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前一年,我出生在红枫湖畔的一个苗族村寨。时间可真快呀,转眼已经41岁,人生过半,进入不惑之年,回想自己的成长、企业的发展、家乡的变化、以及国家方方面面的变化,那些经历过的,一幕幕在脑海中不断浮现……
与电结缘
从小时候记事起,村子里已经通电,但仅仅只是用于照明,并且大多家庭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所用灯泡功率不大,一般20瓦就足够了,除非办理红白喜事,才会在院子里换上100瓦的大灯泡,照得四处通亮。不过那时停电也是家常便饭,时不时还得在昏暗的灯火下做作业、或者听大人们讲故事,煤油灯三天两头还要派上用场,因此也成为了每家的必备品。
后来上小学,有篇课文印象深刻,其中一句:“有了电,多方便,电的用处说不完。” 也许就在那时,心里就埋下了一粒“种子”。1993年,初中毕业,达成所愿,顺利进入了红枫湖畔的贵州电力学校,经过四年的努力学习,1997年顺利毕业。对于我来说,有些事难以忘怀,那一年,香港回归,举国欢庆。那一年,我分配到贵州安顺发电厂,走上了工作岗位。临走前,还记得专业老师在楼下拿着大哥大打电话,心想我也要为我的大哥大奋斗去了……。
初入安电
1997年7月20日,我走出校门,来到了安顺发电厂,施工现场如火如荼,冷却塔、锅炉本体、烟囱等火电厂标志性建筑进入施工收尾阶段。同年一起进厂的156名年轻人,个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这是一个广阔的舞台,他们将在这里施展自身才华,大干一番事业。
两个月后,公司根据大家所学专业和特长,分别安排到运行、检修、燃料的主要生产部门。我分配到运行部电气运行五班,主要负责电气设备巡视检查和倒闸操作。我们班有5个人,班长比我大4岁,胖胖的,和蔼可亲,主值班员瘦瘦高高,是个技术控,他俩都在老厂干过,剩下我们三个副值班员都是“菜鸟”,所以上班没有操作的时候,我们就抓紧时间啃图纸、跑现场,尽快熟悉电气一次系统,弄懂二次回路控制原理。在师傅们的指点下,加上自身的努力,我们三人如期取得了独立当班资格,为即将开始的机组调试作好了充分准备。
随后,厂用系统带电、高低压辅机试转、机炉分步试转、系统调试,时间紧迫,工作充实。调试期间,遇到了很多问题,跟着施工单位和调试单位在解决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专业知识,也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西部开发 铸就辉煌
安电一期两台30万千瓦机组作为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工程之一,总投资30.31亿元,自项目启动以来,凝聚了很多老一辈电力人的殷切期待。1998年12月12日,在建设单位和全厂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安顺公司1号机组通过168小时试运合格,正式投产。1999年8月25日,2号机组建成投产,标志着一期工程建设完工,作为一名亲历者和见证者,心中感到无比自豪。
2001年11月25日,安电二期两台30万千瓦机组作为国家“西电东送第二批项目”和当时贵州省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5.13亿元,由香港中华电力投资70%,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投资18%,贵州省基本建设投资公司投资12%,由香港中华电力控股经营。
二期工程批复后,人员的培训工作随即开展,在公司安排下,部门立即从各班组抽调人员开展培训,为二期工程储备人员。1997年那会的小白,经过4年的打磨,如今都已经变成主力军。我已在集控主值班员岗位独立值班两年,对常规电气倒闸操作、发电机并网以及电气系统事故处理已经可以轻松应对。
到二期学习培训,和之前相比,班组开始实行单元制管理,每台机组标准配置主操3名、巡操3名,培训要求按全能值班模式开展,机、炉、电三个专业都要掌握。因此,对非本专业的学习,大家都下了苦功夫,上班期间,忙忙碌碌查系统看图纸、一会在除氧器层、一会在锅炉本体、一会在汽机零米,吃饭的时候也不忘聚在一起讨论交流,只为尽快熟悉系统设备,为下一步的机组调试打好基础。
有了一期的调试运行经验,二期的各项工作相对来说轻车熟路。进入调试后,工作进展顺利。2003年3月14日,二期3号机组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投入商业运营;2003年8月8日,4号机组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投入商业运营。
安顺公司四台机组投运后,对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及“西电东送”战略和促进贵州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创造了贵州电力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第一家引进使用W型火焰锅炉;第一座超百万火力发电厂;第一家使用石灰石—湿法脱硫环保设备和技术;第一家引进使用“DCS”分散控制系统设备和技术; 4号机组创国内30万千瓦机组整套试运行时间最短的新记录。
2002年,电改5号文出台,带来了电力企业体制性变革,厂网分开、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安顺公司划入国电集团,2004年更名“国电安顺发电有限公司”。沐浴改革春风,安顺公司生产经营顺风顺水,不断创造新辉煌。但发展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
抗冰保电 责无旁贷
2008年1月,长江流域持续出现特大风雪,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贵州等14个省同时受灾。贵州受凝冻影响,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倒杆倒塔,受损严重,凝冻造成各地人民群众交通中断、甚至有的停电停水,对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1月12日,安顺公司最后一台机组也被迫停运,抗冰保电形势十分严峻!
漫长的坚守,漫长的煎熬。四台机组停运后,安顺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行动,“抗凝冻、保民生”,做好设备保养维护,做好随时启动机组的准备。
2月7日晚上8时,当班值长终于接到省调命令:启动3号机组!随时待命的运行、检修人员立刻忙碌起来,启动前检查、锅炉上水、吹扫点火……全体干部职工群策群力,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机组正常启动。
2月8日夜班,我班3号机组人员全部到岗接班,圆满完成了3号炉升温升压,顺利交班。
2月9日7时38分,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3号机组成功并入500千伏电网,成为贵州电网受灾后首台恢复运行的30万千瓦机组,为省内灾后重建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月26日, 1号机组作为贵州省第二批恢复运行的机组,相继顺利并网,为广大受灾群众送去温暖和光明!
2008年的凝冻,对安顺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仅一期两台机组,就因凝冻停产1326小时,损失发电量6.69亿千瓦时,加上煤价开始上涨、利用小时数下降等原因,同大多数火电厂一样,安顺公司生产经营出现大幅亏损,由此,全体干部职工开始转变发展理念,挖潜增效,向管理要效益,拉开了公司扭亏增盈攻坚战的序幕。
节能环保 任重道远
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安顺公司一期两台机组脱硫项目被列入贵州省“十一五”期间限期治理的二氧化硫排放减排项目,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在2009年5月底前建成投运。虽然在生产经营上困难重重,但在原国电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安顺公司按照既定的节点和要求,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开展脱硫项目建设,分别于2009年5月23日和5月28日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圆满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积极履行了中央企业保卫蓝天碧水的环保责任。
2010年,为攻克机组先天设计上存在的不足,安顺公司2号机组开展首次A级检修,主要进行汽轮机通流改造、高压辅机变频改造、锅炉燃烧器改造、电除尘高频电源改造、循环水泵双速改造等20多个项目,在节能降耗和提升机组运行经济性上狠下功夫,鏖战130天后,2号机组一次启动成功并网,重大技改项目取得圆满成功,仅汽轮机通流改造一项,可降煤耗15克/千瓦时左右,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安全环保标准日益增高,安顺公司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完成了四台机组的电除尘增容和烟气脱硝工程建设,完成了四台机组脱硫旁路封堵,氮氧化物含量和烟尘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改造项目顺利通过贵州省环保厅验收,实现发电环保同步运行。
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
2017年11月28日,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合并重组,成立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集团包含煤炭、常规能源发电、新能源、交通运输、煤化工、产业科技、节能环保、产业金融等8大业务板块,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职工总数33万人,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火力发电公司、风力发电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新集团、新征程,安顺公司坚持以集团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狠抓安全环保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实施节能降耗改造,提升机组经济指标。2018年1月28日,3号机组通流改造完成,机组一次启动成功并网,最高负荷335兆瓦,经试验核定,降低供电煤耗13.17克/千瓦时。2018年11月5日,4号机通流改造后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试运期间,机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二期机组改造的优势将更加凸显,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
积极拓展供热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2017年底,通过改造,实现了4台机组可同时对外供汽的运行方式,向厂区附近的普定工业园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蒸汽。2018年1至6月,实现了供汽收入744万元。下一步,随着安顺经济开发区、镇宁经济开发区供热管网建成,安顺区域工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安顺公司供汽量将逐年增加,供热市场将不断扩大。
当然,目前安顺公司依然面临煤价高、来煤少、利用小时数低、电力交易让利、融资困难等多方面压力,但面对困难,我们只有迎难而上。
狭路相逢勇进者胜,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国家能源集团“1169”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贵州公司的带领下,全体安电人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打赢这场生存发展保卫战,共同重铸安电辉煌新未来!
主办单位:欢迎光临beplay彩票 网站运营:beplay体育在线官网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beplay体育登录官方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改革开放的前一年,我出生在红枫湖畔的一个苗族村寨。时间可真快呀,转眼已经41岁,人生过半,进入不惑之年,回想自己的成长、企业的发展、家乡的变化、以及国家方方面面的变化,那些经历过的,一幕幕在脑海中不断浮现……
与电结缘
从小时候记事起,村子里已经通电,但仅仅只是用于照明,并且大多家庭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所用灯泡功率不大,一般20瓦就足够了,除非办理红白喜事,才会在院子里换上100瓦的大灯泡,照得四处通亮。不过那时停电也是家常便饭,时不时还得在昏暗的灯火下做作业、或者听大人们讲故事,煤油灯三天两头还要派上用场,因此也成为了每家的必备品。
后来上小学,有篇课文印象深刻,其中一句:“有了电,多方便,电的用处说不完。” 也许就在那时,心里就埋下了一粒“种子”。1993年,初中毕业,达成所愿,顺利进入了红枫湖畔的贵州电力学校,经过四年的努力学习,1997年顺利毕业。对于我来说,有些事难以忘怀,那一年,香港回归,举国欢庆。那一年,我分配到贵州安顺发电厂,走上了工作岗位。临走前,还记得专业老师在楼下拿着大哥大打电话,心想我也要为我的大哥大奋斗去了……。
初入安电
1997年7月20日,我走出校门,来到了安顺发电厂,施工现场如火如荼,冷却塔、锅炉本体、烟囱等火电厂标志性建筑进入施工收尾阶段。同年一起进厂的156名年轻人,个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这是一个广阔的舞台,他们将在这里施展自身才华,大干一番事业。
两个月后,公司根据大家所学专业和特长,分别安排到运行、检修、燃料的主要生产部门。我分配到运行部电气运行五班,主要负责电气设备巡视检查和倒闸操作。我们班有5个人,班长比我大4岁,胖胖的,和蔼可亲,主值班员瘦瘦高高,是个技术控,他俩都在老厂干过,剩下我们三个副值班员都是“菜鸟”,所以上班没有操作的时候,我们就抓紧时间啃图纸、跑现场,尽快熟悉电气一次系统,弄懂二次回路控制原理。在师傅们的指点下,加上自身的努力,我们三人如期取得了独立当班资格,为即将开始的机组调试作好了充分准备。
随后,厂用系统带电、高低压辅机试转、机炉分步试转、系统调试,时间紧迫,工作充实。调试期间,遇到了很多问题,跟着施工单位和调试单位在解决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专业知识,也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西部开发 铸就辉煌
安电一期两台30万千瓦机组作为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工程之一,总投资30.31亿元,自项目启动以来,凝聚了很多老一辈电力人的殷切期待。1998年12月12日,在建设单位和全厂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安顺公司1号机组通过168小时试运合格,正式投产。1999年8月25日,2号机组建成投产,标志着一期工程建设完工,作为一名亲历者和见证者,心中感到无比自豪。
2001年11月25日,安电二期两台30万千瓦机组作为国家“西电东送第二批项目”和当时贵州省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5.13亿元,由香港中华电力投资70%,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投资18%,贵州省基本建设投资公司投资12%,由香港中华电力控股经营。
二期工程批复后,人员的培训工作随即开展,在公司安排下,部门立即从各班组抽调人员开展培训,为二期工程储备人员。1997年那会的小白,经过4年的打磨,如今都已经变成主力军。我已在集控主值班员岗位独立值班两年,对常规电气倒闸操作、发电机并网以及电气系统事故处理已经可以轻松应对。
到二期学习培训,和之前相比,班组开始实行单元制管理,每台机组标准配置主操3名、巡操3名,培训要求按全能值班模式开展,机、炉、电三个专业都要掌握。因此,对非本专业的学习,大家都下了苦功夫,上班期间,忙忙碌碌查系统看图纸、一会在除氧器层、一会在锅炉本体、一会在汽机零米,吃饭的时候也不忘聚在一起讨论交流,只为尽快熟悉系统设备,为下一步的机组调试打好基础。
有了一期的调试运行经验,二期的各项工作相对来说轻车熟路。进入调试后,工作进展顺利。2003年3月14日,二期3号机组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投入商业运营;2003年8月8日,4号机组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投入商业运营。
安顺公司四台机组投运后,对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及“西电东送”战略和促进贵州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创造了贵州电力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第一家引进使用W型火焰锅炉;第一座超百万火力发电厂;第一家使用石灰石—湿法脱硫环保设备和技术;第一家引进使用“DCS”分散控制系统设备和技术; 4号机组创国内30万千瓦机组整套试运行时间最短的新记录。
2002年,电改5号文出台,带来了电力企业体制性变革,厂网分开、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安顺公司划入国电集团,2004年更名“国电安顺发电有限公司”。沐浴改革春风,安顺公司生产经营顺风顺水,不断创造新辉煌。但发展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
抗冰保电 责无旁贷
2008年1月,长江流域持续出现特大风雪,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贵州等14个省同时受灾。贵州受凝冻影响,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倒杆倒塔,受损严重,凝冻造成各地人民群众交通中断、甚至有的停电停水,对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1月12日,安顺公司最后一台机组也被迫停运,抗冰保电形势十分严峻!
漫长的坚守,漫长的煎熬。四台机组停运后,安顺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行动,“抗凝冻、保民生”,做好设备保养维护,做好随时启动机组的准备。
2月7日晚上8时,当班值长终于接到省调命令:启动3号机组!随时待命的运行、检修人员立刻忙碌起来,启动前检查、锅炉上水、吹扫点火……全体干部职工群策群力,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机组正常启动。
2月8日夜班,我班3号机组人员全部到岗接班,圆满完成了3号炉升温升压,顺利交班。
2月9日7时38分,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3号机组成功并入500千伏电网,成为贵州电网受灾后首台恢复运行的30万千瓦机组,为省内灾后重建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月26日, 1号机组作为贵州省第二批恢复运行的机组,相继顺利并网,为广大受灾群众送去温暖和光明!
2008年的凝冻,对安顺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仅一期两台机组,就因凝冻停产1326小时,损失发电量6.69亿千瓦时,加上煤价开始上涨、利用小时数下降等原因,同大多数火电厂一样,安顺公司生产经营出现大幅亏损,由此,全体干部职工开始转变发展理念,挖潜增效,向管理要效益,拉开了公司扭亏增盈攻坚战的序幕。
节能环保 任重道远
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安顺公司一期两台机组脱硫项目被列入贵州省“十一五”期间限期治理的二氧化硫排放减排项目,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在2009年5月底前建成投运。虽然在生产经营上困难重重,但在原国电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安顺公司按照既定的节点和要求,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开展脱硫项目建设,分别于2009年5月23日和5月28日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圆满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积极履行了中央企业保卫蓝天碧水的环保责任。
2010年,为攻克机组先天设计上存在的不足,安顺公司2号机组开展首次A级检修,主要进行汽轮机通流改造、高压辅机变频改造、锅炉燃烧器改造、电除尘高频电源改造、循环水泵双速改造等20多个项目,在节能降耗和提升机组运行经济性上狠下功夫,鏖战130天后,2号机组一次启动成功并网,重大技改项目取得圆满成功,仅汽轮机通流改造一项,可降煤耗15克/千瓦时左右,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安全环保标准日益增高,安顺公司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完成了四台机组的电除尘增容和烟气脱硝工程建设,完成了四台机组脱硫旁路封堵,氮氧化物含量和烟尘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改造项目顺利通过贵州省环保厅验收,实现发电环保同步运行。
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
2017年11月28日,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合并重组,成立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集团包含煤炭、常规能源发电、新能源、交通运输、煤化工、产业科技、节能环保、产业金融等8大业务板块,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职工总数33万人,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火力发电公司、风力发电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新集团、新征程,安顺公司坚持以集团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狠抓安全环保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实施节能降耗改造,提升机组经济指标。2018年1月28日,3号机组通流改造完成,机组一次启动成功并网,最高负荷335兆瓦,经试验核定,降低供电煤耗13.17克/千瓦时。2018年11月5日,4号机通流改造后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试运期间,机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二期机组改造的优势将更加凸显,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
积极拓展供热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2017年底,通过改造,实现了4台机组可同时对外供汽的运行方式,向厂区附近的普定工业园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蒸汽。2018年1至6月,实现了供汽收入744万元。下一步,随着安顺经济开发区、镇宁经济开发区供热管网建成,安顺区域工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安顺公司供汽量将逐年增加,供热市场将不断扩大。
当然,目前安顺公司依然面临煤价高、来煤少、利用小时数低、电力交易让利、融资困难等多方面压力,但面对困难,我们只有迎难而上。
狭路相逢勇进者胜,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国家能源集团“1169”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贵州公司的带领下,全体安电人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打赢这场生存发展保卫战,共同重铸安电辉煌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