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网> 地市报道

动真碰硬推动收入能增能减

南方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1-09-07 00:00:00

  收入能增能减是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真正建立分配有序、激励有效的市场化薪酬分配体系,实现价值导向和激励活力,是当前摆在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薪酬改革面前的重要考题。近期,广州供电局改变现有“以岗定薪”的分配模式,构建市场化薪酬分配体系,打出一套以价值评价为核心的薪酬激励“组合拳”,有力破解收入能增能减难题,成为企业激发价值激励活力的有力抓手。

分好“大蛋糕”,配好“责任田”

  工资总额是“大蛋糕”,如何切分事关价值激励导向。在工资总额分配方面,广州供电局实行工资总额核拨制,由各单位内部逐级向下分解,解决基层单位分配空间、权限不足的问题。同时,发挥价值激励的导向,对内部挖潜成效的好坏、用工和成本节约的多寡、组织业绩表现的优劣,给予总额奖励或扣减,引导各单位转变过去“要人要钱要资源”的简单思维。

  根据广州供电局优化工资总额预算模型,对人员使用效率高、单位成本资产投入产出效能高、组织业绩优秀的单位,分别给予定员激励工资、成本资产效能激励工资和工效联动工资,赋予各单位充分的总额分配权限,对单位成本资产投入产出效能高的单位,给予成本资产效能奖励;相应的,人员使用效率低,成本资产效能低的单位将进行总额扣减。

  在资金分配方面,广州供电局优化工资结构,最大程度地扩大基层单位工资分配“责任田”。绩效工资在工资总额中占比由过去的40%,调整为不超过70%;充分授予各级组织和直线经理总额预算分配权、考核评价权和绩效分配权,从优按劳分配,合理拉开员工收入分配差距,激发团队活力,实现个人、团队和企业的相互赋能、共同发展。

  目前,广州供电局已构建成熟的绩效量化价值链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员工绩效管理文化。三项制度改革以来,广州供电局70%的人员均纳入量化范围,覆盖面和绩效工资使用率全部达100%,同岗级月度绩效分配差异率平均达42%,同岗级月度最大分配差距达5000元。

动态评价,人尽其用

  广州供电局人力资源部主任吴倩认为:“收入能增能减不是简单的增减,而是从增减中发挥正向激励导向,让优者更优,同时带动和引领其他员工共同精进、相互赋能。”为打通人力资源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3个环节,广州供电局创新构建绩效价值激励模型,通过动态岗位价值评价、人才评价、业绩考核评价3个平台,快速甄别出优秀人才并予以绩效激励。

  据悉,广州供电局的员工综合评价,从能力、价值观、潜力3个维度开展,从而识别出高价值岗位和低价值岗位,挖掘稀缺型人才、乔木型人才,培育成长型人才和精英小团队。

  上述评价结果应用于绩效分配,根据贡献给予价值对等的绩效激励,增进各岗位的激励体验感、业绩贡献认同感、价值创造获得感,激发各类人才以点带面,引领和促推全员共进、同频共振、相互赋能。

  而广州供电局创新建立的动态岗位价值评价模型尤为值得一提:根据不同成长类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和专业特点,将人才价值创造的关键要素,如能力、价值观、发展潜力等,与员工的岗位价值贡献相匹配,与企业价值观相融合,动态评价各岗位的价值贡献,强化岗评结果的应用,从而挖掘和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实现优上、平留、劣下。

 多重激励机制强化价值导向

  为了进一步激励员工价值创造动力,广州供电局全方位丰富完善正向激励手段,将绩效激励与岗位价值贡献、支撑倾斜、其他激励等维度挂钩,建立“重奖、保障、津贴”的多重激励机制。如建立低岗高绩效工资制,体现多劳者多得、绩优者厚得;建立项目岗级激励工资制,推动创新人才的工作动力变革;加大向一线岗位倾斜力度,让“苦脏险累”岗位劳有所得;对核心人才重奖厚待,激发全员争优创先。

  三项制度改革以来,广州供电局在广东电网公司的专业指导下,着力深层次推进员工收入能增能减,在人力资源“一盘棋”的布局规划下,前端“能下”“能出”机制变化同步应用于后端兑现,成效显著,市场化的绩效价值激励体系日臻完善。(黄慧敏)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