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锂电池EP电力展丝绸之路光伏中天科技EP展电缆电力电力峰会北京充电设备展

新能源汽车准入酝酿开闸 欲打造中国“特斯拉”

2014-10-15 21世纪经济报道 49 0
核心提示:主流声音认为,对新能源汽车的放开应该参照传统汽车的管理方式,采取前置管理;另一种观点是,让愿意做电动车的都来做,最后由市

主流声音认为,对新能源汽车的放开应该参照传统汽车的管理方式,采取前置管理;另一种观点是,让愿意做电动车的都来做,最后由市场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

生产新能源汽车需不需要具备汽车生产资质?这个问题可能将在半年内揭晓答案。“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什么条件的企业能够准入,给非汽车行业企业发放电动汽车牌照是有较高要求的。”一位接近政策制定核心部门的知情人士10月10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事实上,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就启动了研究发放非汽车行业企业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的准入条件,并对这些企业抱有厚望,“看能不能在中国也培育出像特斯拉一样的企业”。上述知情人称。

10月9日,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在“公正与效率——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学术沙龙上透露,“这个口子80%~90%是要开了,但允许进入的对象不是百分之百”。

殷承良曾参与上海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制定,对该领域一直密切关注。在准入问题上,他的看法是,电动汽车肯定要放开,但必须考虑适度。“我们的情况与国外不同,在法制法规尚未健全时,如果全部放开,社会资本就会一窝蜂涌入,到时不仅是浪费资金,最终还会带来社会问题”。

殷承良的观点目前在争论中占据主流,甚至来自政府层面的声音也认为,对新能源汽车的放开应该参照传统汽车的管理方式,采取前置管理。不过,这并非是统一的声音。争论中另一种观点是,让愿意做电动车的都来做,最后由市场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至于产品的安全性可以通过技术认证加以约束。

两种观点目前各有支持者,但争论的结果将很快以政府的意见告终。华泰证券研究所汽车及零部件研究员冯冲在该沙龙上透露,“相关政策将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明朗”。

反对0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更多> 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付款方式| 联系方式|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网站留言| RSS订阅| 违规举报| 京ICP备11041772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