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 动态

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建议加快出台适应新型储能发展的容量电价机制

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24-03-29 11:30:41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于3月26日至29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本次论坛年会以“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为主题,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肩负促进和平与繁荣的责任。

  3月27日,在“‘创新、绿色、数智、融合’引领高质量发展”分论坛期间,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董事长宋海良表示,以绿色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国际能源电力合作已成全球趋势。

  宋海良表示,博鳌亚洲论坛是促进互联互通、坚持开放包容的高层次对话平台,在凝聚智慧、促进合作、推进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博鳌方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能源领域,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型储能体系过程中,如何实现降本增效?能源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形成了哪些实践经验?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在分论坛结束后对宋海良进行了专访。

  加快培育新型储能、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NBD:培育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引。聚焦能源领域,您认为应该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

宋海良出席论坛活动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宋海良: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中国能建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将“四大转型”作为生产力跃迁主要路径,全力打造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新材料“四大核心产业”战略目标,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铸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底座。

  从具体措施来看,首先,新能源聚焦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我们依托全领域全要素一体化集成优势,孵化开发了一批大型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风光氢储”多能互补绿电等示范项目,新能源业务迅速成长为公司第一发展引擎。

  其次,新基建聚焦能源价值升级升维。我们以“能源+”“数智+”为融合介质,率先在交能融合、数能融合、建能融合、产能融合领域落地一批示范项目,形成了独特优势和差异化竞争力。

  此外,新产业聚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推动传统能源电力产业升级,加快培育新型储能、氢能、装配式建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并壮大产业联盟,协同打造“产业群”“共赢链”“能量场”。

  最后,新材料聚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能力和安全水平。我们加快打造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链,促进新材料全生命周期降碳、减污、扩绿,全方位支撑产业提质升级。

  NBD: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围绕能源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您有哪些建议?

  宋海良:中国过去几年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和风能方面走在前列,也在储能和绿色能源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分享经验,共同推动绿色转型。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我们做的工作比较多。比如围绕数字平台建设打造数字电厂、数字电网、智慧城市、智慧工地、智慧装备等。接下来,我们还要把产业上升到一定程度。重点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这“四个化”,对产业、产品、管理、服务等进行全面升级。

推动新型储能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对接

  NBD: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新型储能。目前,新型储能建设和运营的成本如何?

  宋海良: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迅猛发展,2023年新增装机超过2200万千瓦,年底累计装机规模超过3000万千瓦,同比增长260%。与此同时,2023年新增新能源并网规模约3亿千瓦,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与此同时,电力系统存量调节资源面临巨大压力,“十四五”末及“十五五”期间,为满足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的迫切需求,新型储能装机容量仍需保持快速增长。新型储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存在调度利用水平偏低、安全性有待加强等问题。

  在规划研究方面,中国能建支撑国家能源局开展全国“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研究,协助起草《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顶层政策文件,打造全国新型储能大数据平台,发挥资源统筹支撑作用。

  在产业引领方面,我们超前布局规模化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攻克了300MW(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产业瓶颈,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装备100%国产化,布局了一批创新示范项目。

  我们专注电化学储能大规模安全高效应用,研发攻克“高安全、长寿命280Ah(安时,电池容量单位)储能专用电池”方案,投资建设60GWh(吉瓦时,电功单位)产能生产线,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展电化学储能3S系统产品和集成技术研发。我们率先开展重力储能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积极推进建设张家口300MWh重力储能示范工程。

  在创新协同方面,我们积极发挥联盟的平台作用,汇聚优势资源、形成创新合力,持续“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固链”,策划推动一批新型储能标准制定,打造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合作和技术创新的新模式、新样板、新标杆。

  NBD:您刚才提到,发展新型储能还面临一定的挑战,对于推动新型储能降本增效、健康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宋海良:就我个人想法而言,首先,加强新型储能统一规划,要以系统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统筹做好新型储能与其他调节性支撑性资源的优化配置,按需发展多元化储能技术路线,优化应用场景、发展规模、布局及时序,同步建立常态化的评估机制和重大项目跟踪监测机制。

  其次,优化新型储能调度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调度管理、明确技术要求、加强政策保障,合理制定纳入统一调度的新型储能范围,结合新型储能不同类型和应用场景,科学确定调度界面和调度运行方式。

  此外,建议加快出台适应新型储能发展的容量电价机制,充分考虑合理容量需求、价格可承受上限、电价疏导渠道等因素,研究采用竞价等市场化方式进行容量分配并形成容量价格。

  第四,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安全管理,建立电化学储能风险监测分析与管控机制,同时推动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机械储能工程应用,因地制宜选择新型储能技术路线,整体提升新型储能运营安全性。

  另外,建议加大新型储能创新链与产业链整合力度,支持骨干国有企业通过产业联盟、产业链链长等形式开展先进技术、关键装备和核心材料研发攻关,推动新型储能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对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