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解放前,西藏仅有一座125千瓦、仅供少数上层贵族且断续发电的小水电站。1960年,纳金水电站建成发电,拉萨普通市民首次用上了电灯。此后,羊湖、沃卡、查龙、金河、直孔、狮泉河、雪卡、老虎嘴、藏木、多布、果多、觉巴等水电站,羊八井地热电站,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等相继建成。以水电为主,油、气和可再生能源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基本形成。实现青藏、川藏电力联网。城镇供暖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冬,拉萨市城区首次实现了天然气供暖,同时也满足了居民生活用气需求。截至2018年底,区内主电网延伸到62个县(区),供电人口272万人,其他地区通过小水电、光伏局域网、户用光伏系统等方式初步实现用电人口全覆盖。——摘自国新办3月27日发表的《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书
3月28日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纪念日。雪域高原正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夜晚的八角街流光溢彩,游人如织。八角街居民强巴扎西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曾经的用电难题再也没有困扰过他。而在七八年前,尤其是冬季晚上9点以后,拉萨的街头并不像如今这么热闹。
条条银线跨越河山,济济人才奔赴边疆。奋战在雪域高原上的国家电网人,将光明和希望传送到寻常百姓家,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各族人民的心坎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将助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实际行动为西藏电力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电力天路矗立云端 光明照亮雪域高原
每当夜幕降临,打开一盏灯,光亮便能填满整个房间。每当寒冬腊月,打开电暖器,屋内很快便温暖如春。这些对大多数人来说稀松平常的生活细节,却曾是西藏人民殷切期盼的大事。
时间回溯到12年前,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2007年成立伊始,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公司面前:如何让西藏众多无电人口用上电、让西藏人民共享现代文明发展成果?
早在此前一年,公司就确立了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在供电范围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推进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建设。在此基础上,2007年7月,公司与自治区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进西藏自治区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会谈纪要》,共同推进工程实施。2008年4月,春寒未褪,西藏“户户通电”工程在拉萨附近的德庆镇郎寨村开工。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工程建设,2010年9月20日,工程正式竣工。
“今天是喜庆日子,几代人盼的事情终于办成了,对村民来说,就像迎来了‘第二个太阳’!”昌都县察维乡多拉多村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次仁兴奋地说。通电当天,多拉多村的村民盛装打扮,欢快地跳起了锅庄舞。
大电网的延伸,让酥油灯、牛粪火堆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安全稳定的优质电能取而代之,走进西藏寻常百姓家。西藏电网覆盖面扩大,供电能力显著增强,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得到了解决,农牧区经济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尽管“户户通电”工程让更多农牧民用上了电,但由于西藏电网孤网运行及西藏地区缺煤少油、水电受季节影响等因素,西藏部分地区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电问题。
“我用心,爱如电。要让不知名的脸,在不知名地点,照亮种种幸福的一瞬间,我正海拔五千。”歌曲《爱如电》唱的,是结束西藏电网孤网运行历史的青藏联网工程。
2010年,青藏联网工程启动建设。16个月里,3万多名建设者奋战雪域高原,秉承“缺氧不缺斗志、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追求更高”的精神,向生命禁区发起一次次挑战,攻克了一个个电网建设难题。从此,强劲稳定的电流经由青藏联网工程直达拉萨,西藏电网与西北电网紧密相连,电力入藏和藏电外送有了可靠通道。
青藏联网工程让生活在藏中地区的百姓享受了充足电力带来的舒适与便捷,而提升西藏电网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电力保障的工作仍然在持续推进。
2014年之前,地处西藏自治区东部的昌都电网也是孤网运行,电力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2014年3月,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并于8个月后提前建成。此后,西藏昌都电网和四川电网相联,解决了西藏东部地区缺电问题。这年冬天,曾经饱受缺电困扰的藏东人民终于在明亮暖和的屋子里,煮着酥油茶,过上一个喜气洋洋的春节。家庭不再停电,工厂不再停产,这里灯火璀璨,发展动力充足。
川藏联网工程还为“三江”流域水电开发外送和西藏水电资源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助力西藏将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建成青藏联网、川藏联网两条“电力天路”后,电网建设者的脚步继续向前。2018年11月23日,世界海拔最高、建设环境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竣工投运,西藏电网实现由220千伏到500千伏的历史性跨越,网架结构进一步加强,为3070个村镇156万藏区同胞生产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从巍巍昆仑山到悠悠拉萨河,电网建设者又一次架起了承载现代文明的“电力天路”。公司再次将援藏的庄严承诺变成实际行动,奏响藏区电力发展新乐章。
在林芝市波密县,29岁的康巴汉子布秋满心欢喜。“阿妈腿脚不好,以前家里种青稞,浇地全靠她走路提水。有了电,我们才能用上水泵,家里的收成才会好。”布秋说,“藏中联网工程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随着青藏联网、川藏联网、藏中与昌都联网等电网工程先后建成,西藏初步实现用电人口基本覆盖,主电网延伸到63个县(区),主电网人口覆盖率已达81%。这些改写西藏电网历史的光明线、幸福线,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给西藏人民带来吉祥安康。
脱贫攻坚精准施策 动力强劲共奔小康
西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
西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图登克珠曾说,电力是边疆地区最大的基础设施,加快以电力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使农民享受更多的公共权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促进西藏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司服务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2018年6月底,素有西藏“小江南”之称的林芝,高山之巅依旧白雪皑皑,村落之间金灿灿的青稞迎风而立。住在鲁朗镇拉月村的帕加发现,这一年,曾经一周停两三次电、一停就是两三天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丰收过后,他新买了一台扬场机,准备用来清除青稞杂质。帕加说,用电可靠了,才有好生活。
在工布江达县,小男孩扎西家终于用上了电采暖。今后,哪怕户外天寒地冻,扎西也能安稳地一觉睡到天亮。
工布江达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得益于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工布江达全县供电能力比原来提升了6倍多,美好的蓝图正一步步实现。
农网改造升级彻底改变了林芝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他们的幸福生活里,不仅有光明和温暖,还有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公司多年的努力,让西藏大电网覆盖范围由“十二五”初期的32个县延伸至目前的63个县,供电服务人口占自治区总人口的81%。这其中,包含了我国人口最少的行政乡——9户32人的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
“玉麦乡接上了国家电网的电,我们的电视、冰箱都不会再闲着了。相信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甜。”2018年3月19日,正在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玉麦乡玉麦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卓嘎高兴地说。给玉麦乡供电的,是公司投入635万元架设的一条15千米长的10千伏线路。从那以后,小水电、煤油灯都成了历史,玉麦乡的乡亲们也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看上了电视,用上了各种现代化电器。
在此基础上,公司还将持续推进西藏农网提档升级,实现主电网覆盖全部74个县和主要乡镇,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西藏主要供电指标接近或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从根本上改善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用电条件,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增强供电安全可靠性。
助力脱贫攻坚,必须瞄准贫困“病根”精准施策。公司全面实施西藏深度贫困地区专项电网建设,补齐能源短板,大幅改善藏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用电条件。公司坚决打赢农网“两年攻坚战”,累计投资127亿元,完成2797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惠及广大藏区农牧民。
拉萨市达孜县雪乡扎西岗村便是受益村庄之一。过去,扎西岗村变压器容量小、线路老旧,由于缺少动力电,村民粮食加工和喝水都比较困难。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开展后,扎西岗村新建了9台变压器,电杆也全部更换为12米高的水泥杆。现在,在扎西岗村,建起了不少粮食加工作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阿尼大叔指着村委会大院门口的电动自行车和三轮车说:“村里每家每户至少有两台电动车,平均每户一个月要花100多块钱电费,跟城里人差不多。多亏农网改造让我们用电不愁!”
与此同时,公司扎实开展驻村帮扶,累计向西藏派出21个驻村工作队、1161名驻村干部,结对帮扶654户贫困户,帮助4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一批批国家电网人持续深入贫困地区,带领广大群众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对口援助倾情帮扶 创新形式拓展领域
阿里地区的措勤县,平均海拔4700米,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县之一,也是公司的对口援助县。
当公司援建措勤县的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建成投产后,“全县没有一台变压器,每天分时、分户供电的状况”便成为了历史。措勤人彻底告别缺电的日子,享受到了全天24小时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
开展对口援助后,公司重点实施利民惠民、基础保障、财源建设、环境修复、维护稳定五大工程,使措勤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加速期”。公司累计援助3.1亿元,完成县微电网建设,解决农牧民用电问题;建成全县第一所幼儿园,成立国家电网教育基金,提高当地教育水平;建成农牧民安居房,大力改善农牧民居住环境。
得益于电力援藏,措勤这个极度贫穷落后的牧业县如今旧貌换新颜,经济社会稳定,牧民安居乐业。
为了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从2019~2020年,公司还将安排6200万元,大力实施脱贫电力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帮助措勤县按期脱贫摘帽,让贫困群众顺利搭上脱贫奔小康的快车。
援藏,是为了变“输血”为“造血”。
由于特殊的自然和历史原因,西藏beplay网址更新 起步晚、发展慢,电网建设滞后,技术水平不高。公司认真落实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高度重视援藏帮扶工作,不断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优势,拓展援藏领域,创新援藏形式,丰富援藏内涵。
2007年,西藏电力融入国家电网,从此打开了企业化、市场化运营的大门。
12年来,公司持续加大对国网西藏电力的管理和支持力度,加快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国网西藏电力走出了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发展之路,逐步成长为服务和助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电力援藏,正为西藏持续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资金方面,公司累计安排资金145亿元,着力解决西藏电网建设、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资金短缺等困难。在技术支撑方面,公司各专业部门、省电力公司和相关单位在专业管理、电网建设、新项目投运、运行维护、营销系统、农电建设、信息支撑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业务指导和专项技术帮扶,着力提升国网西藏电力管理水平。在积极促进本地就业方面,公司优先招聘、优先录用西藏本地生源及少数民族学生,“十三五”以来累计招聘毕业生2023人,让更多人才驻扎高原,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力量。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搞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优化援藏干部人才结构,把优秀人才选派到条件艰苦和情况复杂地区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在安排在藏员工“走出来”的同时,公司加大内地人才“送进去”力度,通过干部援藏、人才援藏、挂职交流等举措,打造出了又一支助推西藏电网发展的重要力量。
“热血一腔,愿洒雪域高原;行之不悔,点亮天路光明。我暗自立下誓言,不为艰苦所移,一定要在格桑花盛开的阿里地区,尽心尽力完成每一项工作。”陕西西安供电公司浐灞客服分中心计量班的刘佳,曾在援藏日记中这样写道。
2017年初夏,刘佳作为公司东西帮扶人员入职阿里供电公司营销部。帮扶期间,他帮助部门建立基础管理制度和工作验收规范,带头处理各种电能表故障难题。革吉县供电公司和札达县供电公司刚由政府代管改为公司直管时,营销专业基础薄弱。刘佳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验,为两家单位建立起从业扩、服务到计量用检整套的基础管理制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地同事因为环境和资源限制,接触不到前沿技术,理论和业务知识比较匮乏。但他们的求知欲很强,也非常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刘佳在阿里供电公司风风火火地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更多员工熟练掌握装表接电等技能。
2008年起,公司持续派遣援藏干部赴藏帮扶,提高西藏电网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组织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电力公司支援西藏农网建设,累计安排1474名员工赴西藏开展管理、技术、施工、物资全方位帮扶;并选拔国网西藏电力79名青年骨干赴先进省电力公司锻炼,推动“输血”向“造血”转变。
11年时间里,帮扶人员不断发挥“传帮带”作用,西藏电网建设的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一直在稳步提升,电网建设、农网改造、人才储备、供电营销等方方面面都有了可喜变化。
如今,一项又一项电网工程顺利竣工投产,一批又一批人才被培养挖掘。西藏人民安全可靠地用上放心电,已经从梦想成为现实;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始终有坚强电网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主办单位:欢迎光临beplay彩票 网站运营:beplay体育在线官网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beplay体育登录官方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和平解放前,西藏仅有一座125千瓦、仅供少数上层贵族且断续发电的小水电站。1960年,纳金水电站建成发电,拉萨普通市民首次用上了电灯。此后,羊湖、沃卡、查龙、金河、直孔、狮泉河、雪卡、老虎嘴、藏木、多布、果多、觉巴等水电站,羊八井地热电站,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等相继建成。以水电为主,油、气和可再生能源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基本形成。实现青藏、川藏电力联网。城镇供暖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冬,拉萨市城区首次实现了天然气供暖,同时也满足了居民生活用气需求。截至2018年底,区内主电网延伸到62个县(区),供电人口272万人,其他地区通过小水电、光伏局域网、户用光伏系统等方式初步实现用电人口全覆盖。——摘自国新办3月27日发表的《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书
3月28日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纪念日。雪域高原正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夜晚的八角街流光溢彩,游人如织。八角街居民强巴扎西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曾经的用电难题再也没有困扰过他。而在七八年前,尤其是冬季晚上9点以后,拉萨的街头并不像如今这么热闹。
条条银线跨越河山,济济人才奔赴边疆。奋战在雪域高原上的国家电网人,将光明和希望传送到寻常百姓家,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各族人民的心坎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将助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实际行动为西藏电力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电力天路矗立云端 光明照亮雪域高原
每当夜幕降临,打开一盏灯,光亮便能填满整个房间。每当寒冬腊月,打开电暖器,屋内很快便温暖如春。这些对大多数人来说稀松平常的生活细节,却曾是西藏人民殷切期盼的大事。
时间回溯到12年前,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2007年成立伊始,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公司面前:如何让西藏众多无电人口用上电、让西藏人民共享现代文明发展成果?
早在此前一年,公司就确立了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在供电范围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推进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建设。在此基础上,2007年7月,公司与自治区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进西藏自治区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会谈纪要》,共同推进工程实施。2008年4月,春寒未褪,西藏“户户通电”工程在拉萨附近的德庆镇郎寨村开工。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工程建设,2010年9月20日,工程正式竣工。
“今天是喜庆日子,几代人盼的事情终于办成了,对村民来说,就像迎来了‘第二个太阳’!”昌都县察维乡多拉多村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次仁兴奋地说。通电当天,多拉多村的村民盛装打扮,欢快地跳起了锅庄舞。
大电网的延伸,让酥油灯、牛粪火堆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安全稳定的优质电能取而代之,走进西藏寻常百姓家。西藏电网覆盖面扩大,供电能力显著增强,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得到了解决,农牧区经济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尽管“户户通电”工程让更多农牧民用上了电,但由于西藏电网孤网运行及西藏地区缺煤少油、水电受季节影响等因素,西藏部分地区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电问题。
“我用心,爱如电。要让不知名的脸,在不知名地点,照亮种种幸福的一瞬间,我正海拔五千。”歌曲《爱如电》唱的,是结束西藏电网孤网运行历史的青藏联网工程。
2010年,青藏联网工程启动建设。16个月里,3万多名建设者奋战雪域高原,秉承“缺氧不缺斗志、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追求更高”的精神,向生命禁区发起一次次挑战,攻克了一个个电网建设难题。从此,强劲稳定的电流经由青藏联网工程直达拉萨,西藏电网与西北电网紧密相连,电力入藏和藏电外送有了可靠通道。
青藏联网工程让生活在藏中地区的百姓享受了充足电力带来的舒适与便捷,而提升西藏电网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电力保障的工作仍然在持续推进。
2014年之前,地处西藏自治区东部的昌都电网也是孤网运行,电力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2014年3月,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并于8个月后提前建成。此后,西藏昌都电网和四川电网相联,解决了西藏东部地区缺电问题。这年冬天,曾经饱受缺电困扰的藏东人民终于在明亮暖和的屋子里,煮着酥油茶,过上一个喜气洋洋的春节。家庭不再停电,工厂不再停产,这里灯火璀璨,发展动力充足。
川藏联网工程还为“三江”流域水电开发外送和西藏水电资源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助力西藏将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建成青藏联网、川藏联网两条“电力天路”后,电网建设者的脚步继续向前。2018年11月23日,世界海拔最高、建设环境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竣工投运,西藏电网实现由220千伏到500千伏的历史性跨越,网架结构进一步加强,为3070个村镇156万藏区同胞生产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从巍巍昆仑山到悠悠拉萨河,电网建设者又一次架起了承载现代文明的“电力天路”。公司再次将援藏的庄严承诺变成实际行动,奏响藏区电力发展新乐章。
在林芝市波密县,29岁的康巴汉子布秋满心欢喜。“阿妈腿脚不好,以前家里种青稞,浇地全靠她走路提水。有了电,我们才能用上水泵,家里的收成才会好。”布秋说,“藏中联网工程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随着青藏联网、川藏联网、藏中与昌都联网等电网工程先后建成,西藏初步实现用电人口基本覆盖,主电网延伸到63个县(区),主电网人口覆盖率已达81%。这些改写西藏电网历史的光明线、幸福线,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给西藏人民带来吉祥安康。
脱贫攻坚精准施策 动力强劲共奔小康
西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
西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图登克珠曾说,电力是边疆地区最大的基础设施,加快以电力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使农民享受更多的公共权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促进西藏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司服务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2018年6月底,素有西藏“小江南”之称的林芝,高山之巅依旧白雪皑皑,村落之间金灿灿的青稞迎风而立。住在鲁朗镇拉月村的帕加发现,这一年,曾经一周停两三次电、一停就是两三天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丰收过后,他新买了一台扬场机,准备用来清除青稞杂质。帕加说,用电可靠了,才有好生活。
在工布江达县,小男孩扎西家终于用上了电采暖。今后,哪怕户外天寒地冻,扎西也能安稳地一觉睡到天亮。
工布江达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得益于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工布江达全县供电能力比原来提升了6倍多,美好的蓝图正一步步实现。
农网改造升级彻底改变了林芝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他们的幸福生活里,不仅有光明和温暖,还有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公司多年的努力,让西藏大电网覆盖范围由“十二五”初期的32个县延伸至目前的63个县,供电服务人口占自治区总人口的81%。这其中,包含了我国人口最少的行政乡——9户32人的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
“玉麦乡接上了国家电网的电,我们的电视、冰箱都不会再闲着了。相信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甜。”2018年3月19日,正在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玉麦乡玉麦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卓嘎高兴地说。给玉麦乡供电的,是公司投入635万元架设的一条15千米长的10千伏线路。从那以后,小水电、煤油灯都成了历史,玉麦乡的乡亲们也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看上了电视,用上了各种现代化电器。
在此基础上,公司还将持续推进西藏农网提档升级,实现主电网覆盖全部74个县和主要乡镇,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西藏主要供电指标接近或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从根本上改善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用电条件,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增强供电安全可靠性。
助力脱贫攻坚,必须瞄准贫困“病根”精准施策。公司全面实施西藏深度贫困地区专项电网建设,补齐能源短板,大幅改善藏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用电条件。公司坚决打赢农网“两年攻坚战”,累计投资127亿元,完成2797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惠及广大藏区农牧民。
拉萨市达孜县雪乡扎西岗村便是受益村庄之一。过去,扎西岗村变压器容量小、线路老旧,由于缺少动力电,村民粮食加工和喝水都比较困难。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开展后,扎西岗村新建了9台变压器,电杆也全部更换为12米高的水泥杆。现在,在扎西岗村,建起了不少粮食加工作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阿尼大叔指着村委会大院门口的电动自行车和三轮车说:“村里每家每户至少有两台电动车,平均每户一个月要花100多块钱电费,跟城里人差不多。多亏农网改造让我们用电不愁!”
与此同时,公司扎实开展驻村帮扶,累计向西藏派出21个驻村工作队、1161名驻村干部,结对帮扶654户贫困户,帮助4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一批批国家电网人持续深入贫困地区,带领广大群众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对口援助倾情帮扶 创新形式拓展领域
阿里地区的措勤县,平均海拔4700米,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县之一,也是公司的对口援助县。
当公司援建措勤县的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建成投产后,“全县没有一台变压器,每天分时、分户供电的状况”便成为了历史。措勤人彻底告别缺电的日子,享受到了全天24小时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
开展对口援助后,公司重点实施利民惠民、基础保障、财源建设、环境修复、维护稳定五大工程,使措勤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加速期”。公司累计援助3.1亿元,完成县微电网建设,解决农牧民用电问题;建成全县第一所幼儿园,成立国家电网教育基金,提高当地教育水平;建成农牧民安居房,大力改善农牧民居住环境。
得益于电力援藏,措勤这个极度贫穷落后的牧业县如今旧貌换新颜,经济社会稳定,牧民安居乐业。
为了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从2019~2020年,公司还将安排6200万元,大力实施脱贫电力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帮助措勤县按期脱贫摘帽,让贫困群众顺利搭上脱贫奔小康的快车。
援藏,是为了变“输血”为“造血”。
由于特殊的自然和历史原因,西藏beplay网址更新 起步晚、发展慢,电网建设滞后,技术水平不高。公司认真落实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高度重视援藏帮扶工作,不断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优势,拓展援藏领域,创新援藏形式,丰富援藏内涵。
2007年,西藏电力融入国家电网,从此打开了企业化、市场化运营的大门。
12年来,公司持续加大对国网西藏电力的管理和支持力度,加快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国网西藏电力走出了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发展之路,逐步成长为服务和助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电力援藏,正为西藏持续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资金方面,公司累计安排资金145亿元,着力解决西藏电网建设、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资金短缺等困难。在技术支撑方面,公司各专业部门、省电力公司和相关单位在专业管理、电网建设、新项目投运、运行维护、营销系统、农电建设、信息支撑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业务指导和专项技术帮扶,着力提升国网西藏电力管理水平。在积极促进本地就业方面,公司优先招聘、优先录用西藏本地生源及少数民族学生,“十三五”以来累计招聘毕业生2023人,让更多人才驻扎高原,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力量。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搞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优化援藏干部人才结构,把优秀人才选派到条件艰苦和情况复杂地区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在安排在藏员工“走出来”的同时,公司加大内地人才“送进去”力度,通过干部援藏、人才援藏、挂职交流等举措,打造出了又一支助推西藏电网发展的重要力量。
“热血一腔,愿洒雪域高原;行之不悔,点亮天路光明。我暗自立下誓言,不为艰苦所移,一定要在格桑花盛开的阿里地区,尽心尽力完成每一项工作。”陕西西安供电公司浐灞客服分中心计量班的刘佳,曾在援藏日记中这样写道。
2017年初夏,刘佳作为公司东西帮扶人员入职阿里供电公司营销部。帮扶期间,他帮助部门建立基础管理制度和工作验收规范,带头处理各种电能表故障难题。革吉县供电公司和札达县供电公司刚由政府代管改为公司直管时,营销专业基础薄弱。刘佳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验,为两家单位建立起从业扩、服务到计量用检整套的基础管理制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地同事因为环境和资源限制,接触不到前沿技术,理论和业务知识比较匮乏。但他们的求知欲很强,也非常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刘佳在阿里供电公司风风火火地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更多员工熟练掌握装表接电等技能。
2008年起,公司持续派遣援藏干部赴藏帮扶,提高西藏电网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组织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电力公司支援西藏农网建设,累计安排1474名员工赴西藏开展管理、技术、施工、物资全方位帮扶;并选拔国网西藏电力79名青年骨干赴先进省电力公司锻炼,推动“输血”向“造血”转变。
11年时间里,帮扶人员不断发挥“传帮带”作用,西藏电网建设的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一直在稳步提升,电网建设、农网改造、人才储备、供电营销等方方面面都有了可喜变化。
如今,一项又一项电网工程顺利竣工投产,一批又一批人才被培养挖掘。西藏人民安全可靠地用上放心电,已经从梦想成为现实;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始终有坚强电网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