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网> 地市报道

精益求精 步履不停

南方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1-06-18 00:00:00

惠蓄电站下水库库岸护坡。(惠蓄公司供图)

  惠蓄公司500千伏开关站设备检修、继电保护改造党员突击队。(惠蓄公司供图)

  惠蓄公司运行中心值长刘春林与检修人员核对现场安全措施。(惠蓄公司供图)

  诞生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惠州抽水蓄能电站——这座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成、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在苍翠欲滴的青山绿水映衬下,红艳似火的凤凰花恰如杜甫的诗句:“山青花欲燃”。

  作为南方电网公司成立后建造的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从2011年5月底全面建成投产至今,10年过去,惠蓄电站俨然是公司坚持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缩影。

  从高位起步,它在抽水蓄能机组国产化领域率先迈步,人才辈出的同时,以持续稳定的绿色动能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电网可靠性和西电东送效益,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坚强保障。

刷新建设纪录

  抽水蓄能电站国产化迈上新台阶

  “广蓄电站建设时全由外国人主导,电站建成投产后的第一任厂长也由外国人担任,我们参与新站建设,就决不能让‘情景再现’!”惠蓄公司副总工程师方日亮说。

  作为我国首批通过打捆招标引进国外抽水蓄能技术的依托项目,惠蓄电站肩负起抽水蓄能机组设备国产化第一步的重任。抱着干事业的决心,从2003年开始,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从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广蓄电站”)来到惠蓄电站的施工现场。

  2009年到2010年,惠蓄电站进入机组安装调试的高峰期。当时,机组并网甩负荷试验、水泵并网试验等均对电网影响较大,调试往往安排在半夜或饭点进行,虽说时间安排已如此“磨人”,但调试遇到的各式各样问题给参与调试的人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负责惠蓄电站设备安装调试的厂家是法国某公司,该公司曾为世界上25%的发电装机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而当时国内国产化抽水蓄能设备的建造未成体系,相关技术积累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的差异加上技术水平的落差,最初在围绕调试问题开展沟通时,该公司的技术人员态度强硬且傲慢。

  “我们提出的改进建议,厂家都不予接纳。而且每当调试存在争议,他们往往搬出法国的标准或者自身的标准作为判定依据。”现任惠蓄公司副总经理的董超回忆道。

  作为业主方而处在被动地位,在设备调试方面有劲使不上,多少让电站的技术人员感到愤懑不平。但技术领域,只有专业人员才有话语权。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电站的技术人员很快反思自身工作思路和沟通技巧上的短板,发奋提升自身专业技术能力水平,仔细查阅国际通行标准,并结合实际需求重新修订调试方案。后来他们提出的建议,每条都有国际标准可依,逻辑严密且均有典型案例作支撑,法国的技术人员终于表示接纳和认可。

  渐渐地,电站业主方开始掌握主导权,从设备的设计到制造材料的选择,从制造工艺到安装调试的思路,他们对涉及到设备安全的每项细节严苛把关。正是由于对机组很多原有技术缺陷的及时跟踪与处理,惠蓄工程建设质量得到保证,工期也大大缩短。

  2009年,惠蓄电站4台机组投产,2010年3台机组投产,2011年最后1台机组投产,“惠蓄速度”不仅刷新了当时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纪录,也标志着大容量抽水蓄能国产化机组正式开始服役。

  自主化、国产化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建设投产,对机组质量及运维水平也提出了多重考验。抽水蓄能电站以调峰调频为主业,为电网提供紧急事故备用等功能,当电网安全稳定受到威胁时,抽水蓄能机组必须确保在第一时间“开得起、停得下、调得出”,为电网提供坚强保障。这对机组的可靠性、稳定性提出了很高要求,特别是像惠蓄这样的大容量抽水蓄能电站。

  提高设备稳定性永远在路上,为了更好地承担起电网“安全卫士”的职责,2014年至2015年,惠蓄电站的运行人员开始对机组的控制回路进行梳理,完成了1300多条回路的优化改造,以至于后来法国公司的技术人员回访时,都惊讶于这“脱胎换骨”式的自主改造。

  回路改造完成的第二年,惠蓄电站非计划停运小时数比2015年降低了309小时。以生产指标多年平均值为例,2016年至2020年的等效可用系数比2011年至2015年提高了5%,跳机次数降低了65%,强迫停运率降低了85%,非停次数降低了64%,非计划停运小时数降低了42%。在2016年和2017年,惠蓄电站连续两年实现“零跳机”。

  10年来,惠蓄电站精益求精,步履不停,相继涌现出340余项创新成果,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运维、检修、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自主化、国产化宝贵经验,为调峰调频公司后续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据了解,目前在抽水蓄能机组成套开关设备、计算机监控系统研发以及励磁系统、SFC等关键技术国产化研究与应用取得重要突破。

人人走上讲台

  为南方五省绿色事业注入人才活水

  2017年,惠蓄公司运行中心值班主任王斌借调至海南琼中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海蓄电站”)担任生产筹备部主任,为新电站的运维提供技术支持。在新建设的海蓄电站,当设备移交后,他带领运行人员做的第一件事是打扫厂房、清洁设备,然后用护栏把它们围起来,给每一台设备的每个部件都贴上标签。

  “只要是移交到我们手里的设备,就要把它照顾好。”做设备主人的意识深入王斌脑海,当时标识牌没有到位,他总是用A4纸打印出来,数万个零部件的标识一张张裁剪好,用塑料袋“过塑”,再贴到对应部件上。

  2009年来到惠蓄电站时,王斌还是新入职的员工,办公室里“永不下线”的老员工令他印象深刻。“有前辈做榜样,厂里‘比学赶超’的氛围非常浓厚,除了到现场跟踪设备安装外,大家还自觉在办公室里学习,不分昼夜,偶尔活动一下,又一头扎进设备相关资料的研究和学习,非常担心落后于人。”王斌说。

  当时鞭策新员工成长的还有“人人走上讲台”和“设备主人制”:21个系统分配到个人,一人负责一个设备,到了晚上,便轮流上台分享学习心得。

  只是,没有人知道台下的领导、老师傅会提什么问题,而且他们对备课质量要求极其严格。不少亲历者都记得,曾有人讲解设备的SFC系统,在台上被“逼问”急得哭了出来。

  王斌表示,自己当年也被训得很惨:“你得在台上扛过一连串的追问,哑口无言的窘迫会让你在下次准备时学会从一个点扩展到整个系统的细枝末节,提醒你在工作时永远多想一层。”

  十年树人,从惠蓄电站到海蓄电站,这位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早已从学徒成长为师傅,工作有条理,遇事先分析,再不会脑袋空空、两手空空就赶到现场。身份的转变,让王斌在从容担责的同时愈加感念、认可惠蓄电站的人才培养模式。

  到任海蓄电站后,他也让新员工“认领”设备,带着他们查询资料,把多年运行经验倾囊相授,一如当年惠蓄电站领他入行的老师傅们。如今4年过去了,王斌带的徒弟里,年纪最小都已经担任运行班组的值长,还有一人调至海南文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任职。

  作为南方电网公司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迄今为止,惠蓄电站已累计向外培养输送了190余名优秀技能管理人才,为南方五省区的绿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在后来投产的清远抽水蓄能电站、深圳抽水蓄能电站、海南琼中抽水蓄能电站、海南文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以及目前在建的梅州抽水蓄能电站、阳江抽水蓄能电站,都不难发现惠蓄人独当一面的身影。

心系绿水青山

  高质量服务“双碳”目标

  2011年11月,惠蓄电站5号机组球阀无法开启。经过多轮的故障排查以及与厂家多次沟通,电站运维人员定位轴套故障所致,这是在世界水电历史上都未曾经历过的故障,不得不停运检修作最终确认。

  “不能让设备带病运行,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时任惠蓄电厂副厂长的姬长青没有多想,立马拍板并主持开展相关工作。

  球阀轴套更换需要排空上游水道,影响工作面大,而且工期紧、工作点多、现场人员多且杂,姬长青一方面组织检修部门提前开展作业指导手册编制、特殊工装制造、材料准备等相关工作,召集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另一方面,安排安监部门对现场不间断巡回检查,确保安全作业。2013年初,惠蓄电站顺利完成A、B厂球阀轴套更换工作,总体工期节省了近三分之一,为电站日后的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多做一点,惠蓄更好”,这种安全为上、勇于承担、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如今已内化为惠蓄公司的文化实践主题。截至今年5月31日,惠蓄电站已连续保持安全生产4885天。这个数据背后,体现的是惠蓄人把安全责任厚植于心,人人躬身践于行。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速发展,对电力供应提出更高要求,惠蓄机组的利用小时数也不断上升。以今年1—5月的数据为例,惠蓄电站开机次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上网电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作为广东电网的重要调峰调频电源,惠蓄电站在维护电网稳定性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肩担光明使命之余,惠蓄电站同样心系绿水青山。截至2020年年底,惠蓄电站累计发电电量213.9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62.9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33.0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4.19万吨,减少粉尘减排量581.95万吨。作为西电东送重要配套工程,累计抽水电量268.63亿千瓦时,充分利用西部水电低谷电量,有效助力绿色清洁能源消纳。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占比将不断加大,并逐步占据主导。为了更好地服务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今年5月,南方电网公司发布《南方电网公司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年)白皮书》,明确提出“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将分别投产500万千瓦和1500万千瓦抽水蓄能。调峰调频公司以抽水蓄能的建设、运营作为主营业务,持续发挥在抽水蓄能的专业优势和管理优势,服务大电网安全,力促新能源的消纳。当前,梅州、阳江等项目正在争分夺秒建设,南宁、肇庆、惠州中洞等项目前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广东茂名电白、清远英德、广西钦州、贵州黔南等多个项目取得政府支持认可,调峰调频公司将推进更多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以持续稳定的绿色动能主动融入和服务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电网可靠性和西电东送效益,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坚强保障。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发展趋势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而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电网的稳定器、调节器、平衡器,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惠蓄电站党委副书记蓝胜表示,未来,惠蓄电站将紧跟南方电网公司的发展步伐,继续发挥在抽水蓄能行业的专业优势和管理优势,持续“涵养一方水土,守护一方电网,保卫一片蓝天!”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包莉婷 通讯员 李健超 胡泽炎 廖书长

 ■ 十年大事记

  第一阶段:工程建设

  1997年1月

  广蓄公司研究决定“同意开展博罗蓄能电站的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4年12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工程开工。

  2005年1月

  电站主体工程开工建设。

  2008年1月

  惠州蓄能水电厂正式成立。

  2009年5月

  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2009年6月

  从广蓄公司分离,成立惠蓄公司。

  2011年1月

  纳入南方电网公司特大型企业管理。

  2011年5月

  8台机组全部投产运行。

  第二阶段:经营管理

  2014年9月

  开展生产领域的创先。

  2014年11月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外审首次获得4钻认证。

  2018年10月

  电站完成竣工验收。

  2019年10月

  安全生产模式改革,检修业务剥离。

>>延伸阅读

  政企共携手 移出新生活

  一排排整齐美观的四层楼房、家家户户门前的别致小院、有序停放的小汽车、干净整洁的道路,还有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村级交易市场、卫生站、休闲广场、篮球场……走进占地约10万平方米的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寨头移民村,这里生活的便利程度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可以媲美市区里的许多大型住宅小区。

  村口沿街处,政府和电站利用回拨地补偿款为村集体建设的临街商铺被搭建的脚手架包围。优越的地理位置,两层共40间商铺已经供不应求,为了给集体增收,楼层加建的施工正热火朝天地进行中。

  2006年1月,由于惠州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需要,礤头村301户村民共1210人搬迁到这里。在地方政府和电站的共同帮扶下,村民不仅早早摘掉了贫困帽,还过上了过去难以想象的好日子。

  “现在村里有卫生站,马路对面就是社区医院,县医院距离我们这也才七八公里。以前村里大病小病都靠赤脚医生,生孩子找接生婆,遇到难产的要去医院,还得找大卡车帮忙。旱天沙尘满天飞,要是遇到雨天,孕妇得在烂泥路上颠簸三四个小时才能获得救治。”今年39岁的村民黄继欢表示自己“最有发言权”,挪出穷窝,是黄继欢和村里的同龄人渴望已久的事情。

  20多年前为了帮补家计,他早早辍学离家打工。因为穷,村里的年轻人出去打工后回来都会质问村里的老人:“为什么老祖宗要把家安在这山沟沟里面?”

  同样因为穷,村里的老人只用更老一辈的说辞来“安慰”他们:“什么时候水打石磨上了范家田,我们就有好日子啦。”

  没有人知道,建村约450年历史的礤头村,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这句话。那时村子在山坳坳里,范家田在山上,“水打石磨上范家田”意味着水要倒流,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没想到随着电站选址在我们老家,传言真的应验了。”黄继欢高兴地说,“如今人人安居乐业,我们村也从礤头村改名为寨头村。”

  移民新村建在县城周边,附近厂企众多,村民找一份四五千元收入的工作不是难题,就算就业有困难,也有蓄能路的保洁工作及电站为村民优先提供的后勤岗位作为退路。不仅如此,惠蓄电站为全村一次性支付了15年被征地农民社保,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当初举村搬迁,村民最看重下一代的教育问题。记者走访时发现,移民新村附近有3所优质小学可供村里的适龄儿童入读,其中最近的一所与村子仅一墙之隔,初中、高中都在不远处。

  “以前在老家,村里的学校连窗户都没有,一下雨就得停课,教室里面淹水呀。”村民黄继欢表示。由于中学离家远,很多人读到初中就不愿再读下去。移民新村落成后,惠蓄电站设立了50万元的教育资金,15年来先后资助了超过170名学生。黄继欢告诉记者,他的大女儿也曾是教育资金的资助对象之一,现在已是某高校的在读研究生了。

  听说有惠蓄电站的人来了,70岁的村民黄胜年把记者一行人邀进家里,递上刚冲泡好的热茶,茶香沁人心脾。“要是没搬出来,我说不定还在田地里倒腾,哪能种出这么好的茶叶,还有闲暇时光在午后叹茶?”黄年胜说道。

  他指指自家和村里其他人家一样高的四层楼房,“自住两层,另外两层用来出租,村里很多人家都当上了‘包租公’‘包租婆’。”如今,移民新村的常住人口已增长至约3000人,其中过半都是外来租客。“从刚搬进来的一层到四层,正好是我们从政企帮扶移民脱贫,到自力更生奔小康的最好证明。”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