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遇到用电故障,只要一个电话打过去,供电所的员工就会很及时赶到。杨勇 摄
走进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柯渡镇丹桂村,一幅幅大红标语不时映入眼帘,再次勾起过往的人们对80多年前那场关乎红军命运的红色记忆:1935年4月30日,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寻甸柯渡,中央军委总部进驻到丹桂村,并对抢渡金沙江作具体的研究和部署,之后从昆明市禄劝县的皎平渡渡过了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赢得了长征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为了真实再现1935年中央红军和1936年红二、六军团长征过云南的革命史实,1975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在丹桂村筹建了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1977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寻甸、柯渡成为了红军长征精神薪火相传的一方热土。
近日,由南网传媒公司和云南电网公司共同组织的“追寻红色足迹,讲述初心故事”之“再走长征路暨革命老区电力发展调研行”走进云南寻甸,感受云南电网公司昆明寻甸供电局如何传承红军长征精神,贴心服务于红色革命老区群众用电,以更大力度的电网投入,更加优质的服务,为革命老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红色旅游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杨廷发是丹桂村依靠红色旅游富起来的第一批人,他以前只是卖卖米线和卷粉。直至2006年,他瞅准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商机,开起了农家乐。
杨廷发回想创业之初,红军路农家所在的丹桂村只有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只能保证基本的生活用电,店里的空调、冰柜一开就跳闸,基本处于摆设状态。昆明寻甸供电局柯渡供电所所长郭兴贵介绍,通过走访了解到该村的用电情况后,供电所立即申请为村里新安装了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配备了单独一台应急发电机,让村民用上了舒心电。
充足电力照亮了革命老区百姓的生活,丹桂村借助红色旅游的龙头效应,因地制宜地开发休闲游、生态游等多种旅游项目,每年旅游旺季期间,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游玩。“不管是村民用电,还是旅游旺季用电,供电局的服务都很贴心。”郭兴贵说。
近年来,随着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用电负荷不断攀升,昆明寻甸供电局对农村电网的改造升级工作也持续力度,农村用电质量得到改善。在丹桂村,该局对台区实行增容布点,新改造的线路线径比以前老线路增加了一倍,有了充足电能的保障,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为全力支持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的建设,寻甸供电局按照纪念馆的建设规划,多次派人到现场勘察,详细制定电力杆线搬迁方案,对原经过纪念馆的10千伏电力线路进行了绕道搬迁。“正是这些实打实、心贴心的举措,让丹桂村的村民和我们纪念馆都用上了安全电。”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馆长马继功说。
“幸福电”就是让客户安全可靠用电
为了让老百姓用上安全电、放心电、舒心电,寻甸供电局近年来对柯渡变电站、10千伏柯渡线、10千伏可朗线、10千伏新庄线进行了全方面改造;对各分支线的线径老化、小杆进行高杆、绝缘化处理;对部分过负荷变压器进行增容、新建变压器处理。目前,柯渡长箐大村等6个行政村搬迁点低压线路已全部改造完毕;可朗村委会可朗村、丹桂村委会丹桂老村的农网已完成改造升级。
记者在丹桂村采访时,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杨贵富给记者展示了他手里的“电力连心卡”,上面印有供电所片区客服经理的联系方式。“每次有什么用电问题,哪怕是换一个电灯泡,只要我照着卡片上的号码打过去,供电所的员工就会很快赶过来,帮我处理故障,从来没有抱怨过。”杨贵福说。
交谈中,记者发现杨贵福走路有些不方便,便询问其如何到镇上供电所营业厅交电费。杨贵福笑呵呵地说:“我才不用到镇上交电费呢,我女儿在手机上就可以帮我交了。”他说着掏出手机,拉着记者瞧个究竟。
以前在城里才能看见的智能电表,如今在丹桂村也随处可见。据了解,之前村民们使用的都是机械式电表,抄表、缴费都很麻烦。新的智能电表安装上以后,村民们彻底告别过去传统的用电习惯和缴费模式,用电更加智能便捷。智能电表的应用,不光是客户说好,供电员工也是齐声称赞。“供电所2018年将农村所有机械表计全部换装成智能电表,通过智能电表搭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改变传统的抄表业务模式,实现客户用电信息实时采集,达到精确抄表的要求,极大地减轻了基层供电所员工的工作压力,并节省出更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去进一步做好窗口服务、故障报修和隐患排查等日常工作。”郭兴贵说。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黄璐 张翼 通讯员 字宁宇 欧阳婷婷 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