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锂电池EP电力展丝绸之路光伏中天科技EP展电缆电力电力峰会北京充电设备展

晶澳科技投资400亿扩产 光伏行业即将加速洗牌

2023-01-30 21世纪经济报道 9 0
核心提示: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上游硅料不再紧缺,光伏行业竞争将重新回到效率至上的主赛道。  400亿!继隆基绿能(601012)之后,晶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上游“硅料”不再紧缺,光伏行业竞争将重新回到“效率至上”的主赛道。
  400亿!继隆基绿能(601012)之后,晶澳科技(002459)(002459.SZ)也传出了大手笔产能扩张计划。
  据1月19日晚间公告,晶澳科技与鄂尔多斯(600295)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在鄂尔多斯市建设光伏全产业链低碳产业园项目,项目包括建设生产15万吨/10万吨光伏原材料、20GW拉晶、20GW硅片、30GW光伏电池、10GW光伏组件及配套辅材项目,总投资约400亿元。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所谓光伏原材料或指的是上游多晶硅料,而这也是晶澳科技首次将“一体化”扩展到硅料环节。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上游“硅料”不再紧缺,光伏行业竞争将重新回到“效率至上”的主赛道。这意味着,以往被“硅料”产能压制的部分拥有先进技术优势的 企业产能扩张计划将得以释放,由龙头企业开启的新一轮产能竞赛正在兴起,良率不具备优势的二三线企业一些产能或将得到出清。
  事实上,就在两天前,行业龙头隆基绿能(601012.SH)宣布光伏史上最大扩产,公司拟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投资建设年产100GW单晶硅片项目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项目总体投资金额452亿元,上述项目预计均为2024年三季度首线投产,2025年底达产。
首次进军“硅料”环节
  此前,组件企业鲜有直接涉足硅料。2020年末开始,在硅料供应持续紧缺局面下,组件企业往往通过参股硅料企业的方式影响硅料供应,但并不直接下场生产。
  比如,隆基绿能参股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15%的股权,参股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49%的股权。2022年11月29日,隆基绿能增资通威股份(600438)永祥二期20万吨硅料项目,以参股方式与硅料厂商合作。
  晶澳以往也曾采用类似做法。2021年6月18日,晶澳科技与晶科能源(688223.SH)、特变电工(600089)(600089.SH)子公司新特能源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增资完成后,新特能源持有内蒙古硅材料公司82%股权,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分别持有内蒙古硅材料公司9%股权。
  事实上,15万吨/10万吨光伏硅料产能并不低。“1万吨硅料对应4GW组件”——按该比值计算,15万吨/10万吨硅料对应生产60GW/40GW组件。
  据晶澳科技2022年半年报披露,至2022年末,晶澳科技组件产能预计跃升至50GW,一体化率约80%左右。另据部分第三方平台调研显示,晶澳科技2022年实际组件出货量为40-41GW之间,与晶科能源、天合光能(688599.SH)出货量水平相近,次于隆基绿能。
  “硅料作为一种化工产品,它的周期性很强,晶澳应该是从这轮硅料暴涨中得到启发,决定亲自下场掌控它的供应,进而实现‘全产业链的一体化’,避免周期性扰动。”一位头部组件企业人士认为。此外,个别欧美国家出台法律要求光伏组件产品出口该国要证明原料产地,通过参股硅料也方便对更上游原料材料溯源,利于对这些国家出口。
加速行业洗牌
  在“年内硅料出现过剩”成为明牌局面下,隆基绿能、晶澳科技两家一线“一体化龙头”企业先后抛出400亿级“一体化”扩产计划,无疑将极大影响行业未来产能竞争格局,并一定程度上加速行业洗牌。
  2020年以来,众多光伏新势力企业及跨界企业纷纷崛起。恰在此时,头部企业受限于体量过大,且原料短缺制约下,其产能扩张速度往往比不上新势力,一定程度失去了原本的市占率和市场掌控力。
  然而,随着上游硅料供应不再短缺,二三线企业在一线企业竞争中不具备优势,随着行业产能过剩带来的产业链价格下调,部分企业原本的高毛利水平难以为继,甚至出现亏损。
  “二三线企业扩张比较快,他们大多是在2020年以后才入场,只专注布局下游的某个环节,并未形成一体化能力,且良品率不高,一旦产业链进入降价周期,他们就容易陷入亏损。”上述行业分析人士以硅片环节举例道,有部分三线硅片商的切片良率至今仅有80%左右,而龙头企业在去年年底良率就已经达到98%左右。
  硅片环节同样正迎来产能严重过剩。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2022年底,隆基绿能、TCL中环(002129)、协鑫科技、双良节能(600481)等12家企业硅片产能已突破584GW,预计2023年将突破785GW。这一数字严重超出市场需求,事实上,即便乐观估计,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规模仅有400GW左右。
  事实上,在近期的光伏产业链降价中,随着2022年12月份多晶硅供应急剧增加,硅片价格率先崩盘,短短一月内就已经出现价格腰斩。
  据硅业分会报价,150μm厚182mm硅片成交均价从2022年10月12日的高点,7.58元/片跌至3.74元/片,区间跌幅50.7%,150μm厚210mm硅片价格跌幅同样在50%以上。
  该人士测算,1月5日,当150μm厚182mm硅片成交均价来到3.74元/片,拉晶环节就迫近成本线,一线企业依靠渠道、技术、资金等优势仍可维持薄利,部分企业面临亏损风险;后续一旦拉晶利润无法覆盖硅料成本的时候,企业将被动大幅降低开工率。
  除了自身具备渠道、技术、资金等传统优势,在产能扩张同时,晶澳、隆基等组件龙头企业的一体化优势也将被放大,这将帮助其在未来价格竞争处于优势地位。
  “如果现在还要单一去做硅片、做电池,以后不会有竞争力。”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认为,光伏企业的一体化程度是决胜未来的关键。尤其在头部企业的竞争中,“大家的战略方向是一致的,在光伏行业,从硅片、电池到组件,你必须在各个环节具备一定的能力。”
  另一位国内TOP10企业高管则解释得更为直观:“一体化企业优势在于‘东方不亮西方亮’,可以不考虑单一环节的亏损或盈利,随着各环节价格自然传导,最终将攫取整个产业链环节的利润。”该人士也在担心,随着价格战的快速到来,还没有完成一体化的二三线企业将“很受伤”。
  当前,头部组件企业仍在抓紧构筑自己一体化护城河。
  隆基绿能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根据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供需变化和自身的组件出货计划,公司2023年将进一步提升硅片自用量的比例,预计将超过60%。
  2022年,晶科能源一体化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53%提升到70%以上水平;天合光能2021年组件电池、组件产能分别升至35GW、50GW,一体化率约为70%,2022年,其一体化率有望达到77%。2020年以来,晶澳科技的一体化率则始终维持在80%左右。
反对0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更多> 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付款方式| 联系方式|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网站留言| RSS订阅| 违规举报| 京ICP备11041772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