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阳江青洲六海上风电项目15号集电路线4台风电机组日前陆续并网,广东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198万千瓦,居全国第一。1198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年发电量约359亿千瓦时,与同等容量燃煤电厂相比,1198万千瓦海上风电每年发电量可等效节省标煤约104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772万吨。
“绿电”海上来,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持续大力支持海上风电发展,助力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在过去的一年里,广东电网积极支持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广东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广东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持续向海“挺进”
推动广东能源高质量发展
近日,位于广东汕头的国内首个风电临海试验基地第3、第4号风机试验机位顺利建成,单机测试容量最大达24兆瓦,居世界第一,对于支撑大兆瓦风电机组并网测试与型式认证,保障海上风电机组入网质量及电网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广东省风电临海试验基地由广东电网牵头建设,纳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并网消纳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临海基地分为两期建设:一期两个试验机位自2022年投入运营以来,已服务多种新型海上风电机型检测;近期更是刷新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测试纪录,强力支撑广东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跃居全国第一位。
“十四五”期间,广东海上风电发展步入快车道,连续4年海上风电年度新增并网容量超过100万千瓦。与此同时,海上风电技术也在蓬勃发展。在2024年已投运的3个重大海上风电项目中,阳江漂浮式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投运了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双机头漂浮式风电机组,阳江青洲六海上风电项目为广东首个单体容量达百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
在阳江,广东电网聚焦未来大规模海上风电基地接入等难题,选取阳江作为市级示范开展全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打造阳江市海上风电和储能示范区,实现了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并网,构建了大规模海上风电高效开发和集中送出的“广东方案”,助力阳江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2025年,广东将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其中,包括加大海上风电建设力度。预计2025年,全省海上风电投产规模将达1500万千瓦。接下来,广东电网将贯彻落实好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赋能广东高质量发展“蓝色引擎”升级增效,推动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与发展活力,助力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
聚焦服务“一点两地”全新定位
赋能广东区域协调发展
2024年,广东电网坚定有力服务大局,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开展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的广东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为一流湾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完成了广东“十五五”新型电力系统规划顶层设计,全面建成佛山高明等5个示范区,推动广州超大城市等8个网级示范区获“优秀”等级评价、棠下多端柔直工程等示范项目核准开工。加快推进近零碳示范区建设,支持和服务广州市、肇庆大旺高新区加快打造国家级首批碳达峰试点。
从区域上看,本次验收的8个示范区覆盖了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供电局;从应用场景上看,涵盖了超大型城市综合示范、新型城镇化电网、微能源网、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分布式新能源并网共5类;从技术上看,囊括了“源、网、荷、储”各大环节关键技术,示范元素多样、示范特色突出,全方位展示了全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效。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副主任高超告诉记者,今年,广东电网在广州超大型城市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打造了具有“智能高效、5G+电网融合、数字赋能、绿色低碳”特点的国内领先超大数字城市电网,在横琴粤澳智慧能源深度合作示范区建成了南网首个全区域多层级自愈保障的示范区,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仅0.98秒)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在东莞松山湖智慧能源示范区建成全域一分钟高可靠供电园区,建设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示范工程,打造先进制造业园区优质用电服务标杆。
“好电”在助力广东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同时,也在加力支撑广东“百千万工程”。“我们同时深化拓展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场景,服务和融入广东‘百千万工程’。”高超介绍,在惠州汕尾源网荷储区域协同示范区,融合乡村振兴,选取农村微电网及低压直流供电等典型场景,打造一批新时代电气化示范村;建设“多能互补海岛微电网”解决三门岛孤岛供应难题,打造一批新型电力系统标杆类项目;首创“三线整治”的“新寮模式”,打造融入和服务“百千万工程”一张图数字化应用。
2024年12月26日,惠州市大亚湾区三门岛上一排火红的小灯照亮村落,当地村民齐聚一堂见证该历史时刻,孤岛渔村终于用上“风光储”微电网的“绿色电”。为解决岛上用电难题,南方电网广东惠州供电局按照“三步走”推进三门岛微电网项目,重点建设分布式屋顶光伏与小型微风发电机,初步实现本地能源的自给自足;采用低压直流远供技术,全方位提升海岛整体供电能力;全力建设以“风光波储”智慧能源为核心的综合供能体系,为发展海岛经济、海岛游等新兴产业实现可靠的供电保障。
广东高质量发展“电引擎”持续升级,接下来,广东电网将继续紧盯行业发展方向,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两化促两型”建设,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迅速跟上能源电力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助力广东全面构建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体系,推动广东能源高质量发展,为“再造一个新广东”贡献力量。(羊城派文|董鹏程 沈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