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网> 省网新闻

绿色动能更强劲

中国电力网 发布时间:2022-01-10 00:00:00

  三江之源,一条输电大通道起自青藏高原,直达中原大地。世界首个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一年多,累计向河南电网输送电量超185亿千瓦时。

  张北坝上,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和世界装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共同让“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保障北京冬奥会场馆绿电供应。

  江南水乡,江苏沿海第二输电通道工程日前整体投运,接入江苏电网的海上风电集群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加绿色的电力支撑。

  从西部塞上到东南沿海,从青藏高原到中原大地,纵横交错的电网勾勒出新能源流动的脉络,也映射出绿色转型的发展图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网是排头兵,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是关键。

  2021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争当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推动者、引领者、先行者,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转型

  2021年年底,我国多地传出新能源装机、发电量创新高消息:2021年12月30日凌晨,吉林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突破千万千瓦大关,达1011万千瓦,约占全省发电装机的三分之一;2021年12月18日,冀北电网新能源单日发电量2.94亿千瓦时,创新高;截至2021年年底,作为我国首个新能源发电出力超过本地电网用电负荷的省份,宁夏的新能源装机已达2839万千瓦;2021年,山东新增新能源装机1279.7万千瓦……

  公司经营区内,2021年新增新能源装机87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达5.36亿千瓦,占电源总装机的29%。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均已超过水电装机容量,成为公司经营区第二、第三大电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电网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是能源转换利用和输送配置的枢纽平台。随着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深入推进,电网的作用更加突出。

  超前谋划出台一系列举措——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研究提出6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方案,向社会发布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六项重要举措,上线运行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云平台,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

  规划建设跨省跨区输送大通道——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将持续提升已建输电通道利用效率,新增跨区输电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十四五”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工程,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到2025年,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

  多措并举促进新能源消纳——公司坚持“全局统筹、量率一体”,逐年分省测算电力系统消纳能力,引导新能源有序发展;持续提升新能源功率预测精度,统筹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深度挖掘火电调峰潜力,实施省间互济和备用共享;扩大跨区跨省交易规模,通过火电和新能源发电打捆外送、电力现货交易等手段促进消纳。

  从优化电网网架结构到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从提高跨省跨区输送能力到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和微电网发展,公司统筹发展与安全,稳步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2021年,公司经营区新能源利用率达97.4%;新能源发电量8148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2.8%,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减少标准煤消耗2.5亿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6.7亿吨、二氧化硫211万吨。

  大电网支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纵横延伸的电网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并网、远距离输送提供了支撑。

  2021年年底,山东首批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全容量并网投产。配套电网送出工程快速建成为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奠定了基础。

  在“塞上江南”宁夏,源源不断的火电、风电、光伏发电通过银东±660千伏直流工程和灵州—绍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送到华北、华东地区。截至2021年年底,两大工程已累计外送电量5140亿千瓦时。

  2021年,公司加强新能源并网和送出工程建设,完成配套电网工程投资120亿元;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工程、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陕北—湖北特高压直流工程启动送电,闽粤联网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公司共建成“15交13直”特高压工程,累计送电超过2万亿千瓦时,电网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持续提升。

  2021年9月份以来,受电煤紧缺等多重因素影响,电力供需形势紧张。东北电网建立了风电预测100%可信度下风电预测出力曲线,并纳入电力电量平衡,支撑电力保供工作。西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推进大电网柔性调度,深化高占比新能源电网智能协调控制平台应用,将新能源大发时段多个送出通道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2021年第四季度,新疆电网外送电量281.3亿千瓦时,并新增8次跨区跨省电力交易,支援中东部地区22亿千瓦时电量。

  近年来,分布式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并网,也在改变负荷动态特征和电网稳定特性。目前,公司经营区有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近1亿千瓦。公司加强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加大配电网建设投入,制订支持服务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整体工作方案,积极服务新能源并网。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并网,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征日益凸显,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面临挑战。2021年12月30日,全球装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首批2台机组投产发电,助力冬奥场馆用上绿电。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后,能够显著提升华北电网灵活调节能力,促进张北地区新能源开发利用,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为了更好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公司不断创新电网发展方式,保障新能源电源“能并尽并”。

  科技创新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

  2021年11月8日,青海海南州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首批11台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全部投入使用,世界首个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形成,可带动当地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185万千瓦。比起传统无功补偿装置,分布式调相机故障瞬间电压支撑能力强、暂态响应速度快,将成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新能源,能源领域许多技术需要创新。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制订并落实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不断发展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

  2021年11月24日,浙江首套二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在湖州投入运行,通过国网新能源云平台碳实测模块接入大型火电厂,实现了华能长兴电厂碳排放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计量。

  新能源云平台是公司聚合产业链上下游打造的新能源数字经济平台,为新能源规划建设、并网消纳提供一站式服务,已累计接入新能源场站267万座,装机容量5.3亿千瓦。

  新能源拥抱市场、走入千家万户,离不开灵活的体制机制支撑。2021年9月7日,我国第一笔绿色电力交易达成,绿电交易试点启动。公司协同有关各方组织开展绿电交易,成交电量69亿千瓦时。2021年全年,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组织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省间交易电量13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9%。

  以市场化手段解决调峰问题也是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可行选择。2021年11月1日起,华北电力调峰容量市场开展正式出清结算,有82台火电机组中标,通过市场激励机制挖掘机组深度调峰能力261万千瓦。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经营区5个区域电网、26个省级电网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正式运行,提升了电网调节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扩展了新能源发展空间。

  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公司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