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网> 电网人物

喜欢“烧锅炉”的博士——记南网科技公司资深工程师李德波

中国电力网 发布时间:2022-06-02 10:09:04 作者:杨雅洁 韩梦圆 唐天宝

  20年前,从未走出过农村的高三学生李德波填报高考志愿时,心里一片茫然。“报热能动力工程吧。”班主任建议,“就是烧锅炉,建设国家需要这个。”

  韶华不负有心人,当初懵懂的选择亦会淬炼为发自内心的热爱。如今李德波将“烧锅炉”烧出了名堂,作为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科技公司”)资深工程师,他带领团队研发的“燃煤电站硫氮污染物超低排放全流程协同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达世界领先水平;创新提出“污泥掺烧技术”,3年内累计为广东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9.68万吨;成功实现富氧燃烧机组二氧化碳捕集重大技术突破,实现目前世界上最高碳捕集浓度……凭借硬核科技实力,牢牢守护绿水青山。

 “啃剩下难啃的硬骨头”

  2011年李德波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入职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一头扎进基层一线,开展火电厂超低排放、污泥掺烧技术等科研攻关。

  “能吃苦”是周围同事对李德波的最深印象。“他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出差,白天在现场做试验,晚上加班写论文。”同事陈兆立称,受李德波的敬业精神影响,团队氛围一直都很“团结、投入、有激情”。

  “没办法,当今燃煤排放科研领域的现状是‘肉已经被吃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而且我们是真正的从零开始,没有先例,没有文献参考,只能奋力追赶,全力去拼。”李德波总是被一种责任感所驱动。

  2017年夏天,为了服务节能减排,掌握污泥掺烧关键技术,李德波和同事在南沙电厂实地开展污泥掺烧试验,每天背着几十斤重的试验设备,一步步爬上南沙电厂40多米高的锅炉环保设备作业平台,顶着酷热做试验、测数据,一干就是七八个小时。

  对团队成员而言,辛苦是小事,最大的考验是历经千辛万苦后,却要面对失败。几个月后,现场调试遭遇故障,团队陷入“心血白费”的沮丧氛围中。

  “遇到困难就认真分析原因,遇到瓶颈就转变思路,自然会迎来转机,豁然开朗。”李德波带领团队转战实验室,大家就在实验室里打地铺,日夜攻关……经过100多次污泥与煤掺配试验,团队终于找出最佳的掺烧比例,从而解决了电厂掺烧过程中效率低、环保超标、给煤机跳闸等技术难题。取得成功的那一刻,团队成员最想做的是“好好睡一觉”。

  近10年来,李德波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火电厂超低排放系统优化”技术成果在广东省63台燃煤机组得到全面应用,助力广东省电力行业打赢蓝天保卫战;“燃煤耦合生物质掺烧技术成果”在25台燃煤机组应用,每年处理广东省生活污泥量能力达250万吨,近3年内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9.68万吨,相当于为广东省新增25个森林公园。

 以科技创新守护绿水青山

  “干一行爱一行,我喜欢‘烧锅炉’,动力就是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我们在新型电力系统领域掌握更多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既为企业创造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持。”李德波说道。

  “我国燃煤发电技术跟国外相比到底有哪些差距?”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李德波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差距,一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某些核心装备目前还要依靠进口,二是目前绝大部分燃煤发电领域专用的数值模拟仿真软件需要进口。

  “这些都是‘卡脖子’问题,需要想办法尽快突破,其中后者我们正在组织研发,力争早日实现数值模拟仿真软件自主可控。”李德波介绍,目前相关课题已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南方电网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他不仅是科研大拿,也是商务洽谈高手。”同事陈兆立谈起李德波,一脸崇拜。2017年2月,广东电网公司将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电源侧业务、人员、资产划转至新成立的广东电科院能源技术有限公司,2020年11月更名为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德波加盟新单位,在科研攻关之外,亦承担起找客户、推广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任务。近3年,他带队研发的技术为南网科技公司带来非股东业务合同额达5200万元,真正做到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效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一线科研工作者,有责任建设和守护美丽中国!”这是李德波的情结所在。李德波经常会回忆起这一幕画面。小时候,村子旁的小河清澈见底,竹篓里放一点米饭然后丢入水中,再捞起时,里面满是活蹦乱跳的鱼……(杨雅洁 韩梦圆 唐天宝)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