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七夕节应该是传统习俗中最浪漫的节日,因为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它成为了一个象征爱情的节日。但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异化,每个地域也各有各的不同,光是节日名称,就有乞巧、七巧、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小儿、穿针、魁星、晒书等等。因其名称和习俗的不同,人们所希冀的也不尽相同,最常见的为穿针乞巧的,也有种生求子的,为牛庆生的,拜织女求如意郎君的,求取考官运的,求神灵护佑的等等。
闽中北部的沙县七夕节,不仅是秀恩爱的节日,更是充满童真的节日。传承到了现代,被演化为儿童上学的一种仪式,这种仪式在周边和其它地方都很少见,成为沙县独有的一道习俗风景。这个节日分为男童与女童,以前的女孩子不上学,让她们捧着针线笸箩学女红针黹,现代女童跟男童享有同样的权利,女童乞巧做针黹的习俗已经完全消失。
在每年的七夕节,当秋日渐爽,即将上学的男女儿童都要在家长们的安排下过这一喜庆的节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将来会读书、读好书,希望他们将来能出人头地,有大作为,为家族争得荣光。这个节日里对外婆的要求相当高,她是节日的另一个主角,得给外孙预备很多学习用品,如书包、课本、描红簿、算盘,以及扇子、水壶、雨伞,还得制作新衣服,有细心的外婆还会买来纸质旗杆斗、糖塔、西瓜、水果、爆米花等等。
这些礼物都是有由头的,在古时候,旗杆斗是三元及第的象征,即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糖塔高约一尺许,中空,外有彩绘,就像陶佣一样,用白糖熔化灌注而成,糖塔是七夕最具代表性的礼品,也是糖塔和糖佣的总称,一般糖塔有两组,其一为糖福禄寿三星佣,这是希望孩子有福、有禄、有寿;其二为糖鳌鱼拜朝佣,鳌鱼佣则内涵“鲤鱼跳龙门”的典故,以示学业晋升;拜朝佣是持笏的文官,以示仕途高远;西瓜出自王泉进瓜的典故,宋人蔡襄建洛阳桥,海无实底可础桥墩,于是,王泉抱瓜到海龙王求海底,所以西瓜以示打好基础;四盘水果是石榴、枣子、葡萄、柿子之四季果子,以示春夏秋冬都会结果;爆米花是取会发和会大个起来之意。总之,沙县的七夕节是以“乞巧”为精神,以“上学启蒙”为主题,慢慢地演变成今天这个有着丰富典故内涵习俗的节日。
古人有三登科的说法,即科举高中为大登科,娶妻结婚为小登科,七夕上学则为小小登科。在上个世纪上半叶的沙县,除了新生要举行这个隆重的仪式外,老生有的每年也要过七夕节,因为他们也希望来个科举高中。而时至今日,虽然时代变迁,沙县人却依然非常重视七夕,把节日办得很隆重。七夕节当天的清晨,他们摆好祭品和外婆赠送的礼物,让新生点燃蜡烛、烧香、拜天地、拜祖宗,然后鸣炮,迎接七夕节的光临。乞巧之后,就让新生读书写字。当仪式结束,将食品分成小包送给亲朋好友,让她们共同分享喜悦。
七夕,这个与爱情相关的节日,在沙县却被与众不同地嬗变为以儿童乞巧为主、独具地方特色、内涵深远寓意的节日。我想牛郎织女知晓了也会高兴的,牛郎竹筐里挑着的不正是一对金童玉女吗?他们也希望孩子们能顶天立地于世间,做时代的好儿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