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电 > 企业风采

国核示范:爷爷、老爸和我

国核示范发布时间:2021-05-24 00:00:00

  “我年轻那会儿,真是外头累折膀子,家里饿断肠子。”

  这是在我童年的回忆里,爷爷经常说的话。早年的贫困给爷爷留下了痛苦而深刻的记忆。

  爷爷生在河南省申家村,“申”是个小姓,在这里却是左邻右舍通有的姓氏。爷爷是个地道的农民,没上过学,字也识不得几个,二十岁前一直守着老家那片不大的土地,以为自己会像当时中国的五亿农民一样,平凡的度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生。

  然而,1959年开始,爆发了三年自然灾害。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首当其冲。中原大地饿殍遍野,举目之内,甚至难见留有树皮的树木。爷爷家里本不富裕,自然灾害更是令其雪上加霜,家里很快就揭不开锅了。看着病榻中的老母亲和饿的直哭的弟弟妹妹,爷爷决定只身背负起这个家庭活下去的希望,单薄的身体背上了行囊,踏上了出省务工之路。他不曾想,这一走,就是一辈子。

  当时正值辽宁省阜新发电厂招工。阜新发电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是新中国诞生后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爷爷当然不懂这些,他只知道去这里可以吃上饭,可以活下去,还能养活老母亲,于是,毅然坐上了北上的火车。

  来到阜新后,他顺利的成为了锅炉分厂的工人。锅炉分厂的工作又脏又累,工作一天下来皮肤的褶皱里都夹满了灰尘。爷爷从不抱怨,是干活最卖力的工人,因为在这里,有国家的保障,能吃上饭了,再也不用饿肚子了,这是最令他开心的事了。

  后来,他在这里结识了奶奶,爷爷从没上过学,奶奶却有初中文凭,奶奶说男人不能没有文化,于是经常教爷爷认字,爷爷特别自豪,总是跟别人吹牛说讨来一个大学生老婆。再后来,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家,住进了楼房,爷爷的农民脾气住不惯楼房,便在家里养了羊和鸡,每天赶着羊和鸡上楼成了厂里的笑谈。再后来,他们有了我老爸、老叔和老姑,日子一天天的好了起来。

  1974年,在周总理的推动下,元宝山发电厂成立了。元宝山发电厂位于内蒙古赤峰市,这里建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西露天煤矿。当时中国科技并不发达,几乎没有自主生产大型设备的能力,元宝山发电厂一期工程只能从国外引进,是全国首台整套引进的300MW火电机组,是国家22项重点工程之一。初建时期的元电从全国广纳人才,爷爷作为被选中者之一,随其他来自天南地北的325名同事一起,来到这片内蒙边陲的荒地,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扎根这里,成为了第一代元电人。

  这是爷爷人生的第二次远行,只不过这次他不再是只身一人,而是有了爱和家庭,他也不再是为了馒头米饭,而是为了责任和使命。

  电厂选址一般很偏僻,尤其是初创时期,所处地区荒无人烟,生活很不便利,条件也很艰苦。爷爷回忆说:当时厂里为了解决工人洗澡问题,在工地旁建了一个大澡堂,工人们干完活最大的娱乐就是一起去泡个澡,水一开始还是清的,慢慢的就变浑了,到最后水面甚至会漂着一层厚厚的煤灰,往往洗完了比洗之前还脏。

  尽管这样,爷爷也没有任何抱怨,靠着一股子农民的韧劲坚持了下来。在以后的生命里,爷爷在元电亲历且见证了中国首台整套引进300MW火电机组并网发电、中国首台600MW火电机组并网发电、中国首台引进型国产600MW火电机组并网发电等载入我国电力发展史册的事件。中国首台600MW火电机组投产当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发来贺电:“欣闻元宝山发电厂六十万千瓦机组胜利投产,甚为高兴,特向参加建设和试运的全体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及干部致以亲切的问候。全国最大的机组建成投产,为大机组建设积累了经验,为东北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特向你们表示热烈祝贺,希你们再接再厉,抓紧考核消除缺陷,保证安全运行,为电力发展作出新贡献。”这是以爷爷为缩影的无数元电人的荣耀。

  永远不着家的老爸

  老爸成年后继承了爷爷的衣钵,成为了元电管阀班的一名检修工人。老爸寡言,我很少从他口中得知关于他工作的点滴。但是在我自幼的印象里,老爸永远在忙,尽管家里距厂区仅十分钟步程,但也经常一周很难见他,有时母亲刚做好一桌饭菜,饭还没送到嘴里,老爸就接到任务匆匆出门。

  我童年最大的困惑就是老爸在忙什么。直到近年与一位老爸的老友聊天,才得知元电历史上最短时间完成中国首台600MW机组大修、中国首台600MW火电机组首次“百日无漏泄”、首台国产600MW机组汽轮机一次冲动成功等历史性事件里都有老爸的身影。原来,童年里无数个没有爸爸的晚餐,他都在忙碌着更伟大的事情。

  我成为了他们

  我是典型的电厂大院的孩子,出生在厂办医院,生活在电厂小区,在厂办学校上学,身边的小朋友、叔叔阿姨都是电厂的,从小没有离开过电厂,对电力行业就有种天生的归属感和亲切感。于是高考后毫不犹豫的报考了电力相关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了核电(国和一号)工作,爷爷知道我的工作后,高兴的有些手足无措,甚至偷偷抹起了眼泪,我有些不解,爷爷一向坚强,年轻时饿的吃树皮都没有掉眼泪,为什么却独独因为我的工作而落泪。

  爷爷说:“‘国和一号’”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是我国第一个三代核电自主化项目,各项技术全球领先,对帮助中国核电技术走向世界前列很有意义。”我惊诧于爷爷的文化水平并不高,说起我国最前沿的核电技术却如数家珍。我开始逐渐理解爸爸为什么总是那么忙,忙的家都不顾,是为了责任,我现在除了责任感更有一份超然于责任感的自豪感,我为能够成为承载我国核电强国梦的“国和一号”建设者而感到自豪。

  我刚入职时,公司的前辈带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来到厂区宣誓,那时,这里还是一片空地,前辈指着空地跟我们比比划划:这里将规划最大的核电机组,那里将安置世界最大的大吊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心里默想:“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爷爷刚来到元宝山发电厂时,跟我现在相似的年龄,那里也是一片荒地,那片荒地也容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电力人,不同的是,那时我国的技术还处处被人卡脖子,多数设备还依赖进口。而如今,我们不仅能自己研发制造了,技术先进性还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也许就是爷爷落泪的原因吧。

  新中国诞生后156项重点工程之一――阜新发电厂、国家22项重点工程之一――元宝山发电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和一号,中国电力发展史的三个重要里程碑留下了我们祖孙三代人的身影。爷爷之所以来到阜新发电厂是为了活下去,爸爸之所以在元宝山发电厂忙的难以顾家是为了责任,而我之所以为“国和一号”感到自豪是因为国家之强大。我想,我们祖孙三代电力人心路历程的变化更是时代进步和社会跃迁的缩影。1982年,时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委员会主席胡耀邦视察元宝山发电厂时,问道:“国内设备与国外设备有哪些差距?”时任厂长史大桢答道:“有四点,一是经济指标低;二是自动化程度低;三是设备不配套,达不到满出力;四是设备可靠性差。”当时胡耀邦主席心里一定很焦急,我们的技术什么时候能赶上国外啊。而如今,老一辈领导人和电力工作先驱者的梦想已经实现,我们自己的先进核电正在齐鲁大地上茁壮成长。

  每次过年回家,我都会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拽上爷爷和老爸,祖孙三代电力人好好的聊一聊,爸爸的白发一年比一年多,去年的时候,黑发已经难觅踪迹,爷爷的耳朵越来越背,甚至要喊着跟他说话,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开心的交流。爷爷喜欢跟我说他退休前的故事,爷爷记性不好,尽管讲了无数遍,但总以为自己是第一次讲,我也不打断他,无论讲了多少遍,我也听的津津有味。老爸喜欢考我电厂技术知识,我会假装不会,听他得意的给我上课。

  爷爷重复最多的话是:“以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现在顿顿有肉,真得感谢共产党。”爷爷没上过学,说的话很朴素,但这也许是一路走来见证祖国从贫穷逐步走向强大的老电力人最真实的表达吧。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