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网> 电网人物

兵心依旧

南方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1-10-22 00:00:00

  自军队退役、步入输电行业已长达23个年头,但龙福刚的身上,仍隐约保有军人的影子。

  23年来,每每听到哨声,无论睡得多沉,他都会从睡梦中惊醒,在部队,这是紧急集合的号令;每次工作结束,他都会整理好十多斤重的工具包,做好随时再出发的准备,包里什么都有,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丝……

  将多人对其评价归纳总结,龙福刚的军人特质大致如下:特别能吃苦能战斗、敢于打硬仗,使命必达、从不拒绝,善于学习、刻苦钻研,自我严格要求,从不松懈……

  战友罗云松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当过兵,单从外貌和语言很难看出;但从其做事的方法和态度,一定看得出。”

  电力人龙福刚,始终持有一颗赤诚兵心。

 军人就要战胜“心魔”

  初爬高塔,哪怕是退役军人,也打过哆嗦,但只要战胜自己的内心,一切便不是问题

  龙福刚供职的单位——贵州电网公司兴义供电局输电管理所设有一间以他名字命名的技术能手工作室。室内,近百项荣誉证书和发明实用专利摆满了一面墙。

  这些荣誉多半是龙福刚个人的,46岁的他已是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贵州工匠,但对于刚刚斩获的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头衔,却格外珍惜。“数量太少了,全国近4千万退役军人每年就评选20个,平均每个省还摊不上一个。”他不忘补充一句,“最关键的是,这是属于军人的奖项啊!”

  军人,在龙福刚的心里,是一个神圣、高尚的名词,也是若干年前多少孩童长大后渴望成为的职业。

  1994年底,19岁的龙福刚如愿以偿,离开故乡兴义,一脚踏进了2000公里外河北保定的军营。

  苦,是军旅生活留给他最深的记忆。“那时候条件差。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每人就发一个盆,除了洗脸洗脚,还装沙土植树种菜。”

  业余生活也极其单调。休息的时候,他们几乎唯一的游戏活动,就是聚集在篮球场上蒙眼捉迷藏。一群20岁左右的男青年,玩起了小学生的游戏,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对于刚离家的新兵而言,思乡的情绪难以排解,但几乎没人打得起电话。“太贵了,打回老家1分钟10块钱,我们每个月津贴才35块,哪舍得!”老乡兼战友罗云松说。

  即便如此,日复一日的训练,龙福刚仍不敢懈怠。出操跑步、擒拿格斗,这是最常规的训练项目。“零下十几度的天气,我们经常跑5公里,也就穿一件长袖棉t恤,”他说,“活动开了身子就不冷了。”

  在新兵连表现优异的龙福刚,新兵训练结束后被选进师部担任领导的警卫员。不过,他在刚开始的训练中,有个项目练了一个月还是做不了——单杠卷腹上。班长实在看不下去,找到他说:“以后每天晚饭后,我就带着你练,练会为止。”

  可突然有一天,他一下子就完成了。后来龙福刚总结经验:“不是技术问题,就是心理障碍,老觉得自己过不去。”完成的那一天,他收到了老家母亲的来信,里面有大篇幅鼓励的话,让他一下子有了精神动力。

  而这次战胜心魔的经历,也帮助他克服了从事输电行业后的第一个障碍。

  那是他首次爬输电铁塔,13层楼高,上去之后往下看,双腿直打哆嗦,“恐高了”,于是“就像抱财宝似的”死死抱住塔身,在塔上待了十多分钟。塔下的师傅吴卫华不明就里,朝上喊话:“这么久了怎么还不下来?”龙福刚碍于退役军人的面子,回了一句:“看风景呢!”后面才强忍着恐惧慢慢爬下来。

  下来后,龙福刚心想:恐高可不行啊,以后再上去可咋办?他想了个法子,每天下班后偷偷练,先从两三米高的电杆开始爬,然后慢慢升高,终于在一个月后,彻底克服了恐惧。

  战胜心魔后,龙福刚才敢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跟同事分享。多数同事都笑笑说,其实大家开始都或多或少有同样的心理,完全正常。有人分享经验说:“爬塔,就像人生一样,要始终向前看、向上看,千万别老往后看、向下看。”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村民期待的眼神如电影里“战火中百姓渴望解放”的眼神,我们一定要打赢这场“人民的战争”

  虽得到同事的宽慰,但龙福刚的表现,并未达到师傅吴卫华心里的高预期。

  在吴卫华看来,龙福刚身体素质过硬,又吃苦好学,是个好苗子,要尽快培养成才。“我这人性子急,情绪控制不好,没少骂他,其实是希望他能最快速提升各种技能。”吴卫华说。爱之深,责之切。

  师徒俩成了固定的搭档。只要吴卫华招呼一声,龙福刚立马背起工具包就出发了。工作多年,龙福刚养成了一个习惯:但凡工作结束,他就把工具包内的物件全部重新整理好、缺失的立即补齐,方便下次出发能以最快速度成行。包内连一颗小小的螺丝都不放过。

  “在部队的时候就是这样,听到指令后几分钟内就要集合完毕。如果之前必要的东西没备好,还临时来找,时间肯定赶不及的。”龙福刚说。

  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身为退役军人的龙福刚,同样毫无含糊,坚定地冲在第一线。

  2008年,我国南方遭受大范围冰雪灾害,多地电力设施受损。南方电网公司开展供电区域范围内的异地支援抢修复电行动。龙福刚带领的团队,代表兴义供电局前往受灾严重的黔东南州凯里市支援。

  “雪最深有二三十厘米厚,地里的菜全盖上冰,老百姓得用工具把冰凿开才行。电线电杆一倒一大片,原本铅笔粗细的导线,变成大腿粗。”龙福刚回忆当时的情景。有村民碰到他问:“同志,停电好多天了,什么时候才能恢复?”龙福刚至今忘不了村民期待的眼神,恍如电影里“战火中百姓渴望解放”的眼神一般。

  当时,距离春节只剩五天,政府希望在节前完成。有人哭着向供电局领导汇报,“这活儿没法干,就不是人干的。”领导随后找到龙福刚:“到底能不能干?”龙福刚其实心里也没底,但想了想,还是硬着头皮应下了。

  立杆架线工程量巨大,龙福刚几乎都待在山上,每天仅睡四个五小时。政府也作了大动员,龙福刚形容,山下扛着抢修材料的人群,就像蚂蚁一样朝山上挪动。“这一刻,我明白了什么叫‘人民的战争’。”

  有了全民努力助战,龙福刚的团队终于赶在农历腊月二十九完成了线路抢修。体力透支、精神松弛下,平时1小时的下山路,他竟走了4小时之久。

  战友罗云松与龙福刚过从甚密,却从未听过他对工作的怨言。直到这次冰灾铺天盖地的报道,罗云松才得知,这位战友的工作竟如此艰辛。也正因如此,他体内军人特质得以被彻底激发。“判断一个人是否当过兵,单从外貌和语言很难看出;但从其做事的方法和态度,一定看得出。”罗云松说。

  2011年,望谟县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龙福刚非但不拒绝,甚至主动请缨,带领团队游过洪水踩着泥浆运输抢修复电材料。当时最高温近40度,龙福刚全天候24小时都在现场,睡觉就在临时搭建的简陋帐篷里,最终较计划时间提前5天完成抢修任务。“关键时刻,他能挺身而出,豁得出去。”兴义供电局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远洋对龙福刚如此评价。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对于上级交办的任务,龙福刚几乎没有拒绝过,哪怕任务再难、再重。“他也教导我们,不要轻易拒绝任务,尽量多去尝试、去实践,失败了也不怕,万一成功了呢?”新入职的员工张峻说。

勤于思考钻研,更能打胜仗

  年轻时的龙福刚就已经学会取长补短,从他人经验中汲取营养。对工作的热爱,让他数十年如一日思考钻研,创意不断

  罗云松家的房间里,挂着一盏别致的吊灯。那是他结婚时,特意向龙福刚“讨要”的礼物。

  有一次,罗云松到龙福刚家里做客,看到了一盏吊灯——两根长长的钢丝绳,中间系着若干个小灯泡。“我一看就喜欢上了,问他在哪儿买的,他说自己做的。我就说,等我结婚的时候,你也给我做一个吧。”

  龙福刚做的这盏灯,参考了当时市面上的一款。不过那款市价高达2000元,他只动动脑子,再利用电工的专业技术,仅花50元材料费就完成了,“我一看就知道,这个灯怎么设计进出线路的,很简单,没什么难度。”

  爱动脑思考、琢磨钻研,是龙福刚的特质。这一点,23年前他刚入职时就表现出来了。

  那时,师傅吴卫华带着他一起外出作业。登上铁塔的吴卫华经常看到,塔下的龙福刚,手里总捧一个小本子,用笔写着什么。等到他得空,龙福刚就拿着本子向他请教。原来,这里面记录着龙福刚的疑惑、问题。

  后来,本子的内容越来越多,除了自身的问题外,更有其他同事先进的想法和做法。年轻的龙福刚就已经学会取长补短,从他人经验中汲取营养。

  思考,让他创意不断。在作业过程中,龙福刚发现,登杆脚扣皮带容易脱落。他日思夜想,画了张草图,找家门口补鞋师傅做了七八次,才制作出第一个改进版样品,“能用,但材料舒适性、柔韧性和强度还不够。”

  为找适合的材料,龙福刚甚至请了公休假,特意跑到福建莆田市场转悠了三天才找到。2018年,他研发的第一代防滑防脱落脚扣诞生,现已经更新至第三代。新产品大大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提高了登杆检修的效率,被赞为“登杆神器”。

  熟悉龙福刚的人都说,军人出身的他,有着超强的执行力,却又不失灵活,创意十足,实在是难能可贵。但龙福刚认为,灵活作战本就是我国军人的传统,“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不正是采用了出其不意、穿插分割、迂回包围的灵活机动战术才大获全胜的吗?”

  龙福刚思考问题特别全面,甚至让起先不理解的徒弟们抱怨“师傅也忒狠了”。为了备战某项技能比赛,他组织几个徒弟特意顶着中午30多摄氏度的大太阳训练。因为贵州兴义当地的气温较比赛地广西百色低,如果不提前训练适应比赛地的气温条件,届时必然不适应。“比赛就跟打仗一样,无论是日晒雨淋、还是狂风暴雪,你都得适应才行。”

  身为战友,龙福刚与罗云松俩人不约而同说了类似的话:虽未上过战场,身心却能完完全全感受到作战的情境。

  数十年如一日的思考钻研,龙福刚如何坚持下来?兴义供电局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远洋用两字概括:热爱。“他对工作热爱得不得了。如果让他休息一阵,他一定非常痛苦。”李远洋打趣说。

  这一点,龙福刚的妻子韦鸿可“没少头疼”。“经常在家喊他都不应,满脑子都是他的发明创造呢!”韦鸿又好气又好笑地说。

  热爱,把兴趣当成工作,让退役军人龙福刚取得一场又一场战役胜利,赢得一个又一个荣誉。那么,对于龙福刚而言,最重要的荣誉是什么?“安全。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谈。”这位最美退役军人、现役电力人斩钉截铁地说。

  “身为军人,要保家卫国;身为电力人,要保电为民。两者都是关乎安全的大事。”这是同样拥有这两种职业的老父亲,生前反复教导他的话。

龙福刚身边人的军人梦

  说来也怪,在龙福刚身边,有关系密切的那么一群人,都有着相同的军人梦。

  龙福刚的职业生涯几乎是父亲龙荣云的翻版。从军人到电力工人,父亲一辈子就从事了这两项令他感到光荣的职业。

  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时,龙福刚远在乡野巡线,没能见上最后一面。但父亲生前反复多次的教诲,他始终铭刻于心:“安全,永远是底线,永远是第一位的。”

  虽说带电作业技术含量更高,但从事配网工作的父亲,更能体会保障安全的重要性。“那时候配电网太多‘蜘蛛网’了,各种私搭乱接,一不留神就可能出事。”龙福刚的师傅吴卫华曾与龙荣云共事,他还记得,每次外出检查前,龙荣云最爱给大伙唠叨的就是注意安全。

  吴卫华虽未当过兵,但他从小也有入伍的梦想,“可我爸不同意,他嫌我脾气暴躁,担心在部队惹祸。”

  后来,做了输电管理所负责人的吴卫华,终究没能改掉暴脾气。他的管理方式被人称作“暴君式管理”。所有他带过的徒弟,无一不遭受责骂的,连龙福刚这么优秀的人才都未能幸免。

  可吴卫华不服气,“我不是暴君,是准军事化管理。输电所的人才队伍,就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

  他要求入职的新员工,在半年内就达到原本一年期的岗位胜任能力。每次找新员工谈话,他也总不忘用《士兵突击》里的名言作结:“你现在混日子,小心将来日子混了你。”

  龙福刚的妻子韦鸿,比丈夫晚两年入伍。自小看着军官姑父身着军装高大帅气的模样,韦鸿心底早早种下了参军的梦想。“女兵很少,我那一届,全兴义市只有3人。”她的言语中透着自豪。

  在她看来,军人要有使命感,雷厉风行、刚强直率。自己的丈夫恰恰是有极强使命感的人,而这种职业使命感,必然会牺牲一部分陪伴家人的时间。所以,韦鸿才是真正的掌家人。龙福刚发自内心地感激韦鸿的包容与理解,“新家装修时,我工作忙,完全插不上手,几乎全是她一人搞定的。”

  更有趣的是,俩人的老家仅一街之隔,却在儿时并不相识。直到有一次,热情好客的龙福刚,请战友、好友来家吃饭。战友罗云松说拉上同学一起来,因为这位同学不光离家近,而且也当兵。龙福刚毫不介意。没想到这位同学就是韦鸿,俩人这才相识。所以,这就是军人该有的缘分吧。

  在属于龙福刚等人风华正茂的年纪,多少孩童都憧憬着军人梦,憧憬着这份高尚、神圣的职业。都说“当兵悔三年,不当兵悔一辈子”,龙福刚的青春,应是无悔吧!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帅泉 通讯员 潘聪 卢关文

上一个: 返回列表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