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网> 言论观点

林一凡:立足西北电网“总枢纽” 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中国电力网 发布时间:2024-10-31 12:08:16 作者:林一凡

立足西北电网“总枢纽” 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林一凡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网稳定工作会议暨2024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电网稳定工作划出了重点、明晰了举措。当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困难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有序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电力外送通道规划建设”。这为甘肃能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赋予了新的使命。甘肃电网是西北电网功率交换枢纽,也是国家“西电东送”重要战略通道,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甘肃正在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风光资源保持大规模高速度开发态势,积极服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网稳定工作会议暨2024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指出的新能源迅猛发展、网络结构混合多元、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等五个方面挑战均集中体现在甘肃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同时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已超63%、发电量占比超37%,系统稳定特性发生深刻变化,运行20年及以上的老旧设备占比高,电网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日均现场作业人数1.3万人,安全管控压力大。

  国网甘肃电力将认真落实公司党组部署,立足西北电网“总枢纽”、西电东送“主通道”、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重基地”发展定位,紧扣“三抓三促”“提质提速”工作主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面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坚持顶层设计,健全电网稳定组织保障体系。国网甘肃电力将进一步强化稳定工作的统一领导,凝聚内外部工作合力。成立电网稳定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科研试验等工作的协调指导,深度研究分析电网安全稳定问题,上下联动,做实做精,科学推进源网荷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统筹做好全局谋划,推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等各环节工作有序实施。主动对接地方政府,促进规划成果及时纳入政府能源电力规划。推动健全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安全稳定协调机制,争取更可靠配套电源、更优质站址走廊、更有利支持政策以及更有效的运维保障机制。

  坚持规划引领,构建坚强可靠的品质电网。国网甘肃电力将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着力构建坚强可靠的品质电网。完善“省、市、县”三级贯通协同的规划体系。抓好全省新型电力系统全要素规划,积极对接国家电网总体规划和区域电网规划,促进跨区直流通道与交流网架相互协调。主动衔接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得下、落得好。引导招商引资负荷落点在电网建成区和供电能力富余区,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减少电网重复建设。做好五年期电力规划研究和年度滚动调整。加快实施电网补强工程,从源头提升电网本质安全水平。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契机,系统治理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点隐患。科学安排电网检修时序,严格停电计划刚性执行,严控电网运行风险。

  坚持统一调度,构建新型调度体系。国网甘肃电力将锚定构建安全主动防御、运行主配协同、资源市场配置、技术数智赋能、管理精益高效的新型调度体系目标,全方位发力,着力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发挥国网甘肃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承上启下作用,坚持省地县三级调度贯通,加强主配网协同运行,强化新能源运行管理。充分发挥甘肃省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作用,提前研究“陇电入鲁”“陇电入浙”工程投产后稳定机理变化,常态化开展全电磁暂态仿真分析。统筹提升河西新能源富集区、中部电网负荷聚集区电压支撑能力。动态调整常规电源涉网控制策略和参数,提高对系统特性变化的适应性。落实集中式新能源场站、储能电站涉网性能以及参数实测、审核入库要求,不断加强技术监督管理。

  坚持创新驱动,健全电网稳定技术支撑体系。国网甘肃电力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依靠创新应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压实甘肃电科院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监督中的主体责任,着力提升稳定分析、仿真建模、试验测试能力。以公司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攻坚突破电网智能调度控制、大规模构网型设备稳定运行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成立省级新型电力系统创新联合体。围绕“沙戈荒”地区风光储并网运行等优势领域,加强政策争取和创新培育,推进甘肃新型电力系统仿真中心落地。建设在线高算力平台,强化在线安全分析,提升电网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

  坚持系统观念,推动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国网甘肃电力将立足电力事业发展和队伍建设需要,深化产教融合、科教协同,提供坚实保障和人才支撑。统筹省内资源,以国网甘肃电力党校(培训中心)为骨干,以各级实训基地为支撑,形成协同运作、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办学体系。坚持按需施训、应训尽训,做好三级领导人员、优秀年轻领导人员培训和新员工入职培训。实施人才培养“三大工程”,突出务实管用、实战实践,促进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前置培养。建立各级专业培训基地认证、复审机制,提升培训基地建设水平。推动教学设备和实训资源升级,持续改善教育培训基础条件。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