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风电> 国内新闻

盐城“风光”驱动绿色产业 海上风力发电加速崛起

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24-12-12 10:32:20 作者:梅剑飞 华钰 张文婧

  12月10日,一望无际的黄海之滨滩涂上,一座座风车,在海风吹拂中、日出阳光照射下,转动的叶片弹射出“金光”。

  今年1—10月,盐城新能源累计发电量207.11亿千瓦时,占全省新能源发电量的24.08%,占全市社会用电量的六成。截至10月底,盐城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548.19万千瓦,其中风电占比超六成,而在风电中,海上风电又占据近六成。盐城已形成全国最大规模的海上风电产业集群,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运维服务等环节于一体的海上风电产业链。

“海风”如何变成“绿电”

  在大丰沿海滩涂上,巨大的风车林立,银白色的叶片随风转动。从港区乘船往浅海前行,极目远眺,一排排海上“大风车”蔚为壮观。

  在盐城国投集团国能大丰h5#海上风电场,长90米的叶片不停转动,发出阵阵呼啸声。“每转一圈,每台风机就能发10度电。”工作人员蒋晓松指着风车说:“风向稳定、风速大,最适合发电。”

  盐城拥有582公里海岸线,“风光”资源丰富,年均光照时间约2280小时,在海上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达每秒7.6米,风机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超3000小时,是全球最具开发价值的海上风场之一。

  国能大丰h5#海上风电场项目由盐城国能公司投资开发,场区中心离岸距离约67公里,规划海域面积3.76平方公里,装机容量206.4兆瓦。今年以来,32台6.4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共发电5.45亿度。

  “海风”如何变成“绿电”?盐城国能公司工程师介绍,每台风机机舱顶部,装有激光测风雷达,实时监测风速、风向,并下达指令给风机偏航系统。当偏航系统收到指令后,转动机头到指定方向。在接收到“开桨”指令后,叶片由与叶轮旋转平面垂直方向转为预定角度,叶轮开始旋转至固定转速。“叶轮通过传动轴带动发电机转子转动,在发电机内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风动能到电能的转换。”

  风机产生的电流,沿电缆进入塔筒中的变压器,电压从690伏升到35千伏,再经由海底电缆汇集到海上升压站,升至220千伏。电流通行海底电缆,在海堤登陆,通过电力塔抵达陆上集控中心,接入设备、进行分流。一家能源企业的集控中心里,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最终,海上风电场的大部分电力源源不断输送至国家电网,少部分用于场区日常使用。

  海上风电场投资规模庞大、开发技术复杂。盐城科学有序推动绿电资源系统化、规模化、集中化开发,已集聚国家能源、华电、国电投等新能源开发央企。

  根据规划,盐城地区尚有近海600万千瓦、远海超2000万千瓦海上风电和450万千瓦海上光伏待开发。

风车设备产业集聚

  一边是海边转动的风车,一边是生产风电设备的产业在盐城遍地开花。

  记者采访中发现,一台风机由机舱、叶轮、叶片和塔筒等组成,总共需要上万个零部件、300多家一级供应商,其中大部件基本可在大丰配齐,关键部件多数能在盐城找到供应商。

  许多“大风车”的风机叶片、塔筒来自金风科技,风车电机来自江苏中车。

  盐城支持风电链主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风电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集聚,已形成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运维服务”的风电全产业链,海上风电整机产能约占全国40%以上。

  “盐城海上风电建得多、建得早,有经验,我们在这里发展已形成产业链。”金风科技集团总工程师翟恩地表示,金风科技作为整机商,要设计风机系统的所有子系统子部件,给制造商提供图纸,目前共有300多家上游供应商。

  金风科技在大丰投资建设了实验中心,拥有国内风电行业唯一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全球最大的风电试验平台,上海电气风电全功率平台也坐落盐城。

  “现在,我们出口机组容量占全国风电机组总出口总容量近50%。”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宁海峰表示。

  不久前,由中国中车研制的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功率漂浮式风电机组在中车射阳基地下线。“启航号”20mw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风轮直径达260米,扫风面积53100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单机年输出清洁电能可达6200万千瓦时,能满足约3.7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其半潜式漂浮平台加系泊系统技术,可以将风力发电拓展到更为广阔的深蓝远海。

  12月2日,记者走进江苏天能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巨型塔筒目不暇接、单桩基础宛如卧龙,技术人员正手持焊枪进行产品合龙,加紧赶制即将发往卡塔尔油气钻井平台的大型管桩。“我们将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确保公司在大型海上风电管桩和塔筒制造技术始终处于领先位置。”公司董事长张如前说,二期技改项目已竣工投产,可实现年综合产能20万吨、产值20亿元。

  随着新能源发电规模不断壮大,新能源“看天吃饭”的间歇性、波动性对电网的影响越来越大,也给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新机遇。业内人士透露,新型储能因其具有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等特点,也迎来了发展黄金期。

绿色资源形成循环

  国网盐城供电公司发展部主任胡桂荣表示,“海上风电并入电网后,汇入不同走向的输电线路,到达各自的电力枢纽站,再经过多次‘转车’,输入千家万户。”

  数据显示,2023年,盐城海上风电生产148.07亿千瓦时“绿电”并网。其中,121.6亿千瓦时在本市消纳。滨海县海域的3个海上风力发电场,装机总量达110.18万千瓦,每年发电30.79亿千瓦时,达到该县全社会用电量的95.6%。

  “在大丰区,这个数据为70.24%。可以这样理解,海上风电场生产的绿电,其中一部分又输给了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相当于形成了循环。”盐城市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说。

  蓝天白云下,一排排白色风车迎风缓缓转动。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一番周转,又注入企业生产环节。

  在大丰港、射阳港和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区试点建设进程中,正在进行深刻而广泛的绿色变革,这样的绿色循环,已渐成气候,不少企业基本实现绿色能源自发自用。

  在大丰港零碳产业园碳谷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表示,通过先进的数字化能碳管理平台,已在园区内实现绿色电力溯源认证,确保园区内的绿色电力使用具有可追溯性。

  “稳定、可溯源的绿电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竞争优势,我们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打造国际合作产业项目承载区、绿电绿证交易先行区和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江苏碳智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韩亚西介绍,园区将风电、光伏等绿电汇集输送至企业,形成可溯源绿电供能。

  “海上发电为园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天润大丰6.95万千瓦风电项目进入最后调试阶段,预计年底正式并网发电。国信85万千瓦、三峡8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等项目,计划在2025年全面投产,为零碳产业园实现100%绿电使用打下坚实基础。”大丰港零碳产业园工作人员说。

  “滨海港片区现有风电装机容量185.3万千瓦,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1060万千瓦。”滨海港片区相关负责人说。据了解,该产业园区通过沿海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3万亩盐田光伏铺设等方式,已具备对片区29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产业项目全部供给绿电资源的能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 华钰 张文婧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