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李克强总理多次组织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专精特新”有关工作,指出要“促进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中小企业成长壮大”。
只有中小企业好 中国经济才能好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4762家(2019年第一批248家,2020年第二批1744家,2021年第三批293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48家。所谓“专精特新”就是指中小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型特征,发展到下一个阶段还应具备人性化和系统化等特征。力争到2025年,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逐步构建起“百十万千”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同时,在2021-2025 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德国隐形冠军标准
2022年,时值中德建交50周年之际,中德政府合作中小企业经理人培训项目也迈入了第15个年头。德国在培育“隐形冠军”企业方面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目前,全球有近3000家隐形冠军企业,其中德国拥有近1400家。德国“隐形冠军”共识的三个标准:一是该企业所经营的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或大洲第一,换言之在行业拥有绝对话语权,甚至是标准的制定者;二是营业额达到 50 亿欧元左右(有的平均年营业额只有3.26亿欧元,1/4的不到5000万欧元。规模虽小,但全球竞争力强,处于细分领域市场的头部);三是企业的知名度相对较低,不为大众所知,这类企业注重研发投入、稳健投资、很少融资、执着于细分市场,当然德国政府的政策扶持体系是关键。
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条件
“小巨人”企业评选,要符合4项基本条件、4项专项条件和3项分类条件等要求,包括经济效益、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经营管理等方面。其主导产品应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符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从事细分产品市场属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关键基础材料;或符合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或属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品;或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攻关;或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产品。
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指标
单项冠军企业须符合以下五项入选指标:一是长期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领域,从事相关领域10年及以上,新产品应达到3年以上。二是企业申请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三是企业生产技术、工艺国际领先,重视研发投入,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主导或参与制定相关领域技术标准。四是企业申请产品质量精良,关键性能指标处于国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盈利能力超过行业企业的总体水平。重视并实施国际化经营和品牌战略;五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健全的财务、知识产权、技术标准、质量保证和安全生产等管理制度。近三年无环境、质量、安全违法记录,企业申请产品能耗达到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安全生产水平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等。目前,在中国上天、入海、探月、高铁等重大工程都有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身影。
专精特新“小巨人”分析
根据工信部已公布的4762家“小巨人”数据,现对企业注册时间、注册地点、行业分布、实缴资本、融资情况、风险评估等多维度占比分析,结论如下:一是专精特新“小巨人”成立时间集中在2000-2014年;二是分布在全国,33%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三是行业集聚在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四是实缴资本多在5000万人民币以上,近50%的企业有融资行为,近80%的企业有对外投资情况;五是近70%的企业经营和司法风险较低。同时,专精特新“小巨人”还具备“56789”新特征:超50%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平均拥有近50项有效专利;超60%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70%深耕细分行业10年以上;超80%居本省细分市场头部;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营收的比重近90%。
诠释德国
德国的国土面积3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数量8300万,拥有2300个世界品牌,28家世界500强。333所各类大学(多数为双元制职业学院),6372所艺术博物馆。德国最美的建筑物是大学、教堂和艺术博物馆。
德国“隐形冠军”概念提出者赫尔曼·西蒙教授曾对媒体表示,其对隐形冠军概念的提出、标准的设定、行业的选择、细分领域的划分和政府扶持体系等多方位研究,是建立在企业案例的长期追踪,大数据的科学分析、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和国际竞争力研判等多维度考量的基础之上。
中德政府合作中小企业经理人培训项目
“企业靠管理,管理要人才,人才在培养。”在当今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加强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努力提高经营管理者素质,强化和提升中小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和国际竞争能力是大势所趋。始于2007年的中德政府合作中小企业经理人培训项目,15年以来,成效显著,成绩斐然,成果丰硕。截至2021年底,近200名德国中小企业经理人来华商务交流,超800位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赴德培训及项目对接,其中中方30%的学员所属企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5%发展成为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这些学员学成回国后,对推动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
2012年工信部先后在全国设立了近20个中外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园区,涉及中德(10个)、中意、中瑞、中东欧、中欧及“一带一路”等多双边国际合作。截至2021年底,合作区累计签约外资投资项目超过4300个,使用外资规模达430亿美元。其中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引进超400家德国独资中小企业落户园区(含隐形冠军企业近50家),成为中德务实合作的典范。期盼疫情过后,能重启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破冰之旅”,重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光耀中德中小企业合作新征程。
思考与建议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巨人”、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小巨人”是高中生,单项冠军是本科生,隐形冠军是研究生。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一是健全科学的优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评价体系;二是厘清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的界限;三是对标德国隐形冠军,发展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四是扩大中国单项冠军在欧洲设立研究机构的数量,目的是利用当地人才,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提升企业国际化核心竞争力;五是高度重视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与区域经济发展平衡性关系;六是将我国部分现代服务业,如律师、会计、审计事务所和产权交易机构等纳入专精特新“小巨人”评审,助力中小企业走出去、请进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七是加快构建大中小融通发展创新生态,促进“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为大企业做好配套服务;八是数字经济下,要实施中小企业+数字技术,引导“小巨人”、单项冠军走数智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互联网之路;九是在“与狼共舞”学习和借鉴基础之上,传承艰苦奋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自信之魂;十是学习“两弹一星”、铁人王进喜等精神,培育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社会责任和“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成就新时代“小巨人”冠军新精神。希望越来越多“小巨人”、单项冠军助力中国制造发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合作与展望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世界形势错综复杂,给予我们更多的警醒与启示,特别是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如何实施好中国“双循环”战略,发挥中小企业在国际外交中的经济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根据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21年中欧货物贸易额达8281亿美元,其中中德占比30%以上,中德合作一直发挥着中欧合作“领头羊”的作用。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提振全球市场信心,中德双方更应以战略的定力、眼光和智慧,维护好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秩序。共同推进中欧投资协定批准生效进程。特别是中德经济互补性及稳定性影响到中欧的稳定,中欧的稳定性对世界的稳定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我们要以中德中欧的稳定和确定性,去应对当前世界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夯实中德合作。(张晓辉: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副秘书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