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煦的春风吹拂着雪域高原,洁白的云朵越过千万重山,美丽的传说代代相传……
从中原腹地到雪域高原,从黄河岸边到雅鲁藏布江之畔,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董刚松、马电伟、吴文韬等10名援藏人员先后阔别家乡,来到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积极支援西藏电网发展,用激情和汗水谱写着责任奉献之歌。
克服困难 履行使命
4月25日傍晚,郑州供电公司援藏人员陈颖经过7天半的艰苦自驾,终于从郑州又来到阿里供电公司。2015年11月,陈颖来到阿里供电公司开展援藏帮扶工作,正赶上阿里电网项目集中建设投运时期。高原反应强烈、饮食不规律不适应,期间,他患上了胆囊炎,并做了胆囊切除手术。这次他从家乡带去了丰富的生活用品,帮助他适应高原生活。
怎样适应西藏的高原环境,是援藏人员面临的第一道难题。2014年6月,周口供电公司副总经理董刚松来到国网西藏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挂职副院长协助管理电网建设。虽然他在西藏工作生活已经近两年,但并没有完全适应高原生活。“高原反应持续不断,白天脉搏都在100多次,血压低压经常超过90;胸闷气短,脚下打飘,头疼脑涨,晚上睡觉总是要憋醒两三次;担心感冒,每次出差都带着厚衣服和氧气瓶……”
为了尽快开展工作,一到西藏,董刚松就顶着强烈的高原反应搜集西藏电网图纸和人员花名册,熟悉西藏地理及在建工程情况,5天后就接领任务、巡查工地,迅速进入角色。襄城县供电公司马电伟在刚到那曲的半个月的时间里,行程8000多公里,深入那曲24个乡,调研群众用电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来自平顶山供电公司的赵功展在刚到西藏的第一个月,就参加了拉萨供电公司对5个县公司的调研。
由于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复杂,位于青藏高原羌塘腹地的那曲地区比如县两座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自2012年底开工以来经历了许多波折,迟迟不能投运。如果该工程不能在2016年春节前投运,不仅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西藏电网“十二五”发展目标也将留下缺憾。董刚松冒着严寒在工地连续蹲守了一个多月,现场督导指挥工程建设,终于让两项工程在2015年12月29日投运。对此,当地政府给予了“国网高速进比如,兴藏富民添虎助”的高度评价。
“他从比如回来后到我办公室找我,我愣了半天才认出他。他那时脸发紫爆皮,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国网西藏电力农电部主任王照岐提起去年的这件事仍然印象深刻。
“西藏的蓝天白云,西藏人的淳朴乐观,西藏同事艰苦奋斗、认真踏实的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自觉就会有一种为西藏做点什么的冲动。能有机会援藏,我很幸运;能为西藏做点工作,我很开心。”董刚松说。
全力以赴 干出实绩
“我是河南来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32岁的丁永恒打趣道。他原来是周口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规划管理专责,到林芝供电公司从事农电计划管理工作。但林芝供电公司人员短缺,丁永恒经常根据工作需要,从事主配网的规划前期、行政、技改等工作。
需要补位的情况,在援藏工作中常常遇到。董刚松不仅要履行副院长的职责,还常常在工地上补位,负责建设管理中心、业主项目部、监理项目部的现场指挥等工作。在悉心向西藏同事学习的同时,董刚松推动经研院通过培训交流、建章立制、痕迹管理、闭环量化等手段,尽最大努力提升工作效率,弥补人员不足的短板。
“营销方面的书籍和资料能不能帮我找几本,让我也学习下您公司的经验。”这是那曲供电公司农电部旦增君美给马电伟发的短信。旦增君美和蒲万俊是马电伟在那曲供电公司开展“师带徒”活动中的徒弟。马电伟从河南带去了《抄、核、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配网管理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和线路及营业管理规定等学习资料,结合蒲万俊和旦增君美的工作职责,采取集中授课、答疑、现场培训等形式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如今,他们在‘师带徒’活动中又成了别人的师傅。”马电伟说。
国网西藏电力在建工程东西跨越3900公里、南北跨越1200公里,变电站最高海拔4700米,线路塔基最高海拔5700米。援藏以来,董刚松走过了西藏7个地区中的57个县,走遍国网西藏电力经研院负责的所有在建工地,累计区内出差220多天,行程近6万公里。
“董刚松平时一半的时间在工作,一半的时间在路上,每天早出晚归休息不够,也不能按时吃饭。刚开始我们还担心他吃不消,但他坚持下来了,并且出色地完成了所负责的工作。他从来没有抱怨,没有叫苦。我们要向这位中原汉子翘大拇指。”国网西藏电力经研院院长洛桑达娃说。
倾情付出 无私奉献
“感谢供电公司,感谢您,是你们为强玛镇送来了光明,送来了吉祥!”2014年11月4日,安多县强玛镇党委书记张献忠和几名村干部赶了90多公里的路,专程到安多县县城找到马电伟,向他献了哈达。
2014年10月28日,马电伟到位于唐古拉山脉南侧的强玛镇调研用电情况时,了解到为该镇供电的一台35千伏台变烧毁、35千伏线路因接地已停止运行,该镇已经两年多没有通电。马电伟和9名检修人员冒着风雪,用了4天时间终于排查出线路故障。同时,马电伟积极联系变压器厂修理变压器。11月3日,强玛镇终于再次通电。
信阳供电公司张杰援藏的岗位是国网西藏电力农电工作部财务管理专责。进藏第8天,她就到海拔4300米的南木林县调研。紧接着,张杰又带队赴林芝等地调研,撰写了《林芝地区林芝县供电公司调研报告》《山南地区隆子县供电公司经营情况调研报告》《昌都地区农电代管及管理提升调研、督导工作情况报告》等多篇报告,得到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领导的肯定。其中,张杰撰写的《西藏自治区县供电企业普遍服务电力补偿经营测算方案》被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明评价为“测算原则和测算标准,考虑全面,思路清晰,比较成熟。”
董刚松有个习惯,每天处理完手头工作,总要找个时间给80岁的母亲打个电话问安。在内地的妻子犯颈椎病晕倒、上初中的儿子被车剐伤,家人怕他担心也都没有及时告诉他。后来他就坚持每天给家里至少打一个电话。
同样对家里放心不下的还有来自驻马店供电公司的吴文韬,他的妻子带着6岁的儿子生活,每天下班他都要给家里通话。他说:“最大的缺憾是不能照顾家人。”
援藏期间,张杰的女儿正在读高三。张杰也为此纠结过,愧疚过,令她欣慰的是,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学习自己喜爱的专业。“没有陪伴女儿经历高三和高考是我的一大遗憾,但是,女儿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能够吃苦耐劳。因为援藏,我和女儿都收获了更多。”张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