山沟
上河村217户608名村民散居在深山之中。作为上世纪90年代末四川省内最后一个通电的村落,上河村以前穷得响叮当。
村民张绍波手脚并用爬上上河村山顶,拿着土喇叭开始传达重要信息。那时候其他的村基本都有了广播,但因为没有电,上河村还延用着这样的土办法。“各位父老乡亲,明天下午3点,在村头老槐树下召开村委会。”当时的场景,让现年65岁的张绍波唏嘘不已。
1997年,在农民自筹一点、政府解决一点、供电企业支持一点的情况下,上河村通电了。村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了集资,他们自发卖草药、卖鸡蛋筹钱。“架线工程持续了整整6个月,但那种一呼百应的场景我永远都记得。”供电员工柴清忠说道。
1997年6月17日,上河村组织了60多名村民,帮助供电员工运送电杆上山。为了运送电杆到悬崖边,村民们脚下绑着防滑草绳,40人抬电杆、20人在悬崖边保护抬电杆的人,硬是靠着人挑肩扛将电杆运上了近45度的陡坡。
1997年9月24日,上河村结束了无电的历史,也结束了四川省电业局还有无电村的历史。那一天,村里亮起了第一盏灯,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将外界的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递进大山。
“通了电,每天晚上都有100多人围着村委会看电视,虽然只有几个台,但村民都欢喜得不行。因为有了电,村民才知道了外界的信息,才知道了脱贫的方向。”回忆起当年通电后的变化,71岁的老人李昌清记忆犹新。
同价电,供电服务再升级
电将外界信息传进大山,村民生产生活样样都离不开电。但在实行同网同价之前,面对高昂的电费,村民们对电又爱又恨。
“咋个不怕?电费均摊下来有3块钱。”谈到过去的电价,李昌清一肚子埋怨。
实行同网同价之前,上河村的抄表方式特别粗放,供电员工只负责抄台区总表,线路损耗全部分摊到每家每户。明明用一千瓦时的电不到5角钱,收费往往却超过3元。
2003年,同网同价的政策覆盖到上河村,抄表方式变为抄每户自己的电表,电价由原来的3元下降到0.463元。
因为用上了明白电,村民敢用电打谷脱粒、加工饲料、孵化小鸡了,上河村的养殖业也得到了发展。
“以前‘小满’节气,村民给秧苗灌溉抽水,几乎都要挂钩偷电,安全也不能保障。实行同网同价后,供电员工会提前来询问用电需求,我们只需填一张农业排灌用电申请表,他们就会第一时间帮我们接电,还会安装保险和抗旱表计,非常专业。农业排灌用电才1角。”说起同网同价后的变化,李昌清满口称赞。
舒心电,山货巧变金疙瘩
电为封闭的村庄注入了现代信息,为村民开辟了经济发展的门路。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家用电器与农业生产用电逐渐增多,低电压的现象日益明显。2003年,全村低压线路全是木电杆,线径为16平方毫米,遇到刮风下雨就跳闸。出现了洗衣机只能当米桶、冰箱只能当碗柜的现象。
为了满足村民的用电需求,2003年,广元电业局投资8万余元,架设10千伏线路86米,并在大树盖社新增3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为负氧离子含量高、空气湿度大,上河村非常适合菌类种植。考虑到菌类种植需要稳定的电能以保障水源供应和烘箱升温、除湿,上河村分别在2010年、2016年进行了第二期农网改造和新一轮农网改造。
2016年,上河村的变电容量提升至150千伏安。广元供电公司也将低压木电杆全部更换为水泥杆,线径由16平方毫米增加至25平方毫米,完全满足该村农业生产需要。
“前一年11月播种,次年4月采摘,有了稳定可靠的电能,菌种大棚的温度、湿度适宜,羊肚菌伞盖长得大、成色鲜,非常有卖相。”说起羊肚菌的种植,王伟打开了话匣子,“在常温下,羊肚菌只能保存三天。想要长途运输、出口国外必须将羊肚菌烘干。烘干过程会持续7个小时,如中途停电就会造成重大损失。但现在的电压稳,我们一点都不担心。”谈到电力的变化,王伟赞不绝口。
以2015年为例,王伟种植羊肚菌两亩,按照每公斤价格在1700元至3000元计算,半年时间王伟纯收入超过10万元。
除了羊肚菌,上河村还发展了木耳、魔芋种植,蜜蜂养殖,挣钱的路子越来越广。
改革开放前,上河村因山致贫。由于地处大山深处,电力不通、交通不畅,大山成了上河村通向文明的最大阻挡。而今,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优质电入通家入户,大山的慷慨馈赠正逐渐成为当地村民脱贫奔小康的致富源泉。
主办单位:欢迎光临beplay彩票 网站运营:beplay体育在线官网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beplay体育登录官方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40年前,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的上河村,是一条被三条狭沟斩成四段,走哪哪不通的闭塞山乡;40年后,这里成了山货畅销、出口欧美的致富村。从不通电到用上舒心电,电力的变迁见证了山村脱贫致富的历史。
“现在农村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供电可靠性高,农业生产十分给力。”上河村羊肚菌种植户王伟说。11月22日,王伟带着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开始了羊肚菌菌丝的播种。考虑到土壤干燥不利于菌丝的生长,他便给机器通上电,开始抽水灌溉。
初通电,信息传进大山沟
上河村217户608名村民散居在深山之中。作为上世纪90年代末四川省内最后一个通电的村落,上河村以前穷得响叮当。
村民张绍波手脚并用爬上上河村山顶,拿着土喇叭开始传达重要信息。那时候其他的村基本都有了广播,但因为没有电,上河村还延用着这样的土办法。“各位父老乡亲,明天下午3点,在村头老槐树下召开村委会。”当时的场景,让现年65岁的张绍波唏嘘不已。
1997年,在农民自筹一点、政府解决一点、供电企业支持一点的情况下,上河村通电了。村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了集资,他们自发卖草药、卖鸡蛋筹钱。“架线工程持续了整整6个月,但那种一呼百应的场景我永远都记得。”供电员工柴清忠说道。
1997年6月17日,上河村组织了60多名村民,帮助供电员工运送电杆上山。为了运送电杆到悬崖边,村民们脚下绑着防滑草绳,40人抬电杆、20人在悬崖边保护抬电杆的人,硬是靠着人挑肩扛将电杆运上了近45度的陡坡。
1997年9月24日,上河村结束了无电的历史,也结束了四川省电业局还有无电村的历史。那一天,村里亮起了第一盏灯,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将外界的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递进大山。
“通了电,每天晚上都有100多人围着村委会看电视,虽然只有几个台,但村民都欢喜得不行。因为有了电,村民才知道了外界的信息,才知道了脱贫的方向。”回忆起当年通电后的变化,71岁的老人李昌清记忆犹新。
同价电,供电服务再升级
电将外界信息传进大山,村民生产生活样样都离不开电。但在实行同网同价之前,面对高昂的电费,村民们对电又爱又恨。
“咋个不怕?电费均摊下来有3块钱。”谈到过去的电价,李昌清一肚子埋怨。
实行同网同价之前,上河村的抄表方式特别粗放,供电员工只负责抄台区总表,线路损耗全部分摊到每家每户。明明用一千瓦时的电不到5角钱,收费往往却超过3元。
2003年,同网同价的政策覆盖到上河村,抄表方式变为抄每户自己的电表,电价由原来的3元下降到0.463元。
因为用上了明白电,村民敢用电打谷脱粒、加工饲料、孵化小鸡了,上河村的养殖业也得到了发展。
“以前‘小满’节气,村民给秧苗灌溉抽水,几乎都要挂钩偷电,安全也不能保障。实行同网同价后,供电员工会提前来询问用电需求,我们只需填一张农业排灌用电申请表,他们就会第一时间帮我们接电,还会安装保险和抗旱表计,非常专业。农业排灌用电才1角。”说起同网同价后的变化,李昌清满口称赞。
舒心电,山货巧变金疙瘩
电为封闭的村庄注入了现代信息,为村民开辟了经济发展的门路。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家用电器与农业生产用电逐渐增多,低电压的现象日益明显。2003年,全村低压线路全是木电杆,线径为16平方毫米,遇到刮风下雨就跳闸。出现了洗衣机只能当米桶、冰箱只能当碗柜的现象。
为了满足村民的用电需求,2003年,广元电业局投资8万余元,架设10千伏线路86米,并在大树盖社新增3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为负氧离子含量高、空气湿度大,上河村非常适合菌类种植。考虑到菌类种植需要稳定的电能以保障水源供应和烘箱升温、除湿,上河村分别在2010年、2016年进行了第二期农网改造和新一轮农网改造。
2016年,上河村的变电容量提升至150千伏安。广元供电公司也将低压木电杆全部更换为水泥杆,线径由16平方毫米增加至25平方毫米,完全满足该村农业生产需要。
“前一年11月播种,次年4月采摘,有了稳定可靠的电能,菌种大棚的温度、湿度适宜,羊肚菌伞盖长得大、成色鲜,非常有卖相。”说起羊肚菌的种植,王伟打开了话匣子,“在常温下,羊肚菌只能保存三天。想要长途运输、出口国外必须将羊肚菌烘干。烘干过程会持续7个小时,如中途停电就会造成重大损失。但现在的电压稳,我们一点都不担心。”谈到电力的变化,王伟赞不绝口。
以2015年为例,王伟种植羊肚菌两亩,按照每公斤价格在1700元至3000元计算,半年时间王伟纯收入超过10万元。
除了羊肚菌,上河村还发展了木耳、魔芋种植,蜜蜂养殖,挣钱的路子越来越广。
改革开放前,上河村因山致贫。由于地处大山深处,电力不通、交通不畅,大山成了上河村通向文明的最大阻挡。而今,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优质电入通家入户,大山的慷慨馈赠正逐渐成为当地村民脱贫奔小康的致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