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网> 省网新闻

打造高弹性电网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力网 发布时间:2022-01-13 00:00:00

  1月5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推出“一键响应”需求侧管理模式,通过深化应用大云物移智链技术,打破专业壁垒,推动电力保供工作精细化、柔性化、市场化、数字化。国网浙江电力以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为核心载体,通过资源集聚、数字赋能、机制突破等方式,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

  推进源网荷储互动升级

  2021年11月19日,浙江省首个“光伏发电+熔盐储热+液流储电”项目在杭州市西子航空园区“零碳工厂”投运。项目建有6兆瓦屋顶光伏电站,装有年可消纳电量974.4万千瓦时的熔盐储热装置和容量400千瓦时的液流电池,预计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25吨,实现园区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离不开源网荷储的协同互动,也离不开能源供给、配置、消费、技术、机制等方面的多元融合。国网浙江电力依托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提升清洁能源入浙能力,并促进省内风电、光伏发电发展。2021年,浙江新能源发电量3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4%。

  国网浙江电力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推广电气化,提升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持续推动全社会能效水平提升。工厂、商场等用电客户正越来越多地参与电力需求响应。2021年浙江全省储备客户侧削峰响应能力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超过4万户客户参与了电力需求响应。

  国网浙江电力还加快应用电网弹性智能发展、氢电耦合、动态增容、分布式潮流控制技术等一批新型电力系统相关新技术,支撑高弹性电网建设,推动能源转型高质量发展。

  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圈

  在能源供给、消费等多侧发力的同时,国网浙江电力还着力构建新能源生态,以柔性精细的市场化方式推动能效提升,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圈。该公司聚焦能源领域数字化改革,助推全社会从“控能”转向“控碳”,促进能源共用、清洁共享、生态共建、责任共担。

  在宁波梅山,国网浙江电力首创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建立绿色电力消费认证体系。在乐清市,随着碳普惠市场的建立,分布式光伏用户零散的减排量有了变现路径。“我们有1兆瓦光伏设备,每年发电1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690吨,按目前市场价格一年能增收超过2万元。”浙江海航光伏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国网浙江电力在湖州推出的基于国网新能源云的“工业碳效码”。2021年8月20日,浙江志鑫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凭借该码获得了一笔碳效贷款,该公司负责人丁志农介绍,这笔贷款将用于新建厂房和屋顶光伏建设。

  在依托国网浙江电力双创中心创建的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基于甲醇重整氢燃料电池技术的能源舱系统等多项绿色技术已达成交易。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可进一步带动绿色技术产业链上下游的价值创造与共享。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实践

  进入2022年,国网浙江电力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也进入新阶段,由能耗双控转向碳双控。

  目前,国网浙江电力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方案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方案均已出台。基于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入研究,今年国网浙江电力将持续推动“个十百千”建设体系落地,一体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形成一个总体框架统领全局、十大专项行动率先突破、百个县级样板全域覆盖、千个应用场景发挥效用的体系。

  杭州萧山泛亚运高弹性电网、嘉兴海宁尖山高弹性电网、丽水全域零碳能源互联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重点示范项目也将加快落地。今年,国网浙江电力充分融合数字化改革等优势,将加快形成具有示范性、推广性、可行性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模式,实现全专业横向协同统领全局突破、省地县纵向贯通带动全域领先,加快建立多元融合政策机制和市场体系,打造电网企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