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分析复杂山地开发客户需求识别
随着我国风电产业转向低风速地区,产业调整的步伐也逐渐从过去的单纯追求速度和数量,转向追求质量.质量的含义就是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管理.此前在平原风电场风电开发多是拼风机,而在低风速地区特别是复杂山地地形风电场,发电量和发电小数不再是评判的简单标准。
王晓宇表示,常规的风电场设计工具只有基于固定容量和单一机型的发电量最优一项优化目标,远景能源的机位优化模块可以分别设置可以满足投资回报率最优、现金流最优、发电量最优三个定制化的的多优化目标。通过格林云平台,快速给出投资回报率最大、现金流回报最大及发电量最大的不同比选方案,供不同诉求的客户得到自己最想要的经济目标复合最优的平衡方案。
山地风电场地形复杂,机位处风速跨度大,根据格林威治云平台三种优化指标,不同的优化指标适合不同的需求。在某典型山地风场中,当以NPV最优为优化目标时,可优化得到53个机位,年等效满发小时数约为3011h,内部收益率为27.0%,净现值达到13.1亿元;当以IRR为优化目标时,可优化得到33个机位,年等效满发小时数为3283h,内部收益率为28.4%,净现值为9.2亿元;当以发电量最优为优化目标时,根据项目容量50MW限制,可优化出25个机位,年等效满发小时数为3356h,内部收益率为28.0%,净现值为7.1亿元。对比三种优化结果,当以NPV最优为优化目标时,风电场规模较大,但初始投资较大,适合追求规模的业主;当以IRR最优为优化目标时,更注重单位投资的收益,适合对投资回报率有更高要求的业主。只有将不同的设计方案通过理性的数据展现在投资者面前时,投资者才能在这样复杂的山地投资项目中找到真正符合自己投资需求的风场设计方案。
远景能源是中国低风速风电开发的开拓者和领先者,在低风速风电风机制造和风电场规划设计以及运营管理等过程中始终领跑,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远景认为,识别客户在复杂山地地形风电场的需求,明确客户的需求并建立解决方案体系,向客户理性分析和展示,不仅仅是对于客户负责,也有利于推动业界对于低风速发展趋势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促进产业的理性和高质量发展.
软硬件协同智能识别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
那么是不是开发企业用了格林威治提高了选址精度,任何品牌风机都可以”迎难而上”了呢?答案显然不是.
王晓宇表示,针对复杂山地地形,格林威治云平台在10分钟时间内就可以为业主完成支持多种机型混排的高精度的高度定制化的微观选址混排方案,在把控单机适用性和单机经济性的前提下,实现3%-5%的风电场整体发电量提升,超过5%的经济性收益。
远景能源的智能工具大大提高了准确性,减少了人工支出,保障了电场收益,为中小开发商进军复杂地形低风速风电项目提供了软件利器。同时,远景成熟的2兆瓦系列风机平台的低风速风机产品家族已更加丰富——2.1兆瓦115米和2.2兆瓦121米风轮机组为投资超低风速风资源提供了更多选择,2.2兆瓦115米风轮山地适用机组为复杂地形超高湍流的运行环境量身打造,使得完美的风电项目设计蓝图能够成功落地,多种机型为软件落地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而这在其他品牌是无法实现的。
远景能源各系列的智能风机产品拥有先进的测量技术、数据分析专家系统、主动性能控制和基于可靠性的决策算法等多种智能控制技术,这使得风机在复杂风况和长期运行中拥有快速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因此,在低风速复杂山地风电场,远景能源智能风机可以有效提高能量的捕获和利用效率),并为提升风电效益、降低投资风险奠定了坚实基础。
软硬件协同,智能识别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不仅是远景能源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远景能源对于未来中国风电发展的信心所在.通过技术进步提升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质量,才有助于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才有助于实现我们的国际承诺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