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在施工一线,穿梭于框架之间,他躬耕不辍、挥汗如雨。黝黑的皮肤是烈日给予的勋章,他在冰冷的钢筋水泥中,用汗水浇筑火热的人生。
为什么会变成别人眼中的“一线铁人”,他说,这是电建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使命与价值……
铮铮铁汉,稳!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丁亥年夏天,包随长来到了水电九局,辗转于黄金坪、正安、澄城等多个项目部。在项目上,工作中的包随长像打了“鸡血”一样,工作和生活时刻交融在一起,不分彼此。哪个标段遇到了难点,他就一心坚守在那里寻求解决方法,饭都顾不上吃。
“多临一线,从小事做起”是他的行动准则,“亲力亲为,苦干实干”是他的工作常态,“稳扎稳打,砥砺前行”是他履职的承诺。“与其说一千个、一万个道理,不如踏踏实实地去做好一件事”,他常常说这句话。
沉稳的包随长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打无准备的仗”。2020年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向来提前做好准备的他措不及防。作为陕西正大澄城项目负责人之一,他在统筹安排做好项目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想方设法推动项目施工生产进度。
受疫情影响,部分管理人员、工人不能及时复工复产,设备物资不能进场,造成人员工作任务量增加、材料供应不足。为解决难题,他积极与职工沟通协调,做好安抚工作,取得在岗人员的理解与支持;多次与当地政府沟通,协调本地劳动力投入到施工中;在当地对企业进行多方询价,全力解决材料供应难题。
无论在项目一线,还是在协调路上,他就像一个永远也打不垮的战士,没日没夜在奋斗着。熟悉他的人,对他的评价除了“干起工作不要命”,还有就是给人踏实、稳重的感觉。
乡村振兴,冲!
农牧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要实现农牧业农村现代化,就必须要大力扶持新型农牧业的发展。水电九局积极响应了国家支持发展新型农牧业的号召,目前承建陕西正大新型农牧产业综合示范项目(一期)、正大澄城县100万头生猪产业化(一期)工程。
陕西正大项目是新型农牧业产业脱贫、振兴项目,包随长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明确工期目标,制定周密的阶段性工期计划,并严格要求,确保目标实现。对待施工进度的各项推进工作始终保持“稳、准、狠”,每天在施工一线就如同行走于工地间的“移动图纸”和“找茬”达人。
在包随长的带领下,项目部职工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各个单体的建设任务。在施工过程中,因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点多面广的施工难点,包随长总是对同事开玩笑的说:“要不一起加个班、熬个夜,体验一下昼夜交替的魅力?”那份对工作的激情并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丝毫的减弱。
目前,陕西正大长武一期工程项目建筑的公猪站、公猪站洗消中心、育肥三场、育肥洗消中心均已完工并移交业主,剩余工程计划8月底前全部完工。陕西正大澄城一期工程项目建筑的平定配套三场、四场主要完成了多个饲养车间的主体浇筑、漏缝板及主钢构安装、墙背回填碾压等项目,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建设迈出一大步。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项目超级工作狂”包随长带领大伙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正步履铿锵。
铁汉柔情,绵!
“真正的劳动者,没有假期,虽然生活苦,但依然要仰望幸福”,望着繁忙的施工现场包随长常说道。在其他家庭阖家团聚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打点着简单的行李,带着父母的嘱托、妻儿的期盼,离开了家乡,来到了施工一线,又开始了新一年紧张繁忙而又辛苦的工作。
常年扎根于一线的包随长感慨道:“这些年忙于工作,经常无法和家人团聚,感觉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因为工作原因,他常年在施工一线,回家成了奢望,以至于父亲去世前,都未能在父亲的病床前好好尽孝。“自古忠孝两难全,虽然父母妻儿是我的家人,但公司职工也是我的家人,亏欠的地方只有以后在生活中慢慢弥补了。”他有些哽咽说道。
可爱聪慧的女儿包果果是包随长心里的“白月光”、“开心果”,和女儿视频通话时,他总是细心询问女儿的生活、学习情况,逗女儿开心也是他工作之余最开心的事情,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仿佛看见了这个西北汉子铁面无私背后的“似水柔情”。
不仅仅是对待家人,连职工都说,“他身上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就像生活中的朋友。”包随长既是大家工作中的良师,又是生活中的益友。
对待年轻人,他就像老大哥一样和蔼可亲,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在工作上,他总是秉持“严于律己、严于律人”的锤炼作风,如严师般教授身边人研究规范和学习各种资料,项目部职工还给“时而亲切、时而严厉”的他取了一个外号“温柔包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脚踏实地、精益求精,这就是包随长,也是千万工程人的缩影。把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国家,他和每一位电建人一样,用责任和担当坚守一线,在乡村振兴事业上不知疲倦地奋斗着。
长期坚守一线的包随长(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