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动汽车> 新闻

新能源汽车“狂飙”莫忘生产一致性

中国青年网 发布时间:2024-01-10 10:48:01

  在业内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喜悦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生产一致性问题的警钟也再次敲响。

  日前,工信部通报了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监督检查结果,有7家企业的7款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共涉及2家企业的2款车型,包括零部件参数与《公告》备案参数不一致、整备质量超出允许误差范围等问题;新能源商用车共涉及5家企业的5款车型,涉及零部件参数与《公告》备案参数不一致,内饰材料燃烧特性、涉水后整车绝缘电阻值不符合国家标准等问题。公告指出,对上述检查中发现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的车型,工信部将按照有关规定,依法依规处理,企业所在地省级工信主管部门要督促企业查明产品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按照有关要求整改到位。

  笔者认为,对于当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越是一路“狂飙”,就越应当小心谨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11月,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首次双双超过百万辆。虽然全年数据尚未出炉,不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超过900万辆;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则认为,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约为888万辆,同比增长38%。近两年,随着市场认可度的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如果不能确保产品具备较高的生产一致性,就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质疑,动摇对品牌的忠诚度和信心,甚至影响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的健康发展。

  所谓车辆生产一致性,就是汽车生产企业要保证实际生产销售的车辆产品的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与公告批准的车辆产品、用于试验的车辆样品、产品合格证及出厂车辆上传信息中的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一致。这是为了保证产品在运行和使用中不致损害消费者、社会公众利益及安全。可以说,保证生产一致性是基本底线。

  产品生产的责任主体是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要想确保产品的生产一致性,除了主观上重视,还需在各个环节把好质量关。首先要严格把控生产环节,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生产标准,使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和设备,管控好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过程、成品检验等各环节,确保每一辆车的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其次要加强供应商管理,与优秀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定期评估和监控供应商的绩效,确保零部件或组件的质量达到相关要求和标准;第三,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人员管理。只有在生产、研发、采购、销售等各个环节下功夫,加强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才能向市场提供既先进又安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车企加强生产一致性管控之外,还需要监管的有效介入。如今,行业管理部门放宽生产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已成大势所趋,但这并不意味着监管的放松。在降低准入门槛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尽量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现象的发生。基于此,工信部近年来不断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监督检查,也是给汽车企业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只有产品合格、质量过硬,才能真正进入市场。

  不过笔者也建议,对于那些生产一致性不过关的企业,监管部门应加大惩戒力度。目前我国对不符合生产一致性的车企的处罚,只有约谈、通报、限期整改、撤销问题产品公告等措施,违规成本较低,这也使得生产一致性问题屡屡出现。只有重拳出击,让企业感受到违规的切肤之痛,才能避免问题一再发生。

  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可靠性都是行业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要确保汽车生产一致性,除了企业自律,更重要的是监管到位。只有把生产一致性管理真正落实到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在推动“放管服”的同时把好车辆的产品质量关,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网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