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苗寨焕新颜

罗家坨苗寨距离重庆彭水县城52公里,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重庆境内最大的家族苗寨。改革开放40年来,苗寨历经了三次电网改造,电网由弱变强,有力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走进罗家坨苗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瓦、飞檐、红门,还有整片依山而建的吊脚楼,有的是全封闭的四合院,有的是半封闭的厢房。

“苗寨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充足可靠的电力支撑。”11月14日,鞍子镇新式村村长严久奎说道。

集资办电,告别煤油灯

“有电前,我们都是靠天吃饭,生活过得很艰苦。”提及往事,严久奎记忆犹新。坐落在大山深处的罗家坨苗寨,由于山高路陡、交通不便,50多户村民靠种植玉米勉强维持生活,是出了名的贫困村。

因为村里不通电,到了夜晚,村民们只能靠点煤油灯照明。“鼻子满是油烟,脸也熏得发黑。”严久奎说,那时候,村民们晚上很早便关门睡觉,看到山外村庄纷纷用上了电,羡慕极了。

1985年夏秋交替的时候,罗家坨苗寨的用电梦终于成真。苗寨和邻近3个村组自发集资10多万元,买了一台30千伏安的变压器、20多根水泥方杆和几大捆裸电线。虽然没有公路,村民们热情高涨,男女老少齐上阵,和供电员工一道,硬是用双肩将电杆、变压器等大件设备从山下抬到了山上。

“有了电以后,就没有人用煤油灯啦。”严久奎回忆说,第一盏电灯点亮的时候,整个寨子都沸腾起来。村民们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有的还放起了鞭炮,热闹得就像过年。

电给古老的苗寨带来了便捷和欢乐,但由于当时存在多头管理,用电成本高,村民们对电是又爱又恨。“总表用电‘跑冒滴漏’,维护线路的人工费、材料费也要分摊到电费里,每度电这样算下来超过了1元。”严久奎说着直摇头。

同网同价,供电服务更到位

随着国家土地包产到户政策的实施,罗家坨苗寨的习俗、美食和吊脚楼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有经济头脑的村民开始种植高山绿色蔬菜,经营“农家乐”、民宿等,电风扇、电视机等家用电器进入了家庭,用电负荷快速增长。

“好在供电公司及时为我们改造升级了电网。”严久奎介绍说,2004年9月,罗家坨苗寨第一次农网改造全面展开,苗寨单独安装了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当时,低矮破旧的水泥方杆被8米高的水泥圆杆代替,电线也换为35平方毫米钢芯铝导线。改造后,村民们有了自己的电户头,实现了盼望已久的“一户一表”,再不用分摊高价电费了。

“不仅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供电公司的服务也更到位了。”今年42岁的村民罗海,利用自家房屋,开了一家“农家乐”,可同时接待100余人用餐。2007年7月的一天晚上,50多位客人正在他家吃饭,突然停电了。罗海给鞍子供电所打了报修电话,不到20分钟,供电员工就赶来抢修,恢复了供电。“这要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罗海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不仅罗海夸赞供电服务,每户村民也都深有体会。罗顺华家是旅游示范户,土瓦木梁外形的房屋内,铺上了白色的地瓷砖,厨房里放着两个两米高的大冰箱,储存了很多食品。“计划停电提前通知,故障停电打个电话就来。现在用电,真的很省心。”罗顺华说。

农网再升级,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2009年,罗家坨苗寨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彭水县做出了对罗家坨苗寨实施全面保护性开发的决策,并争取到国家民委、财政部将罗家坨苗寨纳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项目。罗家坨苗寨开始开发建设,带动了乡村旅游及特色农业发展。

“寨子里路修好了,路灯亮了,几乎家家户户都办起了‘农家乐’。”严久奎介绍说,在电力的支持下,罗家坨苗寨发展很快,成为周边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一到周末和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和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乡村旅游经济如火如荼。2017年村里人均收入达到了1.5万元。

随着电热水器、空调等大功率电器大量增加,用电负荷直线上升。为保障苗寨可靠用电,2015年和2017年,彭水县供电公司两次改造升级苗寨电网,电杆升高到10米,变压器由1台50千伏安增容为2台515千伏安,户均配变容量达到9千伏安。原来的二线制线路全部改为4线制供电,导线全部换为绝缘导线,主线的线径达到了120平方毫米。

改造升级的电网为苗寨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全靠通了动力电,合作社才步入了正轨。”彭水县苗妹香香优质农产品合作社负责人尹叶华体会很深。尹叶华说,以前,寨子只有单相电,电压也不稳,合作社的生产设备经常“罢工”,产量、效益一直提不上去。电网改造升级后,合作社通了动力电,产量翻了几番,每年生产优质大米、花生等100多吨,并为当地村民提供了20多个就业岗位。

“你看,电足得很,这会用起电热水器,电灯一点都不闪。”罗海指着一间客房新安装的电热水器说,以前来了客人,怕停电,怕电压低了空调转不动,总是提心吊胆的。自从电压稳了,故障停电少了,客人们玩得高兴,吃得开心,“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好,今年全家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

近年来,罗家坨苗寨被被国家民宗委正式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长江师范学院田野调查基地。

夜幕降临,依山而建的罗家坨苗寨朦朦胧胧,更加迷人。一盏盏明亮的电灯,透过窗户,照亮了山间,也照亮了苗寨儿女的心田。

关键词: 区块链, 重庆电力

主办单位:欢迎光临beplay彩票 网站运营:beplay体育在线官网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beplay体育登录官方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古老苗寨焕新颜

作者:游绍斌 曾宪芳 发布时间:2018-11-19 来源:电力网

罗家坨苗寨距离重庆彭水县城52公里,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重庆境内最大的家族苗寨。改革开放40年来,苗寨历经了三次电网改造,电网由弱变强,有力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走进罗家坨苗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瓦、飞檐、红门,还有整片依山而建的吊脚楼,有的是全封闭的四合院,有的是半封闭的厢房。

“苗寨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充足可靠的电力支撑。”11月14日,鞍子镇新式村村长严久奎说道。

集资办电,告别煤油灯

“有电前,我们都是靠天吃饭,生活过得很艰苦。”提及往事,严久奎记忆犹新。坐落在大山深处的罗家坨苗寨,由于山高路陡、交通不便,50多户村民靠种植玉米勉强维持生活,是出了名的贫困村。

因为村里不通电,到了夜晚,村民们只能靠点煤油灯照明。“鼻子满是油烟,脸也熏得发黑。”严久奎说,那时候,村民们晚上很早便关门睡觉,看到山外村庄纷纷用上了电,羡慕极了。

1985年夏秋交替的时候,罗家坨苗寨的用电梦终于成真。苗寨和邻近3个村组自发集资10多万元,买了一台30千伏安的变压器、20多根水泥方杆和几大捆裸电线。虽然没有公路,村民们热情高涨,男女老少齐上阵,和供电员工一道,硬是用双肩将电杆、变压器等大件设备从山下抬到了山上。

“有了电以后,就没有人用煤油灯啦。”严久奎回忆说,第一盏电灯点亮的时候,整个寨子都沸腾起来。村民们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有的还放起了鞭炮,热闹得就像过年。

电给古老的苗寨带来了便捷和欢乐,但由于当时存在多头管理,用电成本高,村民们对电是又爱又恨。“总表用电‘跑冒滴漏’,维护线路的人工费、材料费也要分摊到电费里,每度电这样算下来超过了1元。”严久奎说着直摇头。

同网同价,供电服务更到位

随着国家土地包产到户政策的实施,罗家坨苗寨的习俗、美食和吊脚楼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有经济头脑的村民开始种植高山绿色蔬菜,经营“农家乐”、民宿等,电风扇、电视机等家用电器进入了家庭,用电负荷快速增长。

“好在供电公司及时为我们改造升级了电网。”严久奎介绍说,2004年9月,罗家坨苗寨第一次农网改造全面展开,苗寨单独安装了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当时,低矮破旧的水泥方杆被8米高的水泥圆杆代替,电线也换为35平方毫米钢芯铝导线。改造后,村民们有了自己的电户头,实现了盼望已久的“一户一表”,再不用分摊高价电费了。

“不仅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供电公司的服务也更到位了。”今年42岁的村民罗海,利用自家房屋,开了一家“农家乐”,可同时接待100余人用餐。2007年7月的一天晚上,50多位客人正在他家吃饭,突然停电了。罗海给鞍子供电所打了报修电话,不到20分钟,供电员工就赶来抢修,恢复了供电。“这要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罗海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不仅罗海夸赞供电服务,每户村民也都深有体会。罗顺华家是旅游示范户,土瓦木梁外形的房屋内,铺上了白色的地瓷砖,厨房里放着两个两米高的大冰箱,储存了很多食品。“计划停电提前通知,故障停电打个电话就来。现在用电,真的很省心。”罗顺华说。

农网再升级,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2009年,罗家坨苗寨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彭水县做出了对罗家坨苗寨实施全面保护性开发的决策,并争取到国家民委、财政部将罗家坨苗寨纳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项目。罗家坨苗寨开始开发建设,带动了乡村旅游及特色农业发展。

“寨子里路修好了,路灯亮了,几乎家家户户都办起了‘农家乐’。”严久奎介绍说,在电力的支持下,罗家坨苗寨发展很快,成为周边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一到周末和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和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乡村旅游经济如火如荼。2017年村里人均收入达到了1.5万元。

随着电热水器、空调等大功率电器大量增加,用电负荷直线上升。为保障苗寨可靠用电,2015年和2017年,彭水县供电公司两次改造升级苗寨电网,电杆升高到10米,变压器由1台50千伏安增容为2台515千伏安,户均配变容量达到9千伏安。原来的二线制线路全部改为4线制供电,导线全部换为绝缘导线,主线的线径达到了120平方毫米。

改造升级的电网为苗寨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全靠通了动力电,合作社才步入了正轨。”彭水县苗妹香香优质农产品合作社负责人尹叶华体会很深。尹叶华说,以前,寨子只有单相电,电压也不稳,合作社的生产设备经常“罢工”,产量、效益一直提不上去。电网改造升级后,合作社通了动力电,产量翻了几番,每年生产优质大米、花生等100多吨,并为当地村民提供了20多个就业岗位。

“你看,电足得很,这会用起电热水器,电灯一点都不闪。”罗海指着一间客房新安装的电热水器说,以前来了客人,怕停电,怕电压低了空调转不动,总是提心吊胆的。自从电压稳了,故障停电少了,客人们玩得高兴,吃得开心,“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好,今年全家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

近年来,罗家坨苗寨被被国家民宗委正式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长江师范学院田野调查基地。

夜幕降临,依山而建的罗家坨苗寨朦朦胧胧,更加迷人。一盏盏明亮的电灯,透过窗户,照亮了山间,也照亮了苗寨儿女的心田。

关键词: 电力, 重庆电力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