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网> 党政文化

追光记——国网武威供电公司文学协会“走基层放歌电网”采风侧记

中国电力网 发布时间:2022-05-25 14:21:17 作者:刘永琴

  电是光明,电是温暖,电是生命的希望!

  ——题记

  (一)

  从天祝到凉州只有130多公里的车程,一个多小时就能抵达。原来因为工作关系时常往返两地,而此次来凉州是有幸参加武威供电公司组织的文学协会走基层放歌电网采风活动,内心的感受跟以往是完全不一样的。

  都说最美不过人间四月天。虽说只有百余公里的路程,但凉州与天祝的气候却是冰火两重天。

  我所在的高原小城的春天总是像个睡不醒的孩子,舍不得离开热炕头,却耐不住大地阿妈一次又一次将她从被窝里揪起来,她才不情不愿地伸个懒腰,揉一揉惺忪的睡眼,慢悠悠地这里比划一下,那里瞅一下,墨迹着、拖沓着,连脚步都是懒散的。她才不着急呢!她想着四季更迭,怎么都不会少了一季,慢一点又何妨!急什么呢?

  而凉州的春天完全不一样。像个懂事的、一心想讨母亲欢心的孩子。为了迎接春天的来临,她极力表现,欢呼着、跳跃着,她吩咐大地作了太多隆重的准备。

  你瞧!田野里的庄稼正在疯狂地拔节。山川也不甘落后,一改往日的苍茫寂静,努力让人们享受满目的翠绿。林子里的生灵们活泼地撒着欢。各色的花儿朵儿们约好了一般竞相开放。黄得透亮、紫得深沉、白得纯粹,赶着趟儿似的齐刷刷展开了笑颜。我想她们一定是暗暗下了决心的,去年没有酣畅淋漓比完的美,今年的春天一定要比出个高低来……使劲闻一闻,闭上眼,一股馨香顿时沁入心肺!

  我喜欢凉州古城春天的味道,更喜欢这样的颜色搭配,这是生机和活力的生动展现。

  采风团的名单之前就看到过,此次带队的是许中兴书记。记得今年年初我加入中国电力作家协会时,许书记还在公司文学群里祝贺鼓励过我。魏鸿秘书长是文友,早在彼此的文字里熟知了对方,平时也时有联系。孙国华老师、庄智老师之前就知道他们热爱摄影,也看过他们的不少摄影作品,久仰大名,却从未谋面。王琴宗,光看这个名字,就觉得跟我很有缘呢!

  (二)

  4月26日,杨磊书记主持了简短的碰头仪式后,我们便踏上了此次采风之路。为期四天的采风活动我们将以眼力、脑力、脚力、笔力践行使命与担当,为电力书写,为电网放歌,为基层电力人鼓与呼!

  凉州的春天清爽明朗。小麦齐齐整整地在田地里排着队,云朵妈妈看起来心情也很不错,带着她的孩子们拉拉扯扯地散着步。天空更是大片的清清浅浅的蓝,蓝得澄澈、蓝得干净。这样的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与天同色的国网蓝。

  车子行驶途中,大家互相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交谈中得知庄老师是一名资深新闻工作者,干新闻宣传工作已经有很多年。现在在供电所工作,业余爱好摄影。庄老师说图文本就是一家,好的图片自己会说话,好的文字配上好的图片,图文并茂,文字就会多了一份灵气……车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静静地听着。

  “快看!红马甲,蓝帽子。”年龄最小的王琴宗最是眼尖。

  “今天我们就去这个施工现场采访吧!”魏鸿老师说话的声音很轻,但很好听。

  “红马甲”“蓝帽子”为我们指引了方向,车子驶入新华供电所管辖的高坝镇8组配农网施工现场。

  接地极、绝缘导线、绝缘子、作业工器具、安全工器具摆放井然有序;安全防护栏、安全帽、安全带,安全措施滴水不漏。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分神或分心放下手中的工作。他们专注的眼神一刻都没有离开过手头的工作。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在天堂寺采风时,画唐卡的那些老师们的专注。不管周边怎样的嘈杂,他们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红马甲”“ 蓝帽子”们也一样。

  王立文所长很健谈,加上他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从施工现场谈到人文关怀,从他的言谈中丝丝缕缕透露着基层工作的辛苦。

  作为一名电力工作者,我深知一线工作人员的辛苦。但知道是一回事,亲自感受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真正走进他们的工作现场,看到他们发白的工作服,黝黑的皮肤,满是老茧的手,干裂的嘴巴,沉重的脚扣……感受着他们的工作气氛,体会着他们的工作日常,心中除了震撼,更多的是感动。是他们用默默的坚守照亮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我们离开时,杆塔上的同事还在一丝不苟地操作着。

  我的思绪还没有从遐想中拉回来,车子已经驶入了怀安供电所。“电暖凉州 情暖怀安”八个大字迎面扑来。

  院子里的丁香花一簇簇、一簇簇地开放着,满目姹紫嫣红。

  皮肤黝黑、略显羞涩的张登飞所长接待了我们,因为他是市公司劳模,大名之前就是知道的,今天终于得以一见。

  采访被张所长的电话时不时打断。问询报装的、查询电费的……他都不厌其烦一一答复。

  有一位老爷爷前来咨询报装业务,张所长认真讲解时,眼疾手快的庄老师把这个画面定格在他的相机里。按照庄老师的话来说,抓拍比摆拍更有说服力。

  采访过程中,最先吸引到我的是张所长胸前戴的那枚党徽。这枚小小的党徽此时显得分外夺目,党徽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在此时此刻无声地诠释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身价值。

  我们知道这个季节是供电所春季检修最繁忙的时候,采访任务一结束,我们就迅速撤退。

  暮色中,张所长不断挥别的手越来越模糊。

  一群白鸽在上空飞过,留下一串悠长的鸽哨声。

  (三)

  细雨濛濛中,采风团一行人来到国网古浪供电公司。王栋书记是我的老领导,几年未见倍感亲切。书记关切地问我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情况,也询问一些老同事的近况。他的作风一如既往地接地气。

  如果一定要给古浪一个颜色,那就是红色。秀水泱泱,红船依旧。在古浪有一种磅礴穿越时空,有一种精神薪火相传。

  遗憾的是因为疫情缘故,一直想去瞻仰的古浪战役馆闭馆,没能如愿。但是八步沙精神带给我的震撼久久无法忘却。

  在王书记等人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八步沙林场 。

  “为什么叫八步沙,而不是七步沙,九步沙?”有人问。

  “这就是八步沙。‘八’是跋涉的跋的谐音,为了好记就写成八步沙。”到了目的地,在一处沙丘上,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对我们说。

  “当年这里就是一个大沙丘,到处都是漫漫黄沙。人要上来,必须踩着黄沙深一脚、浅一脚,艰难跋涉。”

  而现在的八步沙早已变了模样。有亭阁步道,有绿树茵茵,俨然一个小公园。郭万刚指着一颗最大的榆树说,“它已经生长了40年,是八步沙创业的标志。”

  在八步沙林场,郭万刚场长给我们娓娓讲述了六老汉40年治沙的种种曲折经历。

  “八步沙林场成立于1981年,是古浪县第一家由农民联户承包组建的集体林场,也是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先进典型。38年来,八步沙林场经过三代人的艰辛治理,如今,亘古荒漠呈现一片绿洲,不毛之地焕发盎然生机。”

  “第一代用了20年,堵住了八步沙的风口子;第二代从2000年起,开始挺进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个风沙口。”

  “古浪县240万亩沙地,到现在我们已经治理了三分之二。计划再用5年时间,把剩下的沙地治完。”郭万刚坚定地说。

  八步沙六老汉,不享儿孙绕膝福、甘守大漠献余生,用三代人的心血和汗水,在大漠深处谱写了当代愚公的新篇章。40年来,三代治沙人匍匐在沙丘上,一步一叩首,一步一鞠躬,一棵棵树、一把把草,硬是把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了生机盎然的绿洲,他们的感人事迹不仅在华夏大地广为传颂,声誉更是远播海外。

  我被八步沙人的坚守所震撼,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他们,用深情、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人与沙的动人故事;他们,用防沙治沙百折不回的当代愚公精神,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沧桑巨变;他们,用饱含家国情怀的生命礼赞唱响了绿色发展、永续发展的时代壮歌!为他们点赞!为他们的壮举点赞!!为他们谱写的生命壮歌点赞!!!

  八步沙博物馆给我最深的感悟是:一个人行动起来去做一件事并不难,难就难在把一件看起来平凡的事坚持了几十年、几代人。三代治沙人矢志不渝、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以苦为乐、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治沙造林、改天换地的务实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浪县富民新村视察脱贫攻坚工作,在我家里,总书记说‘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每次想到我握着总书记的手,想起总书记说的话,心情就激动不已,这是我老汉这辈子的福气啊!”李应川老人说这话时满含热泪。

  就是因为总书记的这次视察,古浪县富民新村这个地处祖国西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移民新村映入了全国人民的眼帘。带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殷切期望,富民新村全体村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和各项惠民政策的扶持下,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于2020年整村实现稳定脱贫,并大踏步迈上了更加富裕的康庄大道。

  几年后的今天,富民新村已然又是一幅“富美”景象:金色大道贯通东西,产业园区厂房林立,温室大棚连绵数里,养殖区内牛羊成群,村道两旁绿树成荫,人人脸上喜气洋洋……

  山河依旧是,气象一派新!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都离不开电力的助力。“平时一有个啥事,电工师傅们真的是随叫随到,服务好的没话说。”看来,村民们对当地电力部门的满意度也是没话说的。

  “李爷爷,我能握一下您的手,沾一点您的福气吗?” 临别时,我赶忙上前握住了李应川老人的手,惹得一行人哈哈大笑。

  在古浪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无论是治沙人,还是供电人,他们从风雨中走来,在泥泞中拼搏,在接续奋斗中奔赴光明。

  他们是真英雄!

  (四)

  民勤县重兴镇红旗谷处于石羊河中游,西临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北依红崖山水库,因《水经注》而素有“谷水河”之称。近年来,红旗谷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园立足于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依托地域特点,坚持农旅融合发展方向,培育“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果蔬采摘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成功路子。

  我们到达时,刚好遇到民勤县供电公司员工董彬、杜志虎正在示范园基地进行大棚用电设备安全检查。“红马甲”“蓝帽子”在大棚内不停地穿梭往来,一会在人参果基地检查线路,一会给种植户宣讲安全用电知识,一会又在教用户如何通过网上国网缴费。

  翠绿的叶、火红的果,蓝帽子的专业、红马甲的专注,再加上丰收后大叔满脸的笑意,构成了一副生动美丽的图画。“咔嚓嚓!”国华老师的快门收录了这一生动鲜活的时刻。

  “董所长,您长得这样俊,以后我们应该叫您俊所长。”采访工作结束后我们还不忘幽上一默。

  “我年轻时比现在还帅还俊哩!”“俊”所长一口地道的民勤话韵味十足。没想到他比我们还懂得幽默!大家顿时笑弯了腰。

  来到苏武供电所时,得知张克福所长他们正在巡视113庄园线。

  我踩着他们的足迹行走在沙漠中,感受砂砾随风吹打脸庞的感觉,感受在沙漠中徒步巡线的快乐与辛苦。其实这几天每到一处,工作环境的不同带给了我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每采访他们一次,对于我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震撼。而我浅薄的文字根本承载不了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春天的沙漠别有一番景致。安静的沙丘,安静的植被。各种不知名的植物虽然枯黄,却依然挺立,他们在蛰伏、在蓄势,只为了美艳一个夏季。春天的沙漠上有的是旋风,一股一股的,把黄沙卷起多高,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把沙漠揭去一层,又揭去一层。一个个沙浪向前涌动着,像地平线上冒起的浓烟,打着转在沙漠上飞跑。极目远眺,沙漠平展展的,一直铺到天边,在天和地交接的地方,起伏地耸立着锯齿形沙丘。

  夕阳西下,晚风徐拂,凉气氤氲,浸润大漠。两名“蓝帽子”走在太阳的余晖下,他们在追逐着太阳。是啊!他们是在跟太阳赛跑,他们不就是追赶光与热的电力人吗?

  《追赶太阳的电力人》!对,诗歌的标题就用这个,心中茅塞顿开,我的文字顿时有了方向。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我喜欢天祝草原的无垠,更喜欢民勤沙漠的无际。女人对沙漠有天生的归属感吧,因为无边无际的景致更容易让人想到生命的永恒。

  整齐有序的铁塔一直延伸到天的尽头,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大漠。就如这片大漠上众多个“红马甲”“蓝帽子”,点亮大漠的万家灯火。

  (五)

  天祝,被上天祝福过的地方。

  天祝,迎接我们的是一场漫天飞雪。

  “远处隐约可见的山峰便是马牙雪山,马牙雪山因形似马牙,终年积雪而得名。古人有诗曰:‘马齿天成银作骨,龙鳞日积玉为胎。’大家看,银装素裹、云雾缭绕的马牙雪山像不像一幅巨型油画?”踏上故乡的土地,我的心情格外美丽,不由得开始炫耀。

  “天祝怎么会有三个名字?华藏寺、华锐、天祝?”

  “天祝,藏语称华锐,意为英雄部落。天祝藏族自治县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天祝’一名是取县域内‘天堂寺’和‘祝贡寺’的首字组合而成的。因县城坐落在华藏寺镇 ,所以又叫华藏寺。现在我们正在打造‘青藏之眼 绿色藏乡’呢。”

  “天祝的海拔是多少?”

  “境内海拔在2040~4874米之间。”

  你看,摇身一变,我成了临时“导游” ,开始宣传起了自己的家乡,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在天祝,当地人对六月飞雪早已见怪不怪。白色象征着圣洁,是高原雪山的颜色,也是天祝人民敬仰的颜色,更是藏族人民崇尚的颜色。如果您是盛夏七、八月份来到天祝,就能感受到天祝冬夏交融的独特自然风光。祁连山的雪水,养育了天祝的生灵万物。天祝也是世界珍稀物种——白牦牛的唯一产地,天下白牦牛,唯独天祝有!白牦牛是天祝县的一张耀眼名片。”

  如果一定要给天祝定义一种颜色,我想那一定是白色。

  “马牙雪山的积雪终年不化,山脚下的草原上,白牦牛悠闲地吃着青草。格桑花疯蹿着,霸占了这个山坳,心里还想着霸占另一个山坳。杜鹃花也不甘落后,挺直了腰杆,展示着自己独特的美。卓玛们身着节日的盛装,带领着游客翩翩起舞,欢快的锅庄跳了起来,洁白的长袖舞了起来,悠扬的酒曲唱了起来。”我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中美得不行。

  “卓玛姐姐,快说说你们天祝特有的美食。”是小仙女琴宗的声音。

  “天祝的美食可多了,有鹿角菜、柳花菜、羊肚菌、萱麻口袋等等。但草原上最有特色的还是酥油糌粑和手抓羊肉。住在帐篷里的阿奶们把现挤的牛奶与砖茶熬制成奶茶,在茶碗里再加上切成小块的新鲜的金色酥油,便成了特有的酥油奶茶,散发出草原上特有的醇香。奶茶喝到一定程度,再放进适量的青稞炒面,用手搅拌成团,这就是‘传说中’的酥油糌粑,那味道,简直美得不要不要的。手抓羊肉的鲜美更是让人垂涎欲滴。”说得高兴处,我连网络用语都脱口而出。我的绘声绘色外加搞笑,让老师们的眼神中有了对雪山的向往,对雄鹰的神往,也许,更有对雪域美食的渴望。

  “我们今天要去的打柴沟供电所,西靠乌鞘岭,北依毛毛山。年平均气温-2℃,平均海拔3279米。”随着打柴沟供电所的不断逼近,不“厚道”的我把还处在无尽遐想中的老师们硬生生拉了回来。

  打柴沟供电所先后被国家电网公司命名为“五星级乡镇供电所”“优秀班组”,获得甘肃省电力公司“企业文化示范点”“达标创优工作先进供电所”等荣誉称号,挺进了国网公司百强供电所之列,在2021年中国电力传媒寻找最美供电所活动中被评为“最美供电所”。

  “哇!你们的供电所还有文化长廊?这些文化丛书也太经典了吧!”

  “哇!你们的供电所还有k歌系统?还有文房四宝?”

  “我们冯书记的毛笔字写得很好。”人群里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

  冯书记拗不过大家的一再请求,奋笔疾书写下了:“放歌电网文学采风走基层”几个大字。

  “书记,这是什么字体?”有人问。

  “这是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瘤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这就是小篆。小篆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在过去的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说起书法,冯书记滔滔不绝。

  “原来你们有这样好的文化氛围。上到领导,下至员工,都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专长,怪不得你们天祝人才济济。”是国华姐赞誉的声音。

  因为疫情原因,原本要去松山供电所采访藏区电力服务的行程只能取消,心中还是有一丝遗憾。

  来天祝一定要去看看藏地神牛,转一转玛尼经筒和白塔。其实华藏寺最引人视线的,是庄严而具有浓郁藏式风格的建筑。浓烈的红黄蓝色彩,古朴的图案,白色的墙壁上镶嵌的窗棂,散发着悠悠的神秘。

  老师们虔诚地转动经筒。不知怎的,仓央嘉措的诗句“那一世,我转动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在我脑海里一遍一遍来回闪现。

  “在你们天祝是不是有这样的说法: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就是的!”我无比自豪地回答。

  于是,欢快的音乐响了起来,顾不了我那扭伤的腰,一段即兴藏舞《欢乐的海洋》跳了起来,老师们纷纷加入了我的阵营。国华姐告诉我,她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这样开怀大笑过了。其实,我已经很多年不曾跳舞了,这一跳,只想为老师们助兴解乏。连日里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在结束一天的采访任务后,凌晨时分,电脑旁还有他们写稿、编辑的身影。清歌一曲为君舞,惟愿解得眉头锁!

  (六)

  其实这次采风活动,除了完成采写任务外,我还实现了一个心愿。民勤供电公司的华姐和丽,古浪供电公司的卫华,之前我们都是因为工作关系而相识,然后相知,最后成为了好朋友。这次采风活动之余,我也抽空与她们相见了,虽说见卫华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跟华姐和丽就是聊了聊家常,但这样的相会在我们彼此的心里都是珍贵无比。这也算是一次小小的假公济私吧!

  正如周国平所说:“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十几年的时间,我们之间的友情不用刻意去寻觅维系,只是遇见了,就能感受到彼此的气息。你懂我,我知你,可以相互帮助,可以共同成长,可以彼此照亮。即便相隔很远,但我知道自己拥有她们的友情,这就很好。这个世界也就很好!

  因为有了她们的存在,她们所在的城市便有了温度,我也就有了前去的动力。见面时的欣喜拥抱,挥别时的依依不舍,一份温暖的情谊,一份执着的牵挂。

  通过此次采访又结识了志趣相投、气息相通的老师们,突然就想到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间值得》。

  四天的时间,我们经历了四季轮回;四天的时间,我们感受了凉州的绿、古浪的红、民勤的黄、天祝的白。

  四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称呼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第一天叫许书记,到了后来直接叫许阿欧。那个平易近人,跟我们一起跳藏舞的许阿欧;那个对工作认真负责,在车上跟我们精心选片的许阿欧;那个心细如发,随口一句“民勤的沙米粉好吃”,中午的餐桌上就有了可口沙米粉的许阿欧;那个和蔼可亲,让人瞬间感动到想落泪的许阿欧。许阿欧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

  起初我们称秘书长为魏老师或秘书长,到了最后直接变成了魏鸿或者魏鸿姐。那个内敛的、谦和的,天生有着诗人忧郁气质的魏老师,约定今年夏天,草原最美的时候会来天祝看我。这是独属于我的小确幸。

  做事一向严谨稳重,又不失亲和的庄老师,我们称他为庄大哥,庄大哥教会我们怎么用大光圈拍照,怎样构图,庄大哥在选片的时还教会我怎样懂得取舍……孙老师称呼庄老师还简洁,直接一个字:庄。

  快人快语、性情温和的孙老师变成了我们无话不说的知心大姐姐,我们称她为国华姐。当国华姐讲述她上完一个夜班,清晨便提上长枪短炮出发,去追寻她的摄影梦时,我被她的这种精神深深折服。

  把灵气十足、长相甜美、积极上进、仙气飘飘的琴宗称之为小仙女,当之无愧。那个我赠送她丛书时满目欣喜的小可爱;那个五一假期都在默默为大家整理采风照片视频的“小蜜蜂”;那个唤我卓玛姐姐的小靓妹;怎能不让人心生喜欢啊!

  大家对我的称呼在回到天祝,我身着一身藏装后,立马变成了卓玛或者卓玛姐姐。国华姐直呼我为刘永琴,这是我喜欢的风格。

  送别了老师们,我在文学采风群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感谢武威公司工会领导及许书记、魏秘书长提供这样一个平台,真的是不虚此行,收获满满。也许,时常被感动、永远热泪盈眶是文学人永远的特质。四天的时间,感谢你们给了我家人一样的温暖。在某个瞬间,我真的有感动到想大哭一场的冲动。这次采风活动,如一缕光,照亮了我平淡乏味的生活。回到家的我一遍遍翻看照片,内心有不舍、有感动,更多的是感恩。感恩遇见!我会在雪域高原小城,为各位老师放飞风马,点灯祈福,并虔诚为你们祈祷:扎西德勒!”

  老师们回复:“果果!弧度家攒劲呀!”“果果”是民勤话,我想应该是语气助词。应该跟哎呀呀、不得了之类是一个意思。弧度家攒劲是这几天我教大家的天祝话,形容很优秀的意思。说“弧”这个字的时候头要轻点一下,说“度”这个字的时候头要仰一下,这样声音就会随着肢体的变化有了起伏的坡度,也随之变得有了韵味,说“攒劲”的时候要是再能同时竖起大拇指,那简直就太完美了。

  (七)

  电是一束光,生活需要光,让我们去追寻光、成为光、散发光……

  (八)

  我们一直奔赴在追光的路上。(刘永琴)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