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能源互联网 > 综合新闻

水陆两栖机器人 让井下勘查作业更安全高效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1-10-28 10:02:03  作者:吴晓旭

  10月22日,在上海市青浦区进博会保电核心区,一辆迷彩“小坦克”通过特制吊篮被吊入电缆工井内,在地面工作人员的遥控操作下,顺利完成电缆设备特巡和有害气体检测。这辆“小坦克”就是青浦供电公司运检部自主研发的水陆两栖井下勘查机器人。

  上海是目前国内城市电缆化率最高的城市。仅在10平方千米的进博会保电核心区就有445千米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电缆工井在地下相对密闭的狭小空间内。为了确保人身安全,作业人员每次下井前都要先对工井通风15分钟以上,然后使用专业仪器检测井下有害气体浓度,确定数据达标后才能开展后续工作。

  2020年6月份,青浦供电公司运检部决定研发一款机器人,代替作业人员完成下井勘查工作。该公司电缆运检二班班长张树欣带头成立研发团队。团队成员结合日常工作需要确定基本研发方向:机器人必须轻便小巧,可以水陆两栖灵活移动,还要搭载照明、可见光影像和红外影像设备,能实时将画面传给工作人员,还应具备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功能。

  团队成员分为三组,一组负责检测、勘查和照明设备的选型设计,二组设计设备外形及投放收纳装置,三组设计通信系统及遥控设备。

  经过一年多的研发试验,今年9月份,水陆两栖井下勘查机器人上线。它长35厘米、宽28厘米、高25厘米,整机重7公斤,携带、投放、收纳都很方便。在井下干燥的平地或积水深度低于0.5米的区域,它能以每秒0.5米的速度行驶。当积水深度高于0.5米时,它行驶时会自动转换为冲锋舟模式。机器人配备照明装置、高清摄像头,搭载红外热成像、气体探测装置等。操作人员在地面上通过遥控终端就能实时查看机器人传回的影像画面,获取探测结果。

  近期,结合多次演练和实际故障排查情况,团队成员调整了遥控器的灵敏度,还为云台摄像头增加了一键复位设置,使设备效率更快、精度更高、操作更便捷。

  (青浦供电公司供图)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