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网> 地市报道

“初光先照”下的百年日电

中国电力网 发布时间:2022-11-18 12:24:05 作者:于青 张善伟

  中国电力网讯 日照是一座新兴的港口城市,位于山东东南部,黄海之滨,是山东半岛的南翼,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168.5千米,以“蓝天、碧海、金沙滩”的美丽风景成为旅游胜地。日照历史源远流长。据记载,日照夏、商时期属东夷,西周到战国前期属莒国。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设日照镇,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始有“日照”之名,后升级为日照县。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划归沂水行署、胶州行署、临沂行署。1989年6月建地级市,1992年12月设区带县,可以说,日照市山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

  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古代以陆路为主的交通环境下,日照因地处海边,又没有出众的优势产业,经济一直不发达。作为近代文明的象征——电,更是出现得非常之晚。二十世纪初以来,齐鲁大地上陆陆续续亮起了电灯,日照还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渔耕生活里延续。

  日照的近代“初光”——电,出现在民国十年,即1921年,日照商人李育宸创办“启明电灯有限公司”,在石臼码头亮起了日照第一盏电灯。更有意义的是,这一年也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年,距今恰好一百周年。党的诞生和电力的同时出现,成为照亮日照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与坚强后盾。

 码头上升起“启明星”

  清康熙年间,原本沉默的日照渐渐热闹起来。因开埠较早,人员流动多,石臼所成为日照7个自然口岸中最大的一个,商贾往来,货船云集,百物辐辏。到了清光绪时期,石臼所的商贸更加繁荣,安徽桐城诗人,青浦教谕方正玭留下了“江淮红栗达神京,转运都由石臼行”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石臼所场景。民国初年,驻石臼所的各类商号多达上百家。国民政府财政部在日照石臼所设立“公局”,征收税款,石臼所商会会长、“公顺福”商号经理李育宸(一说李玉臣)任“石臼所公局委员长”。正是这个时期,电力作为最“时髦”的新能源,应时而生,首次出现在这片港口商埠带来的繁华之地。

  1921年,对日照来说,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这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祖籍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的王尽美参加了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还在北洋政府统治下的日照县,随着工商业活动的开展也开始兴办电力。这一年,石臼所商会会长李育宸引进一台14千瓦柴油发电机,在码头上亮起了日照第一盏电灯,开始发展电气事业。历经三年创业建设,1924年建成临沂(当时所在区划)第一家民营电灯公司——石臼所启明电灯有限公司,寓意为开启光明之路,成为日照电力史上冉冉升起的第一颗“启明星”。公司由李育宸任经理,技术主管张成斋协助经营,公司有工人12名。那一年的上海和日照,两个相距500多公里的地方,一处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历经艰苦的斗争成立了新中国;一处有了现代文明里的重要能源,照亮了这座新兴港口商埠的沉沉黑夜。在马列主义思想之光的照耀下,为人类带来划时代光明的电首次出现在日照,成为那个时代照亮黄海之滨的一颗启明星。

 时局危难中的流星坠落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地处鲁南苏北又是沿海的日照市,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强敌窥视,战事频繁,矛盾交织。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日伪敌寇的渗透强夺,让石臼所这处兴盛一时的商埠,从夹缝中求生到后期的迅速没落,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成为那段国难民困时期的一个缩影和见证。

  启明电灯公司成立之初,为了发展好这一事业,李育宸精心选址,在商号集中的石臼所石臼三村搞起了建设,先后建起了5间厂房,占地约450平方米,在原有1台14千瓦柴油发电机的基础上,又从青岛购进1台10千瓦发电机组,供电线路采用6毫米钢芯胶皮线,供石臼所4条街道和商号共300多盏电灯照明用电,每天晚上6点开始,发电8小时,开启了日照最早的一段有电历史。据记载,当时主要用电商号有公顺福、德祥、广和、益和、义和东、三合、长盛、义和公、福合、恒茂、德生堂、公祥、天成等30余家。电灯的出现,不仅方便了商号夜间经营和居民生活,也给这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海边商埠带来新鲜气息,许多人赶来围观,体验不同于千百年来一直使用的煤油灯灯头朝上、反而是灯头朝下的“奇怪现象”。

  此后不久,战争、匪患、苛税,日本军事和商人渗透与压迫,种种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各商号经营极不稳定,用电市场时断时续,忽高忽低,加上新成立的电灯公司对这一新兴产业管理不善,连年亏损,被迫于1926年停业。

  日照这处盛极一时的商埠——石臼所,最终败落在日伪统治时期。日照的经济发展和收入主要是靠海吃海,石臼所居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港“吃港”。1938年农历4月,日军侵占石臼所,其后不久,各大商号陆续关闭,经商者纷纷外逃,海上除了日本人的军舰炮艇和供给船之外,罕有别的船只进出。

  在日伪统治下,石臼所海运及较大型商业活动,全部被日军联合船舶局控制,他们把所有船只收拢起来,只允许日军调用。1939年,日本人又成立了伪石臼所商会和“大同运输行”,直接受伪县政府和石臼所日本海军司令部的领导,各商铺货物一律由“大同运输行”经运,由联合局经办手续,实行层层提取货物费。日军控制了船运业务后,本土商号业务无法正常经营,很快走向了衰败。

  1939年,启明电灯有限公司发电设备被日本海军拆除,去向不明。刚刚兴起不久的电力行业,如一颗深夜里的流星,划过漫漫的夜空,转瞬就湮没在这段黑暗时期。“启明”电灯公司从起步、发展到衰败,不仅是那个年代一个行业的真实写照,也见证了日本的侵略给中国工商业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

  日照和辖区的五莲、莒县,从1921年的电灯初现,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因战乱动荡和经济凋敝,再也没有出现电力。

 港城迎来红色日出

  日照是山东建党最早的区域之一。1938年7月,中共莒县县委成立,领导全县人民进行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日照人民以极大的牺牲精神,支援前线,支援战争,仅莒县就有6657名优秀儿女参军上前线,有32万人次组成车子队,担架队、挑运队,紧随解放大军,完成了出快支前的光荣任务,为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日照从战火中获得新生,狼烟散去的日照大地上,农业、渔业、林业和手工业有了稳定的发展环境。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日照、五莲、莒县对用电需求不大。直到1950年10月,莒县县委宣传部从济南广播电台购进1台小型直流手摇发电机,日照才重新出现了电力。1956年至1957年,日照县、五莲县相继出现小型汽油发电机,供广播站和企业发电自用。此后,日照历经火力发电、区域电网建设等自力更生时代,迅速进入“大电网”时期,成为山东电力镶嵌在黄海之隅的一颗明珠,助力日照从一个小县成长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地级市。

  在百年前曾经亮起第一盏电灯的石臼,如今已经建起了国家重要港口——日照港,每天沐浴着新时代的红色日出,满怀信心,向着全世界扬帆出航。(于青 张善伟 国网日照供电公司)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