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网> 地市报道

跨江越岭架索道 施工作业效率高

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1-03-16 10:44:25 作者:陈鹏飞 文/摄

  “塔材起吊要控制吊重,注意塔片与塔身距离。”3月12日上午,杨房沟水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组塔8班正在开展12号塔的组立工作。

  作为国家清洁能源重大工程和“西电东送”战略重要工程,杨房沟水电站工程的建设意义重大。其中,华东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500千伏杨房沟水电站送出工程为杨房沟水电站工程的配套项目。杨房沟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东南侧、横断山脉终端。工程沿线海拔3000米,全线位于10毫米冰区,地形陡峭、坡陡谷深。施工人员不仅要在崇山峻岭间新建29基铁塔,架线18.79千米,还要在8个月内完成送电投运任务。

  巧架索道提效率

  “山陡路远、地形险峻,索道运输会是工程最难啃的骨头。”项目经理丁振峰根据复测结果得出了一个结论。

  2020年9月25日工程开工后,杨房沟水电站送出工程项目部就遇到了最大的“拦路虎”——要在18座高山间架设16条索道。在原先的施工方案里,施工班组需要按照设计单位标出的塔位桩号走完全线,花费3天时间才能找到适合架设一条索道门架的地标。针对这一情况,项目部采用三维实景扫描建模,直接在“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的三维平台里测量出两基塔位桩号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只需要1天时间就能锁定索道门架位置。这项成果的应用,将16条索道的勘察时间从20天缩减至7天,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也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我们架设的索道里,跨雅砻江的过江索道占81%。”丁振峰说。针对这一难题,项目部决定采用六旋翼无人机开展初级导引绳展放。

  无人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海拔垂直起降悬停,在六级大风天气里也能平稳飞行。项目部通过将无人机导引绳展放到前期确定的索道门架位置,再通过牵引机完成索道牵引,最终安全完成过江索道的架设。这种方式不仅不用砍伐树木寻找通道,还减少了人力成本,确保了500千伏杨房沟水电站送出工程的建设进度。

  施工安全不松懈

  杨房沟水电站工地最不缺的就是树木。这里林深树密,草木茂盛,看似景色美不胜收,却暗藏火灾隐患。2020年3月份,木里县就发生了两起森林火灾事故。针对这种情况,项目部在线路上安装了4套微小火源检测系统,全天候检测森林火灾,以便早发现早处理;还配备了充足的灭火设备,做好火灾预防工作。

  除了提前预防,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也不能忽视。“一机在手,基础我有。”基础开挖时,项目部出动了另一利器——深基坑作业一体机。该设备集气体检测、送风、应急救援、安全挡板、电动葫芦装置于一身,实现了运输、安装、操作的便捷化。当基坑内氧气含量不足时,气体检测装置能够自动识别,同时迅速启动送风系统,保证坑内氧气含量正常。应急救援装置能迅速把施工人员拉出基坑,避免有限空间内的作业风险。

  在工程现场,5台深基坑作业一体机同时运转。与传统的电动葫芦装置不同,一体机的安全挡板既可以防止人员掉入基坑,又可以避免杂物落入基坑砸伤施工人员,造成坠物损伤,还能保证现场的美观与整洁。另外,深基坑作业一体机组件均可拆分,能够通过索道运抵目的地后再组装,方便了工程建设。

  通过应用这些装置,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时,项目部将140天的工期缩减至120天,于2021年1月31日完成全部29基基础的开挖和浇筑。

  党员带头冲在前

  华东送变电公司承建杨房沟送出工程时,丁振锋主动请缨,成为第一批入驻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他每天带着测量人员穿梭在高山密林间,掌握项目的难点和重点,寻找解决技术难题的施工思路。

  “我是党员,当然要带头干。”刚结婚不久的项目总工程师陈鹏飞,在接到任务后,便与妻子匆匆告别赶来项目现场。上山5个半小时,下山4个小时,日均25000步是他的日常。每当妻子问起他什么时候回家,陈鹏飞都只能含糊回答。

  在施工最艰难的时候,杨房沟水电站送出工程临时党支部成员冲在了最前线,在高原上开展各项工作,克服高原反应,完成了29基铁塔基础的开挖工作。

  目前,该工程已进入组塔高峰期,预计4月20日完成组塔作业,项目部将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送出工程在6月20日之前具备倒送电条件。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