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动汽车> 新闻

市场爆发 新能源汽车规模效应显现

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23-03-03 09:15:07 作者:黄兴

  尽管受到多重不利因素冲击,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2022年产销量分别达705.8万辆和688.7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加快提升,2022年渗透率达25.6%,已提前完成“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

  近年来,以电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爆发期,市场规模效应凸显,一批头部企业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中国市场渐成全球汽车产业风向标。业内认为,下一步竞争的关键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应持续强化技术优势,稳步推进产业“换道超车”。

 “政策市”迈向“市场市”

  以电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加快兴起,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换道超车”提供了历史机遇。

  记者了解到,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快完善,产品力持续提升,消费者接受程度逐步提高,叠加持续10余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新能源汽车个人购车比例不断攀升,行业发展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业内人士分析,从2019年起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逐渐退坡,2022年补贴完全退出市场,但这期间的产销量不降反升。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均超过350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2022年产销也同比增长逾九成。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强劲增长,有力支撑汽车消费。在重庆长嘉汇购物公园,新能源品牌销售门店每天都吸引不少消费者前来选购新能源汽车。“我们商场引进了5家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都不错,个别品牌月销可达20余辆,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拉动商圈消费客流的重要业态。”长嘉汇购物公园相关负责人罗唤军说。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海外出口也持续“提速”。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20%。在新能源汽车强势增长带动下,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突破300万辆,超过德国的261万辆,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乘用车出口国。

 产业生态持续完善

  新能源汽车快速推广应用的背后,是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及产业链、产业生态持续完善。业内认为,经过多年培育,中国在电动化领域已拥有领跑全球的能力;叠加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前景,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智能化+电动化”的“黄金时代”。

  ——“三电”等关键技术不断突破。记者了解到,随着产业发展力度持续加大,我国已建立了上下游贯通的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体系,突破了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

  其中,动力电池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当前全球动力电池销售前十的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

  在用户感受较为直观的续航里程方面,工信部的数据显示,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从2016年的253公里提升至2020年的378公里,目前很多车型续航可达500公里以上。此外,近年来激光雷达、国产芯片、车载基础计算平台实现装车应用,技术突破让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得到提升。

  ——充电设施加快完善布局,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持续优化。为满足新能源车消费市场迅速增长的实际需求,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正不断驱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521.0万台,同比增加99.1%。2022年公共充电站增量为3.7万座,保有量为11.1万座,由此构建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充电网络。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国车企不断在智能网联等领域打造自身优势。比如,上汽推出零束银河全栈解决方案,打通汽车硬件、软件、数据间的壁垒,推动“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长安汽车打造智能汽车数字化平台架构,未来几年将推出20余款智能电动汽车。此外,国内多家汽车厂商推出的新车车型,均搭载了L2级以上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在整车企业之外,华为、阿里、腾讯等一批ICT企业也纷纷跨界“入场”,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比如,华为与车企实施深度捆绑的“HuaweiInside”模式;百度Apollo为车企供应智能化软件,还加快实施Robotaxi示范运营;360重点发力智能汽车安全领域……

  政府部门也加快推动智能网联产业发展。与国外主打单车智能的技术路线不同,我国确立了车路云一体化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各地加速推动智慧道路、通信网络、云控技术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也加快实施。

 渐成全球汽车产业风向标

  业内认为,历经十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特别是近年来,在以电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全球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国优势愈发明显,中国市场正加快成为汽车行业的风向标。

  ——中国车企在全球产业链占据更加重要位置。业内认为,近年来,中国车企特别是新能源车企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一批中国新能源车企在产销方面继续强势增长,加快在国际产业舞台“脱颖而出”。整车之外,中国在多个产业链环节均占据优势位置。

  ——全球车企巨头加码电动化战略、加码布局中国市场。一批全球车企开始围绕中国市场调整自身发展战略,比如,丰田一直抵触纯电动汽车,但在2022年宣布停止对氢能技术的投入,转而投身电动汽车研发;大众集团斥资24亿欧元,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并控股,以加快集团面向中国市场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开发进程。

  此外,合资企业也加码布局。比如,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去年在长春开工,投资超300亿元,规划年产能15万辆,该项目也是奥迪在中国首个专门生产纯电动车型的生产基地。

  “这些国际汽车巨头加紧布局电动汽车时代,预示着全球电动汽车时代加速来临,而中国真正站到了汽车这一百年产业的前沿,或将成为行业变革的主角。”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说。

 继续推进“换道超车”

  业内认为,以电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爆发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电动化”领域已“大踏步前行”,下一步竞争的关键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我国宜继续保持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地位。

  ——国家进行顶层规划,加大对上游核心资源如锂矿等的统筹管理力度,保障汽车芯片、电池等核心部件的平稳供应。

  ——车企仍应强化能力和产品提升。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仍在继续,汽车淘汰赛加快演进,加之国家已终止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部分车企开启了新一轮的降价竞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新能源车企还需继续提升基本功,继续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融合协同发展,此外还要努力形成规模化效应,助力降成本、提效益。

  ——加快整合资源,联合攻关重大课题及关键技术。业内认为,当前汽车的智能化程度正愈发成为衡量汽车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而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依赖于车载芯片用量和算力的提升。目前,我国在基础软件、操作系统、车规级芯片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亟须就重大课题及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构建车、路、云、网、图跨界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生态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认为,构建上述生态体系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方向。各领域、各行业应聚力开展跨界融合、跨行业协同,打破藩篱,加速推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换道超车”。(记者 黄兴)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