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发电> 企业风采

【行走白鹤滩】解锁大山里的“幸福密码”

水电五局 发布时间:2021-01-13 08:35:13 作者:熊 巍

走进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尔觉西乡甲谷村,这是一个位于陡峭山坡上的彝族村寨,离电建白鹤滩水电站项目约莫140公里,是大凉山腹地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几个村寨之一。金沙江支流穿寨而过,将两岸村寨分成了两个组,看似不大却常年泛滥的江水,一到汛期便成了横亘在村庄两头的“鸿沟”。

“如果能架起一座桥,让孩子们求学路上不再趟水,让大人们‘触碰’到村外的景象。”老邵(邵夫指)是村里的副支书,一眼望过去,他就是个热情干练的彝家大叔,黑色羽绒服、黑色西裤、一双黑皮鞋是他的标准工作装。

老邵和村寨几辈人翘首期盼的梦想,因为“精准扶贫”,在2018年6月11日这天,“它照进了现实”——中国电建援建的“战斗桥”正式投入使用。

这两年,老邵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到“战斗桥”走一走。站在桥头,他总会忆起30年来的坎坷过往:“结婚生子后,家里负担太大,就没听他们的劝,绕着江水走了四个小时的山路到金阳县,再坐着班车花了两天时间到甘洛县拉砂石,一个月260块钱,干了俩月。”

从那以后,外出务工就成了老邵心里挥之不去的执念和梦想,但每次想再试试,现实的阻力都会将他一把推开:家里有畏难情绪不让走,组里杂事烦心事太多……1994年成为村寨一边的组长后,老邵慢慢断了念头。

百年来的自我封闭、抗争恶劣生活环境的疲惫不堪,让小邵(邵鲁正)前几年的经历和叔叔老邵如出一辙。“小时候家里住的是泥巴盖的房子,屋顶不记得补修过多少次了。”作为家里四兄妹中的大哥,9岁时小邵就带着弟弟妹妹帮父母劈柴火、刨土豆、掰玉米,在半农半读中勉强完成了小学、初中,但家里实在困难,16岁时他辍学去新疆打零工了。

命运的轮盘牵引着叔侄二人,小邵的大好青春似乎也将在琐碎平淡中消磨殆逝,他甚至不敢想象自己有了孩子,会不会一出生也打上贫困落后的烙印。直到2015年,那一抹电建蓝走进了村中,走进了小邵和358户村民们的心里。

“那天,白鹤滩项目党支部带着先进的党务管理理念找到我们结了对子,从那以后平时工作、吃饭聊天时都会宣传讲解党的扶贫政策和电建的帮扶措施,给我们讲如何做好支部工作,有什么不懂的,问他们就对了!”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习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深刻在电建人扶贫的核心理念中,既然真扶贫,就必须从帮助建立党支部着手。2016年3月16日,水电五局白鹤滩泄洪洞项目党支部在挨家挨户做足功课后与甲谷村党支部结成“友好党支部”。以此为纽带,项目党支部每年定期前往甲谷村开展扶贫座谈会,几年下来,两个党支部间通过支部书记讲党课、互访学习有了深度交流。“一定要多学技能,注意安全,遵守各项规定,早日成为合格的水电建设者”,在友好党支部劳务扶贫座谈会上,项目党支部书记刘凡对村中务工人员寄语嘱托。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移风易俗四好创建扶贫”,“肉牛养殖集体经济增收”,“春薯秋菜种植增收”,“拓展互联网+扶贫工程”,“以购代捐消费扶贫”……8项为甲谷村“量身”打造的精准扶贫项目通过友好党支部这一纽带为村子发展“把脉”,为村民身心健康“开方”。

“有了主心骨,有了‘一联四扶’,脱贫就有了盼头,大家伙儿也有了激情”,老邵和小邵抢着打起了总结。

“5年的时间,路通了,电通了,水充足了,房子建起来了;5年的时间,村里出了8位大学生,还有一位硕士,40多人先后在电建白鹤滩项目务工,有的已经逐步成长为队里的班长或是技术骨干,有的已经到大城市承担起其他的建设任务,年轻人们真的走出去了!”老邵十分感慨。

儿子、兄长、丈夫、父亲,小邵的身份在这两年多了起来,“每次过年回家都能感受到变化,往些年回来第一件事便是砍柴、挖土豆,现在家里条件渐渐好了,一回来,有挂在院子里的腊肉,有了集体经营的养牛场,有伙伴们相互打量着,想看看谁家过得更好。”小邵十分得意。

现今,一幢幢新建的鹅黄色小楼房,似乎与周遭的峰峦叠嶂格格不入;村寨三个幼教点都在半山腰,那里桃李芬芳;村民们房前屋后,种着果树;整洁有序的串户路联结着各家各户的团结友爱;道路两旁的路灯变电站如护卫一般守望着村寨的每个角落。一座传统贫困村寨在5年的时间,彻底换了新颜。

在村口的坝坝里,大伙儿充分感受着闲聊时光带来的漫生活体验,畅谈着这家两层新宅修得漂亮,那家孩子在“雨露计划”的帮助下背起了书包。“来家里吃坨坨肉呀”“给给给,冰棍拿着吃”……看到“电建蓝”来访,笑容愈发明显得堆积在村民们的脸上,他们也用努力行动表达着感恩之情,为自己证明。

不久前,小邵代表四川省职业院校参加全国工程测量大赛斩获三等奖,“明年一定要回学校看看您”小邵拿着奖牌,第一时间和五局技校的陈老师通上了视频。学校里的小伙伴,会时不时得来白鹤滩实习,这时候的小邵,反倒是成了东道主,一尽地主之谊。

与小邵同村的苦日正、邵里博也是在白鹤滩项目工作的农民工。作为机械操作工的苦日正深知自己文化低、底子薄,要想更好、更快地掌握机械设备技术,就必须更加勤奋。他的班长和队里的工程师也喜欢他这个爱学习的劲头,经常利用空余时间给他讲解不同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工作原理。一年下来,他已成长为队里的骨干、带班长,能独立带队处理现场常见机械问题、操作多种设备。

邵里博现在是项目部附属加工厂的一名电焊工,刚来电站当农民工那会,他可谓一身坏习惯,邋里邋遢,喜欢喝酒混日子。在项目党支部的关怀下,他逐渐学会了焊接技术,先后参加了龙落尾混凝土上料皮带机的焊接和安装等工作。生活上也喜欢与工友们交流,变得乐观积极。

“日黑(邵鲁正小名)他们是第一批去五局技校上学的,我亲自送过去,这次在村里没遇到任何阻力,日黑的父母憨笑着带他跟我报道,我带着他们坐着五局接送专车到县城只花了半个小时。”老邵自豪的说。

“那您现在的梦想是什么呢?”

“嘿嘿,小卖部生意还不错,前几天过年(彝族年)热闹得很。在电商平台,村里的白魔芋、紫土豆、乌骨鸡、牛肉香肠、青花椒以及油牡丹等土特产已经热销到全国各地,我就在这儿和驻村书记一起直播带带货、为大家服务,平时没事就刷刷快手!”聊得差不多了,老邵骑着新买的本田摩托车赶回小卖部。

当老邵又一次路过“战斗桥”,他依然望了望,只不过这次不再是满心慊然。

这天也是小邵前往白鹤滩报道的一天,脚踏白色耐克身穿迷彩冲锋衣,黝黑的皮肤下,仍旧不善言辞的他,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了一份从容和自信。


电建集团援建的桥梁


扶贫组与村民合影


邵鲁正在办公楼前校验仪器


邵里博学技术


苦日正学技术


甲谷村新貌


甲谷村的孩子们


甲谷村的新校舍


战斗桥竣工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