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网> 地市报道

云南电网公司曲靖供电局自主研发“空中电梯”装置 攀爬钢塔一两小时,“空中电梯”五分钟

南方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1-05-14 00:00:00

5月7日,云南电网公司曲靖供电局创新使用自主研发的“小飞人”装置开展高空带电检修作业。 阮松萍 摄

  日前,云南电网公司曲靖供电局自主研发的“空中电梯”装置——便携式高空作业电动升降装置面世。打破了现有在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施工及检修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需依靠自身力量长时间攀爬钢塔、线路开展高空作业的模式。

  运用“空中电梯”后,停、带电检修时作业人员进入高空更便捷、高效、安全,使用无人机配合放绳后,作业人员只需坐在该装置上,自己操控装置就可像乘坐电梯一样轻松自如进入指定作业位置,作业人员劳动强度直减,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原来5至6人才能完成的作业,现在只需3人即可配合完成,原来从攀爬钢塔到作业位置等用时约需一两个小时,现在直接省去了上述步骤,坐“电梯”仅需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作业点,省时省力。

  目前该装置已取得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明专利1项。装置具备电磁屏蔽能力,不受塔型、地形的限制,可应用于110千伏—50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停(带)电更换绝缘子、间隔棒、防振锤、修补导线等检修工作,以及开展高空救援。

缺少利器 作业费时费力

  随着超、特高压输电网络的大规模建设,曲靖市电网网架结构同大多数全国各省市一样形成了以500千伏为主干、220千伏为骨干、110千伏及以下为基础的格局。当高压输电线路出现缺陷需对其进行带(停)电检修时,作业人员常常需要攀登到杆塔、导地线上开展工作。

  “进入电场的方法多种。”曲靖供电局带电作业中心高级技能专家陈宣林介绍说,常见的方法之一是爬软梯进入。如果地形、天气等条件允许,作业人员可运用无人机在导地线上向下抛挂绳索,随后挂好软梯,检修人员自行攀登到达高空作业位置。如果无法借助无人机,2名作业人员需先携带绳索攀爬到杆塔上,在导地线上抛挂绳索,再由地面作业人员将其拉到作业位置,这种作业方法遇到水平排列双分裂导线和四分裂导线,地面作业人员拉绳时摩擦力大,拉动费时费力,如导地线下方有交叉跨越物及其他障碍物,地面人员要把绳索拉到作业位置,难度很大。

  “另外常见的方法是作业人员攀爬钢塔至顶后,借助吊栏、平梯等工具进入电场,或以走线的方式自行沿绝缘子串进入作业位置。”

  “高压输电线路长期处于野外环境中,高度基本都在40米以上,作业人员在攀登的过程中易消耗大量体力,对作业人员的体能素质要求高。此外,为了保证安全,高空检修作业人员需遵守各种安全规定,如攀登杆塔时不能失去安全带保护等硬性要求。所以,攀爬、运输工具的过程时常费时费力,到达高空检修位置通常需要一两个小时。”顿了顿,陈宣林解释道。

“电梯”直达 更可靠更高效

  “要不研发个直达‘电梯’?”一个大胆的想法跳出脑海,经过输电带电作业一班成员的不断试验、改良,“空中电梯”装置终于面世。

  此款便携式高空作业电动升降装置看着像个板凳,仅重约16千克,可提、可扛或可用肩带背,运输、携带方便。承载重量120千克,座椅及调节靠背可根据不同作业人员的体型调节,上升、下降开关设计为一键式启动,速度约为0.3米每秒,电池续航能达到1000米。设计了等电位作业专用电位转移棒,使等电位作业人员电位转移时安全、方便、快捷。

  “为了确保操作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装置设有紧急停开关,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如失去动力源时,作业人员可手动操作回到地面。到达作业位置时还设有防摆动的固定机构。另外,为保障作业人员下到地面时的稳定性,装置底座还有带减震功能的支架。”陈宣林说。

  “温度25℃,湿度17%。”“无人机状态良好。”“绝缘绳合格。”“升降装置正常……具备带电作业条件。”地面人员用无人机将绝缘牵引绳穿越导线抛投下后,连接“空中电梯”装置的静力绳和人身保护绳,身着屏蔽服、携带等电位转移棒的邓中原坐了上去,将防坠自锁器连接后备保护绳,按下开关,不到5分钟便到达导线,快速更换起了间隔棒。

  “创新使用‘空中电梯’+无人机操作,使得高空带电作业方法更简单、实用、人性、安全、可靠,提升工作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作用明显。”陈宣林说,初步测算,运用装置后平均检修一次线路工时可节约价值约1万元。基于较高的推广价值,据悉,目前该局正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阮松萍 张宇雄)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