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绝活
从事电能计量工作30年,王黎军先后参与调试120万余块智能表,完成了88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的采集终端改造工作。他致力于技术创新,牵头研发的逆相序联动切换装置获山西省“五小”创新大赛一等奖,防雨型一体化临时用电计量箱获山西省“五小六化”竞赛一等奖。他带领王黎军职工创新工作室成员不断创新,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项,发表论文23篇。
53岁的王黎军是山西运城供电公司计量中心检验检测工。参加工作30年来,他始终兢兢业业,扎根一线,勤奋刻苦,从一名“门外汉”逐渐成长为精通业务技能的装表接电技能专家。如今,提起王黎军,山西省电力计量专业的同行都对他精湛的专业技术赞不绝口。
研究新技术攻克难题
1993年,王黎军入职运城电业局试验所仪表班。带他的师父告诉他“把计量误差范围降至最小”“做就要做到最好”。这些朴素的话成为王黎军坚持的信念,激励他精益求精、不断前行。此后,他从事过仪表校验、装表接电、采集运维等工作。为了做好专业工作,他勤学苦练、深入钻研,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创新攻关。
2013年6月9日,永济市第一座智能变电站建成投产,可仅一周后就出现了母线电量不平衡的缺陷。智能变电站使用的电能表是采用数字化信号传输电流电压参数,这让很多熟悉机械式电能表故障处理的老师傅犯了愁。
在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王黎军接过了这个任务。从数字信号的转换生成、传输再到接收,他一步步研究、一点点排查,终于发现问题所在——站内数字化转换设备的设置出现问题,导致电能表接收的电压量出现了微小的偏差,影响到了整个母线电量的平衡。他多次询问厂家技术员,自学数字化变电站有关计量的核心技术,成功消除了缺陷。此后,他编制了智能变电站交接验收规程,让智能变电站的验收工作有了依据,避免了此类问题再次出现。
校表装表未出过差错
2021年,220千伏金鑫变电站220千伏母线线损率超标,专业班组多次前往处理未果。王黎军了解到情况后,主动请缨,决心要啃下这个“硬骨头”。经过一天的现场查验,他发现电流二次回路端子排上A相和B相有极轻微接触,造成短路,影响了母线电量平衡。班组员工称赞他的眼神好。王黎军说:“五十岁的人,眼睛都花了,哪里还看得清,主要是要头脑清醒,做到用心、精心、细心。”
由于工作性质,王黎军需要经常到现场装表接电,开展计量测试。夏天天气最热和冬天最冷的时候,是用电最紧张的时候,供电公司需要根据实际负荷情况进行负荷倒切,将高负荷线路上的部分负荷转移到负荷较小的线路上。为了不影响客户日常用电,倒切工作通常选择零点作业。多少个夜晚,他和同事们蹲在室外计量箱下的草丛中或是站在变电站高压室的配电柜内,忍着闷热或耐着寒冷完成作业。多年来,王黎军校验过的表计不计其数,为上万户客户安装专用变压器计量装置,从未出过差错。
2022年11月30日,山西垣曲抽水蓄能电站施工供电工程——垣曲松树岭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在即,但全站的装表接电采集调试工作还没有到位。当时受疫情影响,负责该项工作的班组人员都在隔离。情况紧、任务重,时任计量中心采集二班班长的王黎军二话不说接下重担,带领其他两名人员连夜前往距城区200多千米的垣曲松树岭电站。通往电站只有一条窄窄的崎岖小路,两边是深沟险壑。他们不敢耽误,一步步试探前行,终于在深夜赶到电站。12月1日一早,他们又背着工具上山对抽水设施电源进行送电操作,一直工作到下午,赶在工程送电前完成了电能表安装和采集调试工作,保障了工程顺利投运。
多年来,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责任担当,王黎军获得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山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把青年员工带成行家
2014年,在单位的鼓励支持下,王黎军牵头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为了让更多同事学习理论和技术知识,分享技能经验和创新成果,他坚持开展每周一学、每月一考、每季一结等学习活动,对工作室成员开展全方位立体培育,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长。
青年员工杨兴刚到运城供电公司计量中心工作时,面对复杂的电力知识和实操业务,感到手足无措。王黎军手把手教他学习理论,在实践中传授技术和经验,激发了他的学习和创新热情。如今,杨兴已成为新型智能变电站计量回路专业的行家里手。
王黎军还带领工作室成员研制了多功能工具车、扫描型电能表校验仪、室外电流试验操作杆、计量现场试验操作组合箱等多项成果,提升了现场工作质效。截至目前,王黎军职工创新工作室共发布创新项目75项,其中6项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项成果转化应用。多项成果在山西省“五小六化”竞赛、国网山西电力质量管理成果评比、山西省电力企业联合会质量管理成果评比中获奖。(通讯员 王海静 记者 赵亚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