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丈夫是一名军人,转业前每次到部队探亲,与官兵们在一起生活,我都很开心。如今,丈夫转业到地方上班,并且成为一名扶贫干部,每次与同事们聚会,谈起老公,大家都会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那时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一人扶贫全家光荣!
我和丈夫结婚十年有余,他转业前那些年,我们俩在一块的日子不过一年。当时,几个要好的同事常常说我自找苦吃,嫁给一个军人。如今,有人说我很幸福,嫁给了一个扶贫干部。但谁又能知一个人带两个未成年孩子的辛劳!我也有高兴,就是丈夫从扶贫村回家的时候,他带孩子,我可以腾出时间收拾家务,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
但我丈夫总是回不了家,有时我给他发视频,看见许多同事在他房间一起加班。以前别人说当军嫂难,如今要我说,做扶贫干部的妻子同样难。
事实上,我不能拖丈夫的后腿,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把家里的事做好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丈夫总是对我说,他小时候家里很穷,穿的衣服是补丁摞补丁,吃的饭菜是红薯面窝窝头,到了冬天来不及加热,硬的啃不动。那时他发誓要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高中毕业他参军,到部队后他进步很快,成为一名党员,最后成为一名干部,这都是在党的培养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共产党,他不可能来到城市生活,并且有了一份家乡发小羡慕的工作。他不能忘党恩,所以要服从组织安排,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工作,是他当下迫在眉睫要做的事。
加入扶贫队伍,他很自豪,也很高兴。每次我们和朋友聚在一起时,大家都爱听老公讲他扶贫的事,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他曾给我讲村里一个家庭收入不高的一户人家,村组织认定他为贫困户,他死活不当贫困户,并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致富目标,实现入党的愿望,那个村民叫郝拴狗。在识别贫困户时,郝拴狗一家三口人。儿子一岁的时候,老婆离家出走又改嫁。他一边照顾老母亲,一边带孩子,生活十分艰难。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老母亲已是70多岁,孩子也长大成为在县城寄宿的高中生。拴狗因照护母亲不能外出打工,仅靠种田收入养活一家人,日子过得很是困难,村组织把他家识别为贫困户,在征求他本人意见时,他拒绝了,他要求入党。他也经常说,孝顺父母是他应该做的,把孩子养大是他自己的事,在党的阳光沐浴下,他有能力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时间是最好的见证,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儿子考上大学、入了党,他本人也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并任村组组长。当时听后,感触很深,幸福生活是自己奋斗出来的。我很喜欢听丈夫讲扶贫的事,家人也喜欢听丈夫讲扶贫故事,每当故事在耳边响起,感觉丈夫很温暖。丈夫扶贫期间,尽管我们聚少离多,但我感到丈夫永远都在我身边,爱并不遥远!
一次,送儿子到培训班后,我正在给女儿洗澡,丈夫打来电话,我腾不出手,就用肩膀和脸颊夹住手机接听。我很想跟丈夫多聊一会,又怕孩子着凉。“你也不找个合适的时间打电话,我正给女儿洗澡呢!”
“爸爸,妈妈正给我洗澡,你等会儿给我们打电话,我都好长时间没见你了。”丈夫听到我和女儿的声音后说:“过一会儿开会,时间可能很长,不影响你们休息了,我改天再给你电话。”丈夫事很多,我哼了一声不高兴地挂了电话。
我继续给女儿洗澡,与女儿聊天。看着女儿调皮可爱的样子,我突然想到自己在寂寞的时候还有儿子和女儿陪伴,而他呢?我后悔不应该那样对丈夫,丈夫很苦很累,有家不能回的痛谁能知道?我作为妻子应该支持他、理解他。
2020年疫情发生后,丈夫大年初五就离开了家,第一时间奔赴防控第一线。入村后,他及时会同村“两委”科学调度、有序推进,与疫情赛跑,并紧扣外防输入、内控扩散的总要求,设点布控、细致摸排、多方协调防控物资,确保了疫情防控责任在第一时间扛实、工作在第一时间落实。丈夫在部队服役时就曾多次参加过抗震、抗旱、抗洪救灾等应急救援战斗。驻村抗疫期间,他充分展现出一名退伍军人的优良作风,通过微信向村干部、党员宣传参与救灾期间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号召村民主动参加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让疫情防控工作深入人心,把安全防范落实到家家户户。当我看到《陕西日报》第一版刊登丈夫先进扶贫事迹时,我的眼泪模糊了双眼,我为他高兴,我感觉到我很幸福,我觉得我们的爱无处不在。
女人不是缠树的藤,作为军嫂也好,作为扶贫人妻子也好,就要有忍辱负重的牺牲精神。既然选择了他, 那就要爱他的职业和他的事业, 并且把他顾上或顾不上的事情全放在心上, 尽量地多为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在本职岗位上履职尽责,为国家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那时那刻,我感到做扶贫人的妻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即便过去受了很大的委屈,现在回想起都是幸福美好的!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后,丈夫要求我与他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他告诉我,贺塬村经过一茬茬扶贫干部努力帮扶,变化很大。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到今天的天蓝地干净;从乡村土路到今天街道水泥路面,夜有路灯;从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到今天集中安放集中处理;村民从过去人均年收入不过千元,到目前户户都有产业年收入过万元等系列变化,处处彰显着扶贫的成果。并告诉我在他驻村扶贫期间,从一般村民到商人,从在职公务人员到一些企业家,他们得知贺塬村贫困现状后,踊跃参与到贺塬村扶贫工作中,村民与村民之间、扶贫干部与村民之间、驻村干部与驻村干部之间、帮扶人与被帮扶人之间的故事枚不胜数,感人至深。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新时代精神。他们的心是热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行为也是感人的。工作之余,丈夫有心记录了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创作《贺塬红》书出版发行,虽然是一些小故事,却反映的都是扶贫干部的真心实意,一心为公的精神。听后他讲的扶贫故事,看后他写的书,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深深感到丈夫对我的爱就在他的行动中,不管我相距有多远,我始终觉得他就在我身边!
正如《中国扶贫》杂志总编辑文炜给《贺塬红》作序中说:“我们生逢一个壮阔的时代,共同见证、参与了人类历史亘古未有的脱贫攻坚,自然就生发出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感与责任感。我十分确信,若干年后,当我们再回首,往事绝不会如烟,那些奋斗那些汗水那些感动,定会穿越时空,化作永恒。”当前,我要学习扶贫精神,学出对党的爱,学出工作职责定位来,学出干工作的方法,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把公司的每一件事办成让组织放心的事。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军嫂,还要做扶贫人的妻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