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爸这两天发神经了,非要上什么老年大学,想学用手机上网。我说他,他还不听,又轴上了!”前天,在每日例行的“请安电话”中,老妈跟我唠叨着。
其实,老爸是那种很“古板”的人,对新鲜事物接受起来不是很容易,甚至一开始大多都是抵触情绪。可放眼现在的日常生活,智能手机的应用实在是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工作方面,有领导、同事的微信群,在随时沟通信息、分析学习材料。生活中,更是渗透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指尖轻轻一点,衣服就能到家;食,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全球各地高大上的生猛海鲜,还是平日里最普通的一份外卖,手机下单、一键搞定。住房也早就实现了手机APP360度视频看房、选房的各类功能。行方面,各种手机APP更是囊括了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公交车到站提醒、公共交通微信支付等各个领域。但这些,还不是让老爸决心马上学习智能手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听病友说再过几天,医院挂号要完全推广手机APP预约制度,逐步取消窗口挂号了。对于每周都要去医院取药的老爸来说,简直是急上眉梢,这不,才火急火燎地非要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回想起我小时候,家里使用最多的通讯工具就是书信了。正所谓“一封家书抵万金。”每每接到远在外地的两位姑姑寄来的挂号信,奶奶总是第一时间从邮递员叔叔手里“抢”过信来,攥在自己手里。转身回家就用剪刀小心翼翼地沿着密封线剪开,一点点打开姑姑折成心形或长矩形的信笺纸。密密麻麻的小字,总是能让奶奶瞬间化身“表情包”。只见,读着读着,奶奶一会儿欣喜地笑了,一会又若有所思,有时还会感慨万千……而我,则喜欢收集姑姑信封上贴的各式邮票,虽然已经盖章使用过了,可是但凡遇到了精美的邮票,我都会仔细地从背面蘸上水,慢慢地揭下来,然后平整地夹在厚厚的书里,仿佛崭新的一般去珍惜。
书信的速度毕竟很慢,有了急事,家里人也会使用电报。那时发一份的电报,记得要跑到市里唯一的电报大楼去“拍电报”,十分不方便。听妈妈说,电报是按照字数收取费用的,所以电报的内容往往都十分简练,惜字如金。正因如此,一般情况下,不到家中遇到十分火急或者遇到重大变故,一般不会“拍电报”的,反之,一旦接到电报,必知是大事。“姥病危,速归。”一封只有短短5个字的电报,却让我最深的一则、一则让妈妈深夜里收拾包裹跑去火车站的电报。
我上小学放暑假的时候,家中无人,只能跟着爸爸去单位“上班”。在爸爸单位,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电话机”。黑黑的碎料机壳,稳稳地“坐”在爸爸办公桌玻璃板最显眼的地方。拿起话筒拨号的时候,必须要将“转盘”中0-9的数字顺时针拨到右下角的小刻度上,然后“转盘”才会像汽车方向盘“回轮”似的慢慢地“返回”原位。有几次,我偷偷地想拨个妈妈单位的电话,几次都没成功,后来才知道,都是因为没有将数字拨到位,还害得我被爸爸数落。
到了90年代,整好赶上我中考,那时中考成绩首次可以通过电话查询了。为了能早几天知道考试成绩,妈妈整整提前2个月就开始托人从电信局里要到了一个安装家庭电话的名额,听说当时的“初装费”就抵上妈妈几个月的工资收入。就这样,我家有了第一步家庭电话,没想到以往只能在父母单位里见到的“高级”设备,居然有一天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记得妈妈对它很是“宝贝”,不仅给它订做了一套漂亮的蕾丝花边“衣服”,连听筒都“穿”上了好看的“花裙子”。
也是大约那个时候,爸爸有了他的“时髦”装备——BP机。虽然不是当时最高级的“汉显”(汉字显示)BP机,但小小的蓝色地板屏幕,别在腰间还是神气十足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找,瞬间化身一只就能“呗呗”发声的“电蛐蛐”。有时,家里有了急事,只听见妈妈拨打传呼台电话,告诉传呼小姐:“呼9229,给我呼10遍!”
到了90年代末,家中有人使用上了更为时髦的设备——“大哥大”。板砖似的的“身材”,现在看来十分笨重,但在当时它动辄上万元的身价,对比工薪阶层不过千元的月工资,“大哥大”无疑是“成功人士”的标志。它的出现,让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联系变得更为方便、快捷。无需像书信那样的漫长等待,无没了固定电话的不可移动、不会再有看到传呼机不停“呼唤”,可周围一时间找不到电话回拨的尴尬……“大哥大”真正实现了移动式通讯,也成为当今我们使用的现代手机的鼻祖。
进入千禧年后,通讯领域完全成为了手机的天下。手机款式上,既有直板手机的简洁,有翻盖手机的含蓄;生产厂商方面,既有质量过硬的合资品牌,也不乏独立自主国产品牌的冉冉升起;信号覆盖方面,出现了普通的GSM网和CDMA两种网络手机,人们的选择余地更大了;输入方式上,从传统的按键输入,到触屏插笔式的“妙笔生花”,满足着不同习惯人们的需求。
智能手机出现的您带虽短,但应用和发展却十分迅猛。从前面提到的“衣食住行”到北斗导航系统的迅速崛起;通讯网络从2G到5G网络的普遍使用;微信、QQ、视频聊天、网络会议……在强大网络的支持下,手机的各种功能的不断被研发、推广和使用,一时间仿佛找不到手机干不了的事情。通讯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已然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影响国家、百姓生活的一件大事,更是人民享受改革硕果的最好鉴证之一。
至于电影《手机》中的经典台词——这那里是手机?明明是手雷啊!玩笑之余,不妨当成一种社会现象吧……
主办单位:欢迎光临beplay彩票 网站运营:beplay体育在线官网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beplay体育登录官方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你爸这两天发神经了,非要上什么老年大学,想学用手机上网。我说他,他还不听,又轴上了!”前天,在每日例行的“请安电话”中,老妈跟我唠叨着。
其实,老爸是那种很“古板”的人,对新鲜事物接受起来不是很容易,甚至一开始大多都是抵触情绪。可放眼现在的日常生活,智能手机的应用实在是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工作方面,有领导、同事的微信群,在随时沟通信息、分析学习材料。生活中,更是渗透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指尖轻轻一点,衣服就能到家;食,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全球各地高大上的生猛海鲜,还是平日里最普通的一份外卖,手机下单、一键搞定。住房也早就实现了手机APP360度视频看房、选房的各类功能。行方面,各种手机APP更是囊括了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公交车到站提醒、公共交通微信支付等各个领域。但这些,还不是让老爸决心马上学习智能手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听病友说再过几天,医院挂号要完全推广手机APP预约制度,逐步取消窗口挂号了。对于每周都要去医院取药的老爸来说,简直是急上眉梢,这不,才火急火燎地非要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回想起我小时候,家里使用最多的通讯工具就是书信了。正所谓“一封家书抵万金。”每每接到远在外地的两位姑姑寄来的挂号信,奶奶总是第一时间从邮递员叔叔手里“抢”过信来,攥在自己手里。转身回家就用剪刀小心翼翼地沿着密封线剪开,一点点打开姑姑折成心形或长矩形的信笺纸。密密麻麻的小字,总是能让奶奶瞬间化身“表情包”。只见,读着读着,奶奶一会儿欣喜地笑了,一会又若有所思,有时还会感慨万千……而我,则喜欢收集姑姑信封上贴的各式邮票,虽然已经盖章使用过了,可是但凡遇到了精美的邮票,我都会仔细地从背面蘸上水,慢慢地揭下来,然后平整地夹在厚厚的书里,仿佛崭新的一般去珍惜。
书信的速度毕竟很慢,有了急事,家里人也会使用电报。那时发一份的电报,记得要跑到市里唯一的电报大楼去“拍电报”,十分不方便。听妈妈说,电报是按照字数收取费用的,所以电报的内容往往都十分简练,惜字如金。正因如此,一般情况下,不到家中遇到十分火急或者遇到重大变故,一般不会“拍电报”的,反之,一旦接到电报,必知是大事。“姥病危,速归。”一封只有短短5个字的电报,却让我最深的一则、一则让妈妈深夜里收拾包裹跑去火车站的电报。
我上小学放暑假的时候,家中无人,只能跟着爸爸去单位“上班”。在爸爸单位,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电话机”。黑黑的碎料机壳,稳稳地“坐”在爸爸办公桌玻璃板最显眼的地方。拿起话筒拨号的时候,必须要将“转盘”中0-9的数字顺时针拨到右下角的小刻度上,然后“转盘”才会像汽车方向盘“回轮”似的慢慢地“返回”原位。有几次,我偷偷地想拨个妈妈单位的电话,几次都没成功,后来才知道,都是因为没有将数字拨到位,还害得我被爸爸数落。
到了90年代,整好赶上我中考,那时中考成绩首次可以通过电话查询了。为了能早几天知道考试成绩,妈妈整整提前2个月就开始托人从电信局里要到了一个安装家庭电话的名额,听说当时的“初装费”就抵上妈妈几个月的工资收入。就这样,我家有了第一步家庭电话,没想到以往只能在父母单位里见到的“高级”设备,居然有一天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记得妈妈对它很是“宝贝”,不仅给它订做了一套漂亮的蕾丝花边“衣服”,连听筒都“穿”上了好看的“花裙子”。
也是大约那个时候,爸爸有了他的“时髦”装备——BP机。虽然不是当时最高级的“汉显”(汉字显示)BP机,但小小的蓝色地板屏幕,别在腰间还是神气十足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找,瞬间化身一只就能“呗呗”发声的“电蛐蛐”。有时,家里有了急事,只听见妈妈拨打传呼台电话,告诉传呼小姐:“呼9229,给我呼10遍!”
到了90年代末,家中有人使用上了更为时髦的设备——“大哥大”。板砖似的的“身材”,现在看来十分笨重,但在当时它动辄上万元的身价,对比工薪阶层不过千元的月工资,“大哥大”无疑是“成功人士”的标志。它的出现,让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联系变得更为方便、快捷。无需像书信那样的漫长等待,无没了固定电话的不可移动、不会再有看到传呼机不停“呼唤”,可周围一时间找不到电话回拨的尴尬……“大哥大”真正实现了移动式通讯,也成为当今我们使用的现代手机的鼻祖。
进入千禧年后,通讯领域完全成为了手机的天下。手机款式上,既有直板手机的简洁,有翻盖手机的含蓄;生产厂商方面,既有质量过硬的合资品牌,也不乏独立自主国产品牌的冉冉升起;信号覆盖方面,出现了普通的GSM网和CDMA两种网络手机,人们的选择余地更大了;输入方式上,从传统的按键输入,到触屏插笔式的“妙笔生花”,满足着不同习惯人们的需求。
智能手机出现的您带虽短,但应用和发展却十分迅猛。从前面提到的“衣食住行”到北斗导航系统的迅速崛起;通讯网络从2G到5G网络的普遍使用;微信、QQ、视频聊天、网络会议……在强大网络的支持下,手机的各种功能的不断被研发、推广和使用,一时间仿佛找不到手机干不了的事情。通讯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已然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影响国家、百姓生活的一件大事,更是人民享受改革硕果的最好鉴证之一。
至于电影《手机》中的经典台词——这那里是手机?明明是手雷啊!玩笑之余,不妨当成一种社会现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