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三九”第一天,辽宁省沈阳市的最低气温已降至零下18摄氏度。
位于沈河区高官台街71巷的220千伏盛京—滂江电缆线路工程1号盾构井现场,土建施工正在紧张进行。辽宁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施工项目部现场执行经理肖华介绍,当天地面上施工的有40多人,在距地面16.7米的深井内,还有近20名施工人员。
“慢、慢,向你左侧移动吊臂。”地面安全员王建华打着手势,指挥着吊车驾驶员。随即,他用对讲机通知井下:“钢筋已经起吊,井下注意安全。”“好的,收到!”井下施工队队长牟春鹏回复。随着钢筋缓缓下落,1号井进入第四天的钢筋绑扎作业中。
盛京—滂江电缆线路工程是东北地区首个盾构施工电缆隧道,全长5.54千米,有7个盾构井,本期敷设2回220千伏电缆。工程于2019年5月开工,预计2021年6月竣工,建成后将对保障沈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冬天,沈阳的气温较往年偏高。这对我们施工是一个非常好的条件。”肖华介绍。
施工项目部按照规程规范,结合实际在现场搭建钢筋施工作业保温棚。棚内有5名钢筋工在制作螺栓套头和焊接钢筋。施工项目部严格控制钢筋焊接温度,尤其是操作电弧焊时要增大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确保钢筋焊接质量符合规范和工艺要求。
根据施工要求,盾构井内的温度必须保持在5摄氏度以上。除了运送钢筋的通道,1号井其他区域外围都被保温棚覆盖着。
沿着作业井安全梯笼,越往下温度越高。原来,井下有8台热风机在不停作业。肖华说:“这个温度,干活不遭罪。”
吊车不断从地面往井内运送钢筋,仅1号井就需要绑扎约500多吨钢筋。钢筋工猫腰低头,用力拧着钢筋。他们用螺栓套筒连接两头的钢筋,在完成最后一个螺扣时,使出全身力气拧动扳手。合拢后,他们直起腰,喘口气,用袖子擦了下额头的汗水再接着干。质检员刘学民则忙着逐一检查,确保绑扎完成的钢筋网成品质量符合要求。
井下另一侧,测量主管张学刚带着5名测量人员,使用仪器从多个角度测量结构边线、线路中线等,为后期盾构机下井掘进提供合适的作业空间。
保障人身安全是重中之重。为加强现场的日常安全管控,施工项目部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在井底中心点,肖华指着右上方的高清摄像头说:“每天,业主、监理和施工项目部各出一个人,在综合监控大厅值守。”值守人员通过高清摄像头实时传输的视频,监控现场作业,一旦发现有违章现象或行为,会立即拨打电话或发送微信通知,并联系所在井位的值班人员前去检查。
井口正前方还有一个高清摄像头。这是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平台的可视化布控球。安全监督人员可以在平台上远程实时查看现场施工情况。“这两个方向的摄像头实现了无死角监控,现场安全时刻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状态。”肖华说。
这时,肖华的手机连续传来信息提示音。他打开一看,现场施工微信群中,3号井的安全员王海礁上传了5张现场不同点位的施工图片,还有一段时长2分钟的施工视频。肖华点击图片放大,看得非常仔细:“通过这些图片和视频,我们能快速发现和处理现场存在的一些问题。”
肖华的手机上还有一个专门的工程监控测量微信公众号。这是施工项目部根据监控测量等实际需要开通的。专业人员结合各井位进度上传监控测量周报、月报和项目部复查周报,便于管理人员、测量人员、第三方测量单位、咨询单位查阅,并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他点开最新一期周报:“各专业会根据监测数值,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果有异常,就会在公众号上发布预警和通报。”
2019年10月中旬,测量组发现3号井基坑东北侧地表出现部分不均匀沉降。张学刚根据监测值,第一时间在公众号里发布预警并通报情况。施工项目部立即要求现场停工,组织业主、监理、设计、咨询公司共同检查分析,发现是回填土沉降造成地表沉降达到了蓝色预警值。连续监测两天后,地表沉降值回归正常。项目部发布了复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