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 动态

大型“电力充电宝”探寻“强续航之路” 江苏抢占新型储能先发优势

新华报业交汇点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3-07-05 12:19:15 作者:张宣 程晓琳

  6月28日,江苏大丰阿特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首批电芯产品下线。同日,南都智慧储能项目在扬州举行开工仪式,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0GWh智慧储能系统的生产能力,项目产品可全场景应用于新能源发电侧、电网侧及用户侧储能。江苏面对新型储能发展机遇,应如何乘风直上?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进行了探访。

江苏积极布局抢占新型储能先发优势

  储能就是将能量储存起来,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出来,类似于一个大型“电力充电宝”。何为新型储能?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吴晓东介绍,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飞轮、压缩空气储能等。随着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升,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的需求愈发强烈。

  “如果新型科技是支撑国家重点战略的支点,储能就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的关键支撑。”吴晓东说,要推动新旧能源综合化发展,突破智能电网、先进储能技术研发应用,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节能优先,提高能效。

  在阿特斯大丰储能项目车间内,记者看到,各种机器人手臂不断挥舞工作着,车间内一片忙碌的景象。盐城市大丰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周善余介绍,阿特斯大丰储能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2亿元,新建20GWh储能系统和储能电芯生产线。目前3条储能系统设备已经开始试生产,2023年预计销售收入10亿元。

  “阿特斯大丰储能项目去年6月落户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项目应用业内领先的储能技术,使用大容量、寿命长且安全可靠的磷酸铁锂电芯,通过集成优化,设计成高能量密度的储能系统产品。一期项目预计年内投产,达产后可形成年产能10GWh、年产值120亿元。”阿特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南瑞继保展位因一套全新产品而备受关注。“储能安全,一直是储能项目中举足轻重的一环。而热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储能安全防控的重中之重。”南瑞继保储能行业总监缪楠林介绍,目前储能系统普遍配置消防灭火装备,需要依靠探测器传感器等被动启动,灭火剂很难直达覆盖失效电芯,储能安全风险无法彻底解除。

  面向热管理效率和储能安全两大痛点,南瑞继保推出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的储能一体柜PCS8812IB。“浸没式液冷是将储能电池完全浸没在绝缘冷却液中,电芯与冷却液直接接触,冷却液具有更高的导热率和比热容,可以更有效地吸收和更快地传导热量,提升了系统的散热效率,而且可以全时主动抑制热失控。”

  缪楠林解释说,一旦发生电芯热失控,冷却液相变带走更多热量,迅速降低热失控电芯温度避免影响临近电芯,保障储能系统的整体安全。目前,这套浸没式液冷储能产品已实现了工程化应用,目前已经稳定运行近一年、可靠性得到了有效验证。

 江苏新型储能产业链基本完整,重点项目协同攻关

  储能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解决新能源并网、节能减排的有效技术途径,也是打造绿色低碳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江苏省新型储能产业链条基本完整,集聚各类新型储能与配套重点企业180余家,已涵盖上游储能电池及材料装备、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能量管理系统,中游储能系统集成与安装,以及下游储能应用等关键环节。

  如何让科研院所和企业携起手来,增强新型储能产业结构稳定性?吴晓东认为,首先企业需要加强供应链管理、工艺革新等,降本增效;其次,通过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引入新技术提升性能,实现新型储能性能提升;另外,还要研发颠覆性技术,科研院所通过长期技术研发积累,布局新技术。

  今年4月,由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耐高温长寿命高安全锂电池研究”项目在溧阳中关村启动。作为项目负责人,吴晓东告诉记者,项目联合了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科院理化所、中汽研(天津)公司等8家国内外具有领先优势的团队,集聚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共同开展高水平协同合作攻关,推动高性能锂电池发展。

  该项目针对现有的储能电池难以满足“一带一路”高温自然环境下储能系统的应用场景需求,以及现有的电池技术难以满足更长循环更高安全的储能电池的核心问题,研发团队围绕耐高温长循环下电极界面的演进和调控等关键科学问题,突破耐高温非可燃电解液等关键材料技术,实现固态化电极等核心技术,并进一步通过对电芯的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的评价及失效分析,形成闭环开发,以期最终达成目标。

  “先进的储能技术不仅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推动作用,并且可大大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建立绿色清洁的能源结构。”吴晓东说。

 加快建设新型储能,相关配套制度有待完善

  6月2日,国家能源局等单位联合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安全、绿色、高效是新时代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做到和谐统一、统筹协调。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热能动力中心张天海介绍,传统的电网发电计划主要依赖于对负荷侧需求的准确预测,火力发电相对稳定,而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接性和波动性的特点,不能为电网输送稳定电力。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并网,新能源发电在电网中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电量平衡、安全稳定控制等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可能造成负荷峰谷差不稳定,导致发电计划难以合理制定。

  近年来,江苏新能源发电得到快速发展。《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指出,电源侧新型储能重点发展方向为建立“新能源+储能”机制。原则上应在风电光伏电站、火电厂等电源场站内部建设新型储能,或根据需要集中共建共享,以减小新能源出力波动,缓解系统调峰调频压力,促进新能源消纳。

  今年3月,方天公司承担调试的张家港沙洲电力有限公司配套17.5兆瓦/17.5兆瓦时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2号机组并网试验顺利完成,有效解决了区域电网调频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提供有效助力。

  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的快速增长和区外来电的不断增多,江苏面临的新能源消纳和系统调峰压力不断加大,加快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江苏省储能装机规模大幅攀升,储能技术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预计到2025年,江苏新型储能将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全省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260万千瓦左右。

  同时,张天海提到,目前对于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新政策出台越来越多,这对于产业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但在收益回报等相关配套制度方面还有待完善,投资者积极性还不够高,商业模式尚不清晰,盈利风险较大。

  业内专家认为,对于电源侧或电网侧来说,电力系统需要出台相关制度刺激投资。例如,6月21日,江苏省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我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将要求配套建设新型储能项目,促进新能源与新型储能协调发展,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到500万千瓦左右其中电网侧、用户侧、电源侧分别为350万千瓦左右、100万千瓦左右、50万千瓦左右。

  张天海认为,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储能技术,要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各类主体投资建设,鼓励新能源基地集中配置储能,积极发展共享储能、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随着对尖峰、深谷电价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对独立储能收益模式的优化,江苏储能电站市场化将有较大发展机遇,困扰资本市场的独立储能收益确定性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市场将迎来高速高质发展。

  建立健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机制之路,仍任重道远。“可以探索建立新型储能容量补偿机制和容量市场,合理体现储能设施的装机经济效益。明确电储能辅助服务市场准入,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各种类型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加快推动储能产业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空间。”张天海说。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程晓琳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