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不断推动“脱钩断链”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成为除芯片外美国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一场正在酝酿的外部环境的“风高浪急”正在考验中国新能源。如何备战,又如何化解?让我们听听来自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权威人士的答案。
“脱钩断链”风险来袭
美国以及美国试图拉拢其他国家而成立的各种小圈子,从关键矿产资源、先进生产设备以及下游产品的市场准入,正在对中国新能源进行全方位的封锁,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供链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面临的最大风险。
6月10日下午,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举行了一场“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的专题论坛,对中国新能源产供链的稳定性进行了集中讨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表示,由于矿产资源国际间的激烈竞争,中国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供应体系的安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宜宾天源集团董事长罗云表示,第一大挑战就是中国锂电产业发展所必须的锂、镍、钴等关键金属进口依赖度都在70%以上,没有实现自主可控,关键原材料稳定供应的风险和挑战在未来10年以内将比较突出。
罗云认为,中国新能源在走出去、进行全球布局的过程中将遭遇愈发严峻的国际环境。他说,“我们后面的日子可能比较艰难,主要是美国对中国实行全面遏制战略。在疫情和俄乌冲突的背景下,西方国家都在加速产业链、供应链的战略性重构。而这种重构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把中国排除出去。导致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技术合作、海外矿产资源的获取上遭遇到各种限制和打压。”
另外,中国还面临着西方科技大国在技术路线上的竞争。罗云说,虽然中国在当前的新能源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但西方发达国家都在加快锂电新技术的研发,试图转换赛道,谋求新的优势。尤其是美国、日本和韩国正在大力进行锂电新技术、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研发。罗云提醒说,“固态电池技术一旦突破,将对中国的锂电产业带来严重冲击。”
虽然未来10年内美日韩在技术对中国构不成威胁,在(全球新能源格局上)形成不了气候,依然必须从中国大量进口。但罗云认为,“更长远来看,全球新能源的局面可能会发生逆转,这样的风险完全有可能。这提醒我们,在全球新能源的科技战上,中国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
诺德股份董事长陈立志在这场主题论坛上还提醒说,(新能源)每一种新的技术路线、新材料的研发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如果在投资中押错宝)整个技术路线则可能面临失去竞争力的风险。
强大的中国新能源能否经住冲击?
虽然外部风险不断涌动,但中国新能源产业体系庞大复杂,在全球产供链中仍然无可替代。
罗俊杰分析认为,当前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建设完备度不断提升,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路线上达到了全球先进的水平,产品竞争力以及市场的认可度,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罗俊杰说,中国动力电池在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以及铜箔、铝箔等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以及制造设备、回收利用、充电桩基础设施等方面,基本形成了世界领先的产业基础,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已显著提高。
陈立志认为,中国锂电产业产供链历经多年发展已磨合得非常稳定,从上游原材料到中游的动力电池以及下游的整车,每个细分领域内都有数量众多的企业紧密配合,形成了立体式、多元化的体系,这使得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显得韧性十足,并可根据外部环境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另外,陈立志也表示,中国在新能源产供链上的技术创新能力也非常强大,面对新的技术路线,中国能快速进行调整和优化。
陈志立说,“中国新能源供应链韧性是比较好的,抗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强,这成为中国动力电池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
在回答中美新能源之争中,“美国制造还有没有机会”的提问中,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在本次大会上给出的答案是:欧美已经没有机会了。武汉大学教授、国家新能源汽车专项指南专家艾新平也认为,美国一系列事实上的排华做法,以提振美国新能源制造业目前来看只是一厢情愿。
不过,北京安泰科信息公司总工程师徐爱东在这场论坛上提示说,中国在传统的有色金属上都有战略储备,但是新能源所必须的锂和钴由于是新兴矿种,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家层面上尚没有战略储备的准备。罗云认为,“我们整个锂电产业可能会面临着一个难以走出去,供应链不稳,甚至某一天被断链的危险。”罗云指出,“很多资源并不分布在发达国家,但实际上却被西方国家控制,供应链关键资源断链的风险我们要考虑到。”
在中国大量从外部输入新能源所必须的关键矿产外,新能源产品也在大量输出海外。徐爱东认为,“中国其实扮演了一个世界工厂和制造中心的角色,(从这个角度上,中国的新能源是在)服务全球产业链。”徐爱东警示说,“这种模式过去可行,但未来可能会遇到很大的风险。比如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不允许原产地在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出口到美国;另外,中国虽然在海外收购或参股了很多的矿产资源,但毕竟是在别人的国土上开发。一旦遇到极端情况,物流中断,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条会遭到问题。”
风高浪急 中国要充分备战
如何应对外部环境“风高浪急”所带来的风险,呵护中国新能源产供链的安全与稳定?
罗云说,动力电池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因其战略重要性已上升为国家间的竞争。因此要持续强化国家战略引领,加快构建中国新能源的现代化体系,不断突破国际合作的各种障碍,以实现整个中国锂电产业高质量、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罗俊杰同样认为,中国新能源的继续发展要强化整个产业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矿产资源的储备,合理布局规划产能,保障关键上游原材料的价格稳定。罗俊杰建议,要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契机,深化国际合作,鼓励企业开展海外矿产资源的收购、并购,稳定上游资源的供应。
罗云也认为,“动力电池是一个全球化产业,走出去不可避免,应该形成一个全球性的整体战略安排。虽然很难,但应该加强与外国政府间的合作,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锂电关键原材料、关键矿产资源的投资活动。”
对此,陈立志表示,应该避免依赖单一国家或者地区在关键矿产上供应的局面,充分利用全球供应链资源,提高中国锂电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陈立志说,“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欧盟的关税措施,加上复杂的地缘政治,已对我国锂电产供链构成了市场准入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众多企业纷纷开始出海模式,以应对欧美市场风险。”不过陈立志提醒说,“我们也应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能源的合作,开辟新的锂电应用市场,通过市场多元化降低欧美市场波动的影响。”
赣锋锂业是中国在锂电上游原材料全球布局的典型代表,其海外锂矿资源遍布南美、澳洲和非洲。公司总裁王晓申说,赣锋锂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锂资源储备公司之一,打造出初具规模的一个生态链。
除关键矿产资源的保供稳供外,在技术路线的储备上,罗云说,在欧美国家不断加强对本国企业开发锂电新技术扶持力度背景下,中国也应加码对中国锂电行业,对锂电前沿技术、锂电关键核心技术,以及下一代关键电池技术的研发的政策扶持力度。(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倪浩)
(注:动力电池是锂电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组成。在阅读时,动力电池和锂电产业可以大体视同为中国新能源产业)
来源:环球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