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又一家新能源“隐形新锐”上市,搅动全球锂电池行业一池春水。
12月18日,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浦兰钧)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作为国内锂电新锐企业,瑞浦兰钧近年来发展迅猛,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11月份瑞浦兰钧动力与储能电池国内销累计排名第七、动力电池单项排名第九、储能电池单项排名第三,动力与储能电池出口累计排名第六。
据公开资料,瑞浦兰钧公司业务主要聚焦动力电池、储能两大市场,而近年来,以储能、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快速扩张,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赛道之一。上市前,瑞浦兰钧身后已集结一支庞大的股东队伍。不仅有青山控股、中伟股份、上汽集团及旗下尚颀资本,还有IDG资本、深创投、核聚资本等产业资本,以及浙江、芜湖、佛山等国资。
布局海外将成为瑞浦兰钧上市后的重要方向,瑞浦兰钧董事长兼总裁曹辉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瑞浦兰钧有大量的海外客户,直接、间接出口量占整个公司60%以上。他提到,海外市场是瑞浦兰钧全球化的重要一环,瑞浦兰钧不可能再像以前的光伏一样,80%到90%的产能都留在中国国内。同时他强调,走向海外要考虑诸多风险,公司会考虑东南亚、欧洲作为首先开拓的区域。对于一家成立不到七年的锂电“新锐”来说,这样的布局和节奏非同寻常。
在竞争激烈的锂电行业,瑞浦兰钧如何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又有怎样的底气布局海外?在这场“狂飙”背后,瑞浦兰钧的未来又会如何?
凭实力“低调”,大跨步跃入赛道后走向海外的野心
信息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瑞浦兰钧的相关报道却并不多,甚至是过于“低调”。但这家“低调”的企业背后,几位钻研核心技术的掌舵者却在锂电行业“声名显赫”。
瑞浦兰钧董事长兼CEO曹辉,二十多年潜心致力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曾为863计划项目的小组领导人。曹辉不仅率先开发出了高能量密度电池及模组的新技术。并且早在2009年,便牵头组建了上海市较早一批的GWh车用动力电池生产线,提出多项技术创新。拥有超过700项专利,包括PCT专利22项。
深究瑞浦兰钧快速成长背后的原因,除了多年以来在技术和产品的不断突破与创新之外,也离不开其幕后控股股东——永青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参与。据资料显示,永青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股东是青山集团(即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球*的镍及不锈钢生产商,青山集团被业界称为“镍王”,而瑞浦兰钧则是青山集团进入新能源赛道的重要战略布局。
作为国内头部不锈钢企业巨头,青山集团对镍产业链进行深入研究和投资的同时,还在早期就开始了自身的全球化布局并取得了卓然成效。自2009年,青山控股到印尼投资,开发印尼境内的红土镍矿。到2020年印尼纬达贝工业园项目投产,青山控股的海外布局遍布多个国家,通过加速全球化布局,青山集团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成功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还跨出了新能源赛道的脚步,通过布局海外锂矿资源,青山集团在镍矿领域的成功经验正延伸至锂矿领域。
青山集团的全球化战略成功,是中国民营企业一面成功旗帜。通过在矿产资源丰富的第三世界国家布局,利用国内先进的生产力扩展上游形成产业延伸,中国企业也能走上全球产业链布局的高维竞争。同样的,瑞浦兰钧进入的锂电池赛道也依赖于上游锂矿资源的持续供给,通过上中下游产业链延伸,中国的产业优势将可能进一步放大,反之则可能受到锂矿“卡脖子”的困局。对瑞浦兰钧而言,青山集团前期成功的全球化布局,也能帮助企业在海外更好进行上游矿产资源的扩张。
德勤《中国锂电行业发展德勤观察》指出,技术创新、价值整合、生态赋能是推动中国动力电池持续突破的三大核心因素。从技术创新角度,价值链主要企业需要深耕核心环节,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求裂变;从价值整合角度,产业链子环节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与整合,保证对产业链的整体把控能力,稳定供应体系并提高企业整体话语权;从生态赋能角度,厂商要构建以终端消费者为核心,数据积累为驱动的创新商业模式,以求共赢。毫无疑问,瑞浦兰钧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未来可耕耘的方向,便深藏于这三大核心当中,这也是为何这家成立不到六年的企业市值如此之高的原因所在。在青山和瑞普兰均本身的全球化战略下,市场对公司未来的优良预期,构筑了资本市场的优秀估值,如今,这家动力电池和储能行业新秀,在面向全球的市场和竞争中又将交出怎样的答卷,其未来令人期待。
全球逐鹿,中国企业开启动力电池下半场
作为中国新能源产业“走出去”的排头兵,动力电池领域的全球化是瑞浦兰钧当前面临的头等大事。就在上市期间,瑞浦兰钧“亏钱换市场”的相关评论引发了行业关注,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就在于如何通过中国积累的优势辐射全球。
在这背后,市场期待的是在大股东青山控股的带动下,瑞浦兰钧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当下,国内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已开始海外建厂之路,如何走出国门,实现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海外生产、制造、销售,翻开全球化的崭新篇章,正是瑞浦兰钧亟需突破的目标,而在这一目标实现过程中,背后的部分资本助力或许将加速这一过程。
动力电池的海外扩张,一方面需要企业在海外的长期投入,另外一方面又离不开在海外真正的本土化运作。在这方面,中国新能源车企零跑汽车恰恰给瑞浦兰钧“打样”——就在今年10月,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集团宣布,将投资15亿欧元(约合116亿元人民币)成为零跑汽车的战略股东,随后不到一个月,零跑便与Stellantis集团完成合作交割,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在这起合作背后,中国企业成功实现了以合作建厂方式向全球市场出口和销售汽车,这种出海方式对其他产业链上的企业而言不失为一种选择。我们看到Stellantis集团在不久之前,也官宣了与宁德时代的战略合作。这一深度合作不仅是双方在技术层面的交流与分享,也是中欧两大汽车市场合作的新里程碑。那么除了Stellantis集团之外,还有哪些欧美汽车巨头会向蓬勃发展的动力电池和储能企业抛出橄榄枝呢?Stellanti集团的总部所在地法国作为欧美的重要国家,一直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两国即将迎来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是否会有其他的法国大型集团与中国本土的优秀企业联手构建新的产业生态?而作为宁德时代之后上市的瑞浦兰钧,在赢得资本市场优异估值站稳国内动力电池第二梯队之后,其依托青山控股早期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布局开启全球化战略后,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去打开欧美发达国家的终端市场?
诸如瑞浦兰钧这样的新能源企业的快速成长证明,以中国为核心技术平台,正在形成一股推动全球汽车和能源智能化的巨大浪潮,智能电动汽车、储能等市场和产业链,也会在这一趋势下形成一个广泛覆盖全产业链的新网络,这意味着原先的供应链网络将迎来重塑,在这种国际合作下,新的生态体系和产业联盟也将产生。中国站在这样新的融合背景下,既拥有本土的技术、平台和生产效率,又拥有广大的市场支撑,这样拥有独特优势的时代,既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世界的机会,而围绕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发展布局的瑞浦兰钧去积极融入新的产业联盟无疑也指向了这样的时代潮流。
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新能源已成为中国“弯道超车”的优势赛道。中国通过过往积累的加工制造业的能力,同样能够实现与海外企业同台竞赛,同样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先进的中国技术和平台,把中资的平台通过已有的海外网络引出去,扩展到全球化的市场当中。这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竞赛。因为中国企业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更需要进入到*世界国家,甚至发达国家的终端市场。通过与一些欧洲成熟企业开展合作,中国企业有机会实现这种链接与融合,探索出一条新的全球化之路,而这将不仅是瑞浦兰钧可能面对的,也将可能是更多中国优秀企业共同面对的选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