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大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我国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抢占能源beplay网址更新 世界制高点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湖南一次能源禀赋不足,电煤对外依存度超90%,积极争取外电入湘、大力发展新能源是保障湖南能源安全和可靠供应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取得突出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省接入湖南电网的清洁能源发电装机2770万千瓦、占比56%。其中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1150万千瓦,占比23%,比2015年提高18个百分点,近五年年均增速超40%。但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我省能源电力转型仍然面临两大突出短板:一是电力供应“紧”。近五年湖南电网最大负荷以年均近8%的速度攀升,预计“十四五”最大电力缺口将达1000万千瓦,电力供需矛盾突出。二是新能源消纳“难”。我省用电负荷波动性强,最大日峰谷差率接近60%。加之新能源发电高峰与用电负荷高峰存在严重时间错位,导致新能源消纳极为困难,大量“弃风、弃光”难以避免。
电池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省补齐能源电力短板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电池储能是一种新兴储能方式,具备建设周期短、布置方式灵活、响应速度快、应用场景多样等优势,可充当能源电力系统的“充电宝”和“稳定器”。大力发展电池储能,对于推进我省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着眼全局,发展电池储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重要手段。实现“双碳”目标,关键在于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电池储能可助推源网荷高度融合,与“双碳”目标“完美对接”。电源侧,电池储能与新能源配套,用电低谷时段将“弃风、弃光”存储起来,在用电高峰时段释放,有效提升新能源利用效率;电网侧,电池储能接入电网,在用电紧缺时段提供电力支撑,极大缓解电力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显著增强电网事故备用能力,释放火电机组产能,保障能源安全;用户侧,电池储能加装在工业园区或大用户专变,用户就能在用电低谷段存储电能,在用电高峰段使用,起到削峰填谷、应急供电以及节能提效等作用。
立足湖南,发展电池储能是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有力行动。我省是全国电池原材料的主要生产基地,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储能产业链,技术沉淀深厚、产业人才充足、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天然条件,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大力发展电池储能,既能促进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又能带动产业上下游投资,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绿色经济新增长点,为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产业,我省已经具备发展电池储能的先发优势。2019年,国网湖南电力在电网侧建成投运3座电池储能示范站,积累了丰富的建设、并网、运行储能电站经验。近期储能电站二期示范工程已启动建设,建成后可有力缓解新能源富集地区外送消纳压力。此外,我省“新能源+储能”协同发展模式已迈出实质步伐,在国内首次推行风电配套储能租赁服务,储能发展规划和产业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储能重大科技专项抓紧推进。我省在电池储能关键技术攻关、商业化运营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
总的来看,电池储能产业发展,事关湖南能源电力发展全局和长期战略。打造电池储能产业高地,我省具有先天条件和后天优势,其时已至、其兴可待,需要坚持全省一盘棋,抢抓“双碳”重大发展机遇,致力做好“高、引、融、育”四字文章。顶层设计上,做好“高”字文章。高点谋划、高位推动、高效推进,研究制定“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各方参与、合作共赢”的电池储能产业规划,促推电池储能纳入国家“双碳”行动方案,大力推广“新能源+储能”模式应用。政策机制上,做好“引”字文章。强化政策引导,完善投资回报机制,出台价格补贴、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政策,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广泛参与电池储能建设。技术创新上,做好“融”字文章。融通思想、融合理念、融汇力量,发挥省内高校与科研院所人才技术优势,深化产学研企合作,推动储能技术标准创新,推出全新大容量、高密度、高安全、低成本储能电池产品,实现储能产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型。产业集聚上,做好“育”字文章。加强产业链培育,拓展和延伸储能产业基础优势,全力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储能电池企业,带动本土产业链跨越升级,打造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先进储能产业集群。
国网湖南电力作为关系全省能源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一定按照“双碳”目标要求,争排头、作表率、勇担当,全力当好湖南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期待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凝聚共识、群策群力,让电池储能产业更好发展,助力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