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 动态

从巅峰到破产,细数几大储能巨头沉浮

储能产业网 发布时间:2023-12-18 11:48:01

  储能产业历经多次政策与产业周期洗礼,进入新一轮残酷淘汰。

  据报道,2022年成立了3.8万家相关企业,2023年至今又增加了5.96万家。产能大幅增长,但利用率下降至不足50%,价格战也愈演愈烈,动力电芯价格暴跌近50%。企业高管纷纷警示产能过剩,预测80%企业或将倒下。行业内部质疑加剧了动荡,院士指出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作用有限,颠覆了以往共识。

  储能行业正面临着生死博弈,企业家纷纷警示竞争激烈。

  文章将列举过去十年落败的代表性储能企业,意图帮助读者了解产业历史。这种动荡不断重演,每一轮行业周期都伴随着知名企业倒闭或重组,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猛狮科技,连续6年半亏损

  猛狮科技成立于2001年,经过三十余年的电池制造经验,曾是全球第二大摩托车电池供应商。在2012年上市后,市值暴涨至127.80亿元。2015年,其提出“2351战略”并在福建投资建设大规模锂电池工厂,计划成为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领域主要供应商。

  然而,猛狮科技在扩张过程中未能应对产业洗牌,连续亏损并陷入资不抵债。2017年收入达历史巅峰,但其多元化战略未能持续盈利。连续六年净利润为负,累计亏损高达67.01亿元。公司三次陷入资不抵债境地,总资产40.09亿元,总负债51.61亿元。

  最终,公司在2022年6月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股票于同年6月27日摘牌。目前有10个终本案件,其中5.23亿元未履行。这个曾经的资本巨头,走到了落幕的终点。

 钱江新能源,十年转型一场空

  钱江摩托在2011年确定了锂电池项目作为转型方向之一,2014年建立了浙江钱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着手涉足动力与储能电池领域。当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钱江摩托借助巨额补贴,迅速扩张储能业务,包括示范项目和产能建设,计划成为锂电池供应商。

  然而,产业周期变化导致订单困难,与客户陷入法律诉讼。2018年,钱江摩托子公司诉舒驰客车等企业要求支付被拖欠合同款近2亿元,遭到反诉指责交货逾期、提供不符合合同约定的产品等。新能源公司未能按期推进项目,决定停止并解除合同,退还补助款。

  2018年因电动汽车产业政策变化导致订单减少,锂电业务受挫,发展停滞。到2022年,钱江摩托已彻底退出锂电业务。整个过程显示了在产业快速扩张与政策变化的夹击下,企业面临着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沃特玛,死于新技术与政策变化

  沃特玛成立于2002年,是早期成功研发磷酸铁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的企业之一。在2016-2017年达到顶峰,入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2016年被坚瑞沃能收购后,专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并签订数十亿元的储能电池销售合同。公司定位为储能领域龙头,但在产能过剩、新技术变革及补贴政策调整等变局下,遇到了挑战。

  2018年,政府对新能源商用车补贴设限,延长了补贴账期,影响了公司的现金流。而财政部实施的新补贴政策,导致续航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车辆不再享受补贴。因其产品能量密度较低,订单锐减。

  截至2019年11月,沃特玛仍在运营,但负债197亿元,拖欠供应商54亿元。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2年1月裁定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破产,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未履行比例达99.5%。这标志着这家曾经的锂电池巨头走向了破产。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