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中的电力记忆

改革开放40年,上海金山区农业发展从全靠人力,到机械化发展,再到迈进智能化,记录着时代的足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40年里关于电的体会也格外不同——

10月19日,在上海金山区朱泾镇民主村的稻田里,年近花甲的唐生保正在挨株检查稻穗的生长情况。这天是民主村新增的三台抽水泵投运的日子,金山供电公司台区经理朱秋林专程来到了这里,完成现场验收的同时,还要恭喜多年的老朋友——现任民主村农业主任的唐生保,今年村里又是大丰收。

曾经,种田全靠“一双腿”

1978年,唐生保18岁。家里分了5亩田,农忙时,他也要顶个壮劳力了。“以前灌溉水稻,用的是水车,家里三兄妹轮番脚踩。遇到干旱的时候,全家都要跑去挑水,特别辛苦。”唐生保回忆说。

听着唐生保的感慨,朱秋林也颇有感触。那时候,金山区还是金山县,地处远郊,经济相对落后。全县面积595平方千米,只有9座35千伏变电站、19条10千伏主干线。每条主干线的供电半径都远远超过10千米。

“十多户人家共用一根电线、一只电表。”朱秋林说。

那时候,各家各户都有责任田,机械化水平低,在农田里劳作时基本靠一双腿。灌溉水稻和烘干粮食都看天气劳作。村民的生活很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里全部电器也就是一盏电灯。

稻田请来了电“龙王”

上世纪90年代,农业生产机械化逐渐普及。“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抽水泵的情景,活像神话中的龙王,一口水喷到稻田里。”唐生保说。

有了抽水泵、脱粒机、烘干机,唐生保将家里的农田打理得有声有色,自己也有了大把时间专心搞销售,家境逐渐富裕起来了。

“民生村四组里,我家是第一个把彩电搬进门的。村里通常是几家人才有一台电视。”唐生保说起来十分骄傲。村民们不再满足只有一盏电灯照明的单调生活,各式各样的家电走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稻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村民引进了良种水稻,灌溉需水量、用电量都增加很多。

“0.75千瓦的抽水泵一直开着也满足不了灌溉。”唐生保说,“电不够用,村里抽水泵全开起来,供电‘卡脖子’的问题特别突出,跳闸时有发生。碰上农忙时,村民都急得不行。”

为了满足供电需求,上世纪90年代中期和新世纪之初,金山供电公司分别启动了第一、二次农网改造升级,在田间地头增加了变压器,更换了电力线路,供电能力提升了。

不仅农村电网“硬件”改造升级了,供电服务也越来越全面、细致。正是那一阵子,唐生保结识了当时的用电检查员朱秋林。为了精准了解用电情况,朱秋林经常出现在村头田间,一次次核实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所用的设备,以及村民家里的用电情况,并根据村里人生产生活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改造进度和方向。

农业智能化,畅享充足电

近十几年,农业生产搭上了技术进步的“快车”,从体力劳动变成了按下电钮的自动化生产。唐生保负责的农田,全部换上了15千瓦的大功率抽水泵。

第一次农网改造升级时,整个民主村四组的用电负荷只有60多千瓦,经历三次农网改造升级后,村里用电负荷在高峰期可达300千瓦以上。原来村头80千伏安的变压器也换成了400千伏安的“大家伙”。

“用电放心,各种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都能上马。”唐生保说。

与民主村一样,农业发展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还有邻近的中华村。

在保障充足电能的供应下,中华村农业发展实现了全过程智能化。水稻种植从育苗、播种、灌溉、施肥、收割都使用智能设备严格把控环境湿度、温度。稻谷的生产品质大幅提升。脱粒后的稻谷不再依靠摊晒,可直接送到村里新建的电烘干房集中烘干,原本需要10多天露天烘干,现在几个小时就完成了。农业生产时刻都离不开电,不仅效率提升,还实现了产品质量标准化管控。

金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的改变是改革开放40年农村发展的缩影。40年,金山电网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8年9月底,金山供电公司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共计36座,变电容量达240.45万千伏安,10千伏及以上线路684条,总长度超过5000千米。

关键词: 区块链, 上海电力

主办单位:欢迎光临beplay彩票 网站运营:beplay体育在线官网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beplay体育登录官方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稻田中的电力记忆

作者:蒋维捷 发布时间:2018-10-23 来源:电力网

改革开放40年,上海金山区农业发展从全靠人力,到机械化发展,再到迈进智能化,记录着时代的足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40年里关于电的体会也格外不同——

10月19日,在上海金山区朱泾镇民主村的稻田里,年近花甲的唐生保正在挨株检查稻穗的生长情况。这天是民主村新增的三台抽水泵投运的日子,金山供电公司台区经理朱秋林专程来到了这里,完成现场验收的同时,还要恭喜多年的老朋友——现任民主村农业主任的唐生保,今年村里又是大丰收。

曾经,种田全靠“一双腿”

1978年,唐生保18岁。家里分了5亩田,农忙时,他也要顶个壮劳力了。“以前灌溉水稻,用的是水车,家里三兄妹轮番脚踩。遇到干旱的时候,全家都要跑去挑水,特别辛苦。”唐生保回忆说。

听着唐生保的感慨,朱秋林也颇有感触。那时候,金山区还是金山县,地处远郊,经济相对落后。全县面积595平方千米,只有9座35千伏变电站、19条10千伏主干线。每条主干线的供电半径都远远超过10千米。

“十多户人家共用一根电线、一只电表。”朱秋林说。

那时候,各家各户都有责任田,机械化水平低,在农田里劳作时基本靠一双腿。灌溉水稻和烘干粮食都看天气劳作。村民的生活很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里全部电器也就是一盏电灯。

稻田请来了电“龙王”

上世纪90年代,农业生产机械化逐渐普及。“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抽水泵的情景,活像神话中的龙王,一口水喷到稻田里。”唐生保说。

有了抽水泵、脱粒机、烘干机,唐生保将家里的农田打理得有声有色,自己也有了大把时间专心搞销售,家境逐渐富裕起来了。

“民生村四组里,我家是第一个把彩电搬进门的。村里通常是几家人才有一台电视。”唐生保说起来十分骄傲。村民们不再满足只有一盏电灯照明的单调生活,各式各样的家电走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稻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村民引进了良种水稻,灌溉需水量、用电量都增加很多。

“0.75千瓦的抽水泵一直开着也满足不了灌溉。”唐生保说,“电不够用,村里抽水泵全开起来,供电‘卡脖子’的问题特别突出,跳闸时有发生。碰上农忙时,村民都急得不行。”

为了满足供电需求,上世纪90年代中期和新世纪之初,金山供电公司分别启动了第一、二次农网改造升级,在田间地头增加了变压器,更换了电力线路,供电能力提升了。

不仅农村电网“硬件”改造升级了,供电服务也越来越全面、细致。正是那一阵子,唐生保结识了当时的用电检查员朱秋林。为了精准了解用电情况,朱秋林经常出现在村头田间,一次次核实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所用的设备,以及村民家里的用电情况,并根据村里人生产生活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改造进度和方向。

农业智能化,畅享充足电

近十几年,农业生产搭上了技术进步的“快车”,从体力劳动变成了按下电钮的自动化生产。唐生保负责的农田,全部换上了15千瓦的大功率抽水泵。

第一次农网改造升级时,整个民主村四组的用电负荷只有60多千瓦,经历三次农网改造升级后,村里用电负荷在高峰期可达300千瓦以上。原来村头80千伏安的变压器也换成了400千伏安的“大家伙”。

“用电放心,各种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都能上马。”唐生保说。

与民主村一样,农业发展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还有邻近的中华村。

在保障充足电能的供应下,中华村农业发展实现了全过程智能化。水稻种植从育苗、播种、灌溉、施肥、收割都使用智能设备严格把控环境湿度、温度。稻谷的生产品质大幅提升。脱粒后的稻谷不再依靠摊晒,可直接送到村里新建的电烘干房集中烘干,原本需要10多天露天烘干,现在几个小时就完成了。农业生产时刻都离不开电,不仅效率提升,还实现了产品质量标准化管控。

金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的改变是改革开放40年农村发展的缩影。40年,金山电网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8年9月底,金山供电公司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共计36座,变电容量达240.45万千伏安,10千伏及以上线路684条,总长度超过5000千米。

关键词: 区块链, 上海电力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