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 动态

"重估"新型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23-10-10 14:14:08

  今年以来,一场场热火朝天的线下展会串联起储能行业五档起步的加速度。资本圈狂热,政府招商频频,百万年薪抢人等现象,回应着年初业内对储能行业的判断――“储能的春天到了”。

  而霎时间,行业风云变幻。低价竞争、IPO受阻、“新贵裁员”等风波又把人们从幻想中拉回现实。

   “到明年可能80%(储能系统集成商)的企业会倒下。”“储能行业具有高速发展的特征,也会有调整的必然性。”从业者对行业前景发出预警。

 重整认知

  近来,业内呼吁已久的“叫停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不但没有叫停,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8-9月,甘肃、浙江、江苏省发改委或能源局先后发布文件,提高新能源配储的要求。随着多个省市出台新配储政策及发布公开信息,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新能源项目配储比例有所更新。

  一方面,国内储能产业在近两年得到高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强制配储创造的需求,但在新能源配储项目遍地开花的背后,普遍存在储能项目利用率低、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西部证券的报告指出,新能源站分散配储存在项目利用率低、项目缺乏经济性、存在安全隐患以及难以参与现货市场盈利等弊端。

  与此同时,学术界针对“储能的价值是什么?”的争议不绝于耳。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在“储能产学研融合发展论坛”上谈到,对储能一定要有清醒认识,储能不是万能的,将来新型电力系统,能源转型以后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储能要发挥作用,但是十分有限。

  这一观点一时间引起行业内外的轩然大波。

  事实上,刘吉臻的观点在更早一些时候就已有专家委婉谈到。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专职委员、特级战略技术专家郑耀东多次在公开场合重申一种观点,“储能永远不会成为电力系统的第四只脚”。

  在郑耀东看来,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储能只是一种调节手段,它与三足鼎立的“源网荷”体量相差悬殊,且这种差距会持续存在。

  事实上,上述两位行业专家对储能产业的“抨击”亦形成了共识――如何定位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是审慎的,新型储能的价值需要被重估。

  另一方面,电化学储能的价值遭到质疑。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中国(西部)氢能大会上做报告时谈到,氢储能会是今后的主流储能方式,因为储能的规模和周期都是压缩空气和抽水蓄能无法相比的,电化学储能更不行。

  刘吉臻也提到一个案例,储能要支撑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网的安全稳定是天大的事情,测试显示,宁夏一个火电厂里配置的一个1.24兆瓦的飞轮储能,可以解决火电机组调频能力不足的问题,电厂由亏损转向盈利,如今系统已投入运行近2年。这个案例显示了对症下药的重要性,一个小飞轮发挥大作用。

  “应让储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像下一盘象棋一样,车、马、炮都要调遣好、派上用场,把这盘棋赢了,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刘吉臻强调。

  发现价值

  “储能一定要发挥自身的使用价值,只有价值发挥出来了,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郑耀东认为。

  “储能的本质是交易,会交易的储能代表未来。”这是远景能源智慧储能事业部成立初始便形成的共识。

  如何挖掘交易的潜力,远景能源储能产品总工程师钱振华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要预测电价的背后是要预测出力和负荷。预测本身是很复杂的,新能源的出力预测主要是风和光。在电气化的背景下,气候会影响负荷,例如天热大家空调都开了,负荷会上去。所以未来要玩好新能源,懂气象是最重要的。远景其实很多年前就在布局气象,我们有自己的气象模型,能准确气象预测,后面才是预测新能源出力。”

  在业内看来,储能价值的挖掘一方面通过电力市场的机制健全,包括提高峰谷价差,完善辅助服务市场,完善容量电价和容量市场。另一方面,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确定性也备受关注。

  9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下称《基本规则》)的通知,这也是首个国家级的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

  《基本规则》强调,“稳妥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推动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储能和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交易。”意味着,更多新型经营主体被囊括入参与交易主体将带来新的机遇,储能便是其中之一。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夏清则提出,要建立以风光储为主的新型电力体系。

  夏清解释,新能源只有固定成本,没有变动成本。而传统的火电为主的电力体系不能产生时空分时电价。“新型电力系统不仅是物理形态和技术的变革,更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这之中包括电力系统技术、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夏清认为,以中长期为主、现货市场为辅的市场模式难以适应风光储高比例的发展。同时,需求侧报量不报价是一种缺乏弹性的报价方式,降低了市场效率。他建议,新能源须报量报价,而不只是报量,要将风光储与传统的资源市场分拆,构建独立的风光储价格形成机制。另外,新能源的波动只有到现货市场才能精准预测,因此随着新能源比例的提高,需逐步构建以现货市场为主、差价合约规避不确定性风险的电力市场体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