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电黄金埠发电公司树立新理念、拓展新优势、挖掘新潜力,依靠管理技术创新,立足自身机组现状,以“配煤掺烧”为突破口,打了一场漂亮提质增效攻坚战。累计掺烧市场经济煤种155.90万吨,其中掺烧中、高硫煤种90.16万吨,掺烧比例达65.9%,节约燃料成本6000余万元。
开发渠道,分类采购。该公司坚持煤种分类采购降本,不断开发采购渠道,优化高低热值、高低挥发分类品种,确定了加大低热值经济煤种掺配比例的源头降本方案。采购人员跑市场、下矿山,寻找经济煤种。运用电子竞价平台,多轮次议价,最大限度降低各品类煤价。跟踪每日到煤量,确保到货执行率。同时坚持煤矿直供,分批次冻结中间贸易商,从源头控制供应商注册,减少中间贸易商,提高直供率,直接与煤矿谈判,建立直供渠道。对于付款问题,建立供应商评价机制,对质量、数量、价格、服务等内容进行评价,得分高的及早付款,并实施电子票据化的结算力度,电子票据结算比例达80%以上,有效的降低了财务成本。
调整模式,经济配煤。公司上下以经济掺配为原则,制订入炉煤经济配方,通过“掺配、试烧、优化配方、再试烧”的持续改进方案,不断优化配方,确保了配煤的经济性和适应性。为使采购的煤种通过掺配,体现出高热值的适用性和低热值的经济性,在入厂煤高低热值差增大的情况下,坚持“配前分析、配后分析,精细掺配”的方法。加强现场管理,严把来煤第一道关,把火车、汽车来煤分类定点存放,摊平压实,防止氧化、自燃、风损、雨损,坚持先进先出的使用原则。安装改造防风抑尘网,及时调整破碎、筛分设备,使2mm以下入炉煤的颗粒度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加强对进厂煤的分析化验,煤质化验人员对各种来煤样品加班加点化验,给“配煤掺烧”工作提供了准确便捷的数据支持;细心调整混配掺烧程序,合理控制氧量、床压、一二次风配比等操作,把入炉煤热值稳定在200大卡波动区间,实现效率、安全、经济、环保等指标的优化。整个“配煤掺烧”过程,从采购、入厂、储运、化验到掺配、燃烧、测定、优化,各项工作环环紧扣、稳步推进。并且,针对煤质不合格以及掺配异常等突发情况还制订了应急处理预案,加强了风险防控,
多措并举,成效显著。为了解决在“配煤掺烧”中出现的问题,该公司还成立了“配煤掺烧”项目攻关小组,每周定期开展“配煤掺烧”课题、项目攻关活动。建立各小组责任体系,每次锅炉停炉检修过程中,组织各专业人员分片包干对炉膛内所有受热面、风帽等关键部位进行检查、验收,为下一步优化运行调整和配煤方案调整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多项举措的实施,全流程的改善,逐步建立了项目持续改善机制、多部门问题解决机制、关键指标日跟踪机制,并创新性地建立了煤种分类采购策略、经济掺烧模型、低床压低氧量经济运行模式,现场达到了分类堆放、梯形堆存、来煤即配的要求,实现了燃煤成本的大幅降低。同时,通过狠抓稳定入炉煤指标关键环节,实现了锅炉的长周期稳定运行,促进了综合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