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焦点新闻

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1-07-26 17:03:29



​中电联理事长、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辛保安,于7月23日《经济日报》头版发表署名文章《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随后在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上,再次对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明确了“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的方向。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积极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作为能源电力领域的骨干央企,国家电网公司面临的最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就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双碳”部署,加快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电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对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指明了能源电力行业服务“双碳”目标的核心任务。能源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电力行业碳排放在能源行业中的占比超过40%。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网是排头兵,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大势的准确把握,是对新能源在未来能源体系中主体地位的科学定位,是对电力系统在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更高要求,极大地增强了能源电力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指明了能源电力创新突破的努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对能源电力创新趋势的深刻洞察,代表了电力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的方向。近年来,电力电子技术、数字技术和储能技术在能源电力系统日益广泛应用,低碳能源技术、先进输电技术和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传统电力系统正在向高度数字化、清洁化、智慧化的方向演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利于凝聚行业共识,促进协同创新,破解能源转型技术难题,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提高我国电力产业链现代化、自主化水平。

三是指明了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能源转型,电力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电力服务需求和消费理念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低碳化,电力行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将为供需精准对接、满足能源需求、挖掘潜在价值、降低社会能耗、促进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以高质量的电力供给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电网公司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肩负着重要责任与使命

电网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是能源转换利用和输送配置的枢纽平台。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深入推进,电网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电网企业的责任将更加重大。

一是在满足新能源大规模发展、高比例接入上责无旁贷。截至2020年底,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约5.3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24%。未来新能源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预计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2亿千瓦以上,规模超过煤电,成为装机主体;到2060年前,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有望超过50%,成为电量主体。无论是集中式新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和大范围优化配置,还是分布式新能源便捷接入和就近消纳,都需要有效发挥电网能源资源配置的枢纽平台作用,有力支撑和服务能源供给清洁化进程。

二是在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上责无旁贷。与常规电源相比,新能源发电单机容量小、数量多、布点分散,而且具有显著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特征。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并网,以及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应用,电力系统的技术基础、控制基础和运行机理将发生深刻变化,电力电量平衡、安全稳定控制等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对电网企业优化调度运行方式和控制策略,提高系统调节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三是在深入推进电力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上责无旁贷。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一些技术领域进入“无人区”,需要不断攻克能源转型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抢占全球能源电力科技制高点。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凝聚产业链上下游创新合力,这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以赶考的使命担当奋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极具挑战性、开创性的战略性、系统性工程。国家电网公司党组第一时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部署,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深化研究,发布国内首个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随后制定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年),争当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将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突破。

一是创新电网发展方式。把提高电网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作为长期任务,进一步完善特高压骨干网架,持续优化区域和省级主网架,力争2030年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5亿千瓦,支持各类大型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远距离外送。

同时,针对新能源加快发展、新型交互式用能设备大量接入等新情况,优化完善配电网规划理论、建设标准和管理体系,更好地实现微电网、有源配电网、局部直流电网等新形态电网与大电网协同发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为电网赋能,提升电网全息感知和灵活控制能力,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

二是增强系统调节能力。新能源发电易受气候环境影响,出力不稳定,“极热无风、极寒少光”特点明显,需要汇集各类资源参与调节,增强系统灵活性、适应性。抽水蓄能是目前电力系统比较安全、稳定、成熟的调节方式。我国抽蓄装机规模位居世界首位,但在电源总装机中的比重仅为1.4%,与发达国家7%~10%的比重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将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加强与社会各方合作,加快抽蓄电站建设,力争2025年、2030年公司经营区抽蓄装机分别达到5000万千瓦、1亿千瓦。同时,全力配合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注重挖掘用户侧可调节资源,加大需求响应力度,力争2025年、2030年公司经营区可调节负荷容量分别达到5900万千瓦、7000万千瓦。

三是抓好重大技术攻关。突出战略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全方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重点开展“双碳”情景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控制、多时空尺度电力电量平衡、仿真评估技术等领域攻关,积极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另一方面,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全力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快国产化替代步伐。同时,持续跟踪颠覆性技术发展趋势,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取得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当好现代产业链的“链长”。

四是满足多元用能需求。适应能源消费升级新趋势,发挥电力作为清洁高效二次能源的优势,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品质。聚焦工业、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持续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预计2030年、2060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由目前的27%增长到39%、70%左右。大力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积极推动电氢气冷热等多能互补、高效利用,促进全社会能效提升。坚持不懈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持续提升“获得电力”水平,打造“阳光业扩”办电服务品牌,不断增强客户参与度、满意度、获得感。

五是凝聚行业发展合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涉及领域多,覆盖面广,时间跨度长,将带来能源布局、消费方式、能源技术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需要在政府统筹下,凝聚全行业力量共同推动。我们将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促进发输配用各领域、源网荷储各环节、电力与其他能源系统协调联动。加强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交流,持续深化价格与市场机制、电力市场与碳市场协同发展、产业政策配套等重大问题研究,为国家有关方面制定政策提供支撑。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携手国际同行共同为实现“双碳”目标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转自2021年7月23日《经济日报》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