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已近两个月,“百模大战”不断升级。大模型具有海量的参数、复杂的算法和强大的训练能力,在电力、生物医药、网络安全等领域不断落地应用。为此,本版推出特别策划,展现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的前景。
“请帮我查一下今年8月份的用电量,以及哪天用电最多?”“帮我检测这张图片有什么缺陷”…… 日前,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公司)主办的电力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及自主可控电力大模型发布会在广州召开,面对与会者说出的各种需求,人工智能(AI)立即遵照指令给出了相应结果。
这是南方电网公司发布的电力行业首个自主可控电力大模型(以下简称电力大模型),该大模型也是南方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力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以下简称人工智能平台)的首个产品。
自主可控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加快,能源电力行业对AI的应用需求快速增长。但长期以来,AI技术门槛高、训练样本获取难、研发成本高等因素一直制约着它在该行业的进一步应用。
为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能源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南方电网公司启动了人工智能平台的自主研发工作。目前,人工智能平台已经构建完成,可面向内外部用户提供训练、微调、部署等服务,是算法模型的训练工厂。平台融合了电力样本集、模型库、训练环境、算力资源等,能为开发者提供灵活、易用的一站式模型服务产品,将AI赛事运营、算力券发放等分散事项统一到一个平台中实施,为各类AI业务提供统一载体。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荣介绍,该平台已完成百亿规模参数大模型训练验证,模型学习效果良好,现阶段部分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水平。
大模型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记者了解到,本次发布的电力大模型犹如一位大专家,“聊、查、图、写”样样精通。它可为行业提供电力系统的思维链能力,通过将大模型与业务系统打通,使其具备意图识别、多轮对话、总结提炼、自动生成巡检报告、可视化数据服务等能力。
电力行业工作人员可以向电力大模型发布指令,让其自动生成数据处理结果,准确识别缺陷场景的图像细节,帮助工作人员检索处理电力巡检过程中的数据。目前,在客户服务领域,60%的高频问题都可通过电力大模型解决;在识别客户情绪波动方面,电力大模型的效果甚至优于人工。在输配电领域,电力大模型已具备每分钟处理100张问题图片的能力,还能同时识别20类缺陷,识别效率是传统AI算法的10倍。在电力调度领域,电力大模型能够协助调度部门针对电网异常情况快速自动化生成处置预案,及时响应电力市场调节要求,使预案更加安全、高效,成本更低。
据介绍,该大模型的发布标志着电力领域的大模型训练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同时,电力大模型还突破了软硬件适配、预训练、模型微调等多个技术门槛,验证了研发电力系统自主可控大模型的可行性。目前,电力大模型已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领域的80余个场景中实现应用。
促进AI与电力业务深度融合
“该电力大模型从底层芯片到上层的学习框架体系、应用模块,完全实现了自主可控。对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的电力系统来说,这非常关键。”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主任陆超说。
该电力大模型的最大特点是把电力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应用场景融合到了一起,把原来独立的系统变成了相关联的体系,并能对应用场景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原来可能大家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现在电力大模型把不同类型的应用场景融合到一起,并综合分析电网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源头,这会使结果更准确。”陆超认为,这将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控制分析带来根本性变革。
与会专家指出,电力大模型为探索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新方法。它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AI与电力业务的深度融合,为能源电力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供可靠支撑。
“我们将继续整合、优化算力算法,丰富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平台能力,为能源电力行业运用AI赋能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部副总经理陈丰表示。(科技日报 记者叶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