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
改革再出发的路上,精神是前进的号角和动力。新时代的电力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3月12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
记者:您能谈一谈您成长过程当中以及目前家乡的用电情况的变化吗?
吉狄马加:我的家乡四川凉山是一个历史文化非常深厚的地方,也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有接近900万人口。2018年春节之前,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到凉山看望彝族群众,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温暖。
说到用电,我有亲身的体会。过去凉山的社会发展水平很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刚刚结束奴隶制,到了1956年才进行民主改革。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从懂事起我就知道,虽然城里已经能用上电灯,家里也有电炉,但是广大彝族地区,特别是高寒山区还没有电。我对电也有一种很特殊的感情。从小读书,我就有一个体会,那时候我们在城里虽然电力不足,但还能有电,但是真正到农村去看望一些亲戚时就发现很多地方根本没有电。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现在家家户户都通了电。彝族是一个诗性的民族,就像我歌颂太阳、月亮和星星一样,歌颂电给我们带来的文明生活。
记者:彝族人很崇拜火,火和电的共同点是能带来光明和温暖。作为一名诗人,您能描绘一下对电的理解吗?
吉狄马加:彝族是追寻太阳和火的民族,远古时期,我们燃烧火来驱赶蝗虫。彝族人生下来就在火塘边,我们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把火看成很重要的精神象征。它是贞洁的,又代表着一种力量。
过去,无论藏族还是彝族都居住在很缺电的地方。所以,电带来的光明就像是太阳。我写的《雪域的感恩》就是赞颂当代送电人,把光明送到遥远的地方。这里冰雪覆盖,路也非常难走。我在青海工作时就有一个深切的体会,电不仅带去了现代工业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带去了党的温暖,对民族地区的关怀。这种体会可能是生活在城市里或者比较发达地区的人很难想象的。所以,我觉得特别要向国家电网多年来在艰苦环境下为他人奉献的这些送电人致敬。
记者:您在青海工作期间为青藏电力联网工程建设者写过《把诗写在天空和大地之间》,诗中包含哪些打动您的故事?
吉狄马加:写这首诗不是偶然,有两个方面的机缘。
一个是我在青海工作时做了很多文化活动,特别是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彰显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重视生态保护。这个大型音乐活动是在户外,对电力供应的需求比较高。每次,国家电网都无私保障,包括专门架线、派驻应急供电车辆到现场。如果没有电,世界性的音乐会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我特别感动的是在青海工作那么多年,国家电网公司从领导到普通供电员工为青海文化品牌的打造,默默做了大量别人看不到的特殊贡献。
另外一个是青藏电力联网工程的建设。它不仅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范围内,电网架设的难度都很高。一方面表现出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深切关怀。所以,真正把诗写在天空和大地之间的是架设青藏电网的国家电网人。
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您心目中,国家电网人的形象和精神是怎样的?
吉狄马加: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是我对电力精神的个人理解。
特别能战斗主要体现在,新中国的工业起点很低,供电水平也不高,而在短短70年时间,若干代电力人的奋斗把光明送到我们广袤国土的各处,送到海岛上,送到雪山顶上,送到草原尽头。这些不可想象事件的实现,源于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特别能奉献,我认为就是要吃很多苦,要做出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特别能奉献在我个人理解中已经成为电力人多少年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
当然,电力精神还应该有很多方面。它既是一种传统,也是我们今后再出发的精神力量和源泉。
记者:国家电网公司现在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最近全面部署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您是怎样看的?
吉狄马加:我缺少这方面的知识,但可以肯定这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互联网时代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参与其中,我们才能真正立足,真正从一个大国向强国迈进。
在这个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的时代,我觉得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不可能拒绝互联互通的世界。我想我们只能加入,还必须是积极加入,才可能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非常复杂的状态下占有先机。国家电网作为世界500强第二的企业,我想也代表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理念。我完全相信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理念将会在全球经济共享共荣的发展过程中,带来很好的发展和收益。
记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就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您怎样理解这句话?
吉狄马加:文艺的作用是见证这个时代,真正地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去。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铸造人的灵魂,这是必须要坚守的神圣职责。
很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这个发展非常迅速的时代,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的历史环境下,我们更要成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实践者,写出对社会历史进程有推动作用的作品。还有就是我们必须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根植在这个伟大的时代。
记者:作为著名的国际诗人和彝族诗人,您怎样看待国际性和民族性的?
吉狄马加:任何一个作家或诗人必须首先立足于自己的土地,立足于自己民族的生活。我们要写自己民族的生活、人民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实践,民族性是一个基础。现在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多,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真正在世界上产生影响也要具有国际性,我们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这样的大的历史背景中去下功夫。
另外,我们的作品要具有人类意识和人类性。这和我们立足土地、坚守生活是不矛盾的。我想只有把这几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了,作品才可能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我在很多地方说过,不是所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其中优秀的部分才可能是。
记者:您怎样看待现在特别流行的孩子们的诗?
吉狄马加:我觉得任何一个小孩都是诗人,就像小孩在特殊年龄段都是画家一样,他们的想象没有被制约。所以,小孩写诗画画,我认为是个非常好的事情。当然,写诗应该是一种天然的情绪或者愿望的表达,我们不该去提过多要求。我们应该给孩子这样一种空间,至于他们是否能成为我们说的诗人,那是另外一回事。
小孩看事物的这种角度是成年人无法看见的,是一种天性。我非常鼓励也非常希望能看到这样一些小孩写的作品。
主办单位:欢迎光临beplay彩票 网站运营:beplay体育在线官网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beplay体育登录官方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
改革再出发的路上,精神是前进的号角和动力。新时代的电力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3月12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
记者:您能谈一谈您成长过程当中以及目前家乡的用电情况的变化吗?
吉狄马加:我的家乡四川凉山是一个历史文化非常深厚的地方,也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有接近900万人口。2018年春节之前,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到凉山看望彝族群众,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温暖。
说到用电,我有亲身的体会。过去凉山的社会发展水平很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刚刚结束奴隶制,到了1956年才进行民主改革。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从懂事起我就知道,虽然城里已经能用上电灯,家里也有电炉,但是广大彝族地区,特别是高寒山区还没有电。我对电也有一种很特殊的感情。从小读书,我就有一个体会,那时候我们在城里虽然电力不足,但还能有电,但是真正到农村去看望一些亲戚时就发现很多地方根本没有电。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现在家家户户都通了电。彝族是一个诗性的民族,就像我歌颂太阳、月亮和星星一样,歌颂电给我们带来的文明生活。
记者:彝族人很崇拜火,火和电的共同点是能带来光明和温暖。作为一名诗人,您能描绘一下对电的理解吗?
吉狄马加:彝族是追寻太阳和火的民族,远古时期,我们燃烧火来驱赶蝗虫。彝族人生下来就在火塘边,我们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把火看成很重要的精神象征。它是贞洁的,又代表着一种力量。
过去,无论藏族还是彝族都居住在很缺电的地方。所以,电带来的光明就像是太阳。我写的《雪域的感恩》就是赞颂当代送电人,把光明送到遥远的地方。这里冰雪覆盖,路也非常难走。我在青海工作时就有一个深切的体会,电不仅带去了现代工业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带去了党的温暖,对民族地区的关怀。这种体会可能是生活在城市里或者比较发达地区的人很难想象的。所以,我觉得特别要向国家电网多年来在艰苦环境下为他人奉献的这些送电人致敬。
记者:您在青海工作期间为青藏电力联网工程建设者写过《把诗写在天空和大地之间》,诗中包含哪些打动您的故事?
吉狄马加:写这首诗不是偶然,有两个方面的机缘。
一个是我在青海工作时做了很多文化活动,特别是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彰显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重视生态保护。这个大型音乐活动是在户外,对电力供应的需求比较高。每次,国家电网都无私保障,包括专门架线、派驻应急供电车辆到现场。如果没有电,世界性的音乐会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我特别感动的是在青海工作那么多年,国家电网公司从领导到普通供电员工为青海文化品牌的打造,默默做了大量别人看不到的特殊贡献。
另外一个是青藏电力联网工程的建设。它不仅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范围内,电网架设的难度都很高。一方面表现出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深切关怀。所以,真正把诗写在天空和大地之间的是架设青藏电网的国家电网人。
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您心目中,国家电网人的形象和精神是怎样的?
吉狄马加: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是我对电力精神的个人理解。
特别能战斗主要体现在,新中国的工业起点很低,供电水平也不高,而在短短70年时间,若干代电力人的奋斗把光明送到我们广袤国土的各处,送到海岛上,送到雪山顶上,送到草原尽头。这些不可想象事件的实现,源于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特别能奉献,我认为就是要吃很多苦,要做出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特别能奉献在我个人理解中已经成为电力人多少年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
当然,电力精神还应该有很多方面。它既是一种传统,也是我们今后再出发的精神力量和源泉。
记者:国家电网公司现在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最近全面部署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您是怎样看的?
吉狄马加:我缺少这方面的知识,但可以肯定这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互联网时代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参与其中,我们才能真正立足,真正从一个大国向强国迈进。
在这个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的时代,我觉得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不可能拒绝互联互通的世界。我想我们只能加入,还必须是积极加入,才可能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非常复杂的状态下占有先机。国家电网作为世界500强第二的企业,我想也代表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理念。我完全相信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理念将会在全球经济共享共荣的发展过程中,带来很好的发展和收益。
记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就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您怎样理解这句话?
吉狄马加:文艺的作用是见证这个时代,真正地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去。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铸造人的灵魂,这是必须要坚守的神圣职责。
很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这个发展非常迅速的时代,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的历史环境下,我们更要成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实践者,写出对社会历史进程有推动作用的作品。还有就是我们必须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根植在这个伟大的时代。
记者:作为著名的国际诗人和彝族诗人,您怎样看待国际性和民族性的?
吉狄马加:任何一个作家或诗人必须首先立足于自己的土地,立足于自己民族的生活。我们要写自己民族的生活、人民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实践,民族性是一个基础。现在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多,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真正在世界上产生影响也要具有国际性,我们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这样的大的历史背景中去下功夫。
另外,我们的作品要具有人类意识和人类性。这和我们立足土地、坚守生活是不矛盾的。我想只有把这几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了,作品才可能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我在很多地方说过,不是所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其中优秀的部分才可能是。
记者:您怎样看待现在特别流行的孩子们的诗?
吉狄马加:我觉得任何一个小孩都是诗人,就像小孩在特殊年龄段都是画家一样,他们的想象没有被制约。所以,小孩写诗画画,我认为是个非常好的事情。当然,写诗应该是一种天然的情绪或者愿望的表达,我们不该去提过多要求。我们应该给孩子这样一种空间,至于他们是否能成为我们说的诗人,那是另外一回事。
小孩看事物的这种角度是成年人无法看见的,是一种天性。我非常鼓励也非常希望能看到这样一些小孩写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