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规划建设> 企业

【一带一路故事】结缘十年 感受变迁

电建海投公司 发布时间:2022-03-04 09:10:21 作者:宁海龙 陈霞

230KV输电线路在山间林中穿梭,生机盎然的移民新村簇新敞亮,干净卫生的净化水源源不断……回想起10年前刚与南欧江结缘时的点滴,眼前的面貌令陈霞感慨万千。

2012年,陈霞一毕业就加入了南欧江流域发电有限公司,投身到“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南欧江7座电站的建设当中,陈霞负责移民生计恢复工作,天天奔波于各电站,与老挝政府及当地百姓打交道,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那时电站还处于建设期,条件艰苦,进出村庄的道路一到雨季就会打滑积水,手机没有信号,用电断断续续,2016年电站相继投产后,新建的移民新村,家家围起了小院,水、电、路通到户,还配套建有学校、医务室等公共设施,条件越来越好,人口也越来越多,给当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霞讲到。

陈霞告诉我:“十年跨越,感受最深的是路”。

那时进入五级电站卡那村,唯一的交通方式就是坐船,一只船只能坐2个人,船桨靠人工滑动,人坐在上面晃动的厉害,2小时的行程,坐在船上根本就不敢动弹,生怕失去平衡摔个跟头。

如果你运气不好,半路上遇上下雨,不仅要淋成落汤鸡,还得冒着危险用瓢舀水,以免船只渗水太多,出现危险。

电站开建后,50多公里的石渣路从县城修到村里,公司还聘请专业队伍,每年维护保养,路从未断过,半小时就可以到达孟三潘县城,出行非常方便。

电站投运后,公司结合卡那村日照充足、雨水充沛的气候优势,在移民村附近规划好了茶园,提供茶苗并引进种植技术,带领村民科学种植,脱贫致富,村民的日子是越过越好。

除了路,还有通讯。陈霞说:“之前村里通讯条件差,天气预报接受不及时。常常遇到河水突然猛涨,村民在江里捕鱼的小船和渔具被冲走,几天之后才知道是上游下了暴雨。如今整个南欧江流域奸成了南欧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水文站、雨量站,暴雨前村民们都会提前接到通知,有足够的时间转移小船和渔具,再也不用担心被冲走了”。

从四面透风的茅草房到红瓦白墙的吊脚楼,陈霞又给我讲了一个移民变迁的故事。

小学老师沈德安(Saeng duen)女士就是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家住南欧江一级电站的惠娄村。老房子是茅草屋,全家靠天种稻谷,年成不好时,饭都吃不饱。近几年,公司在这里修电站,建了移民村,家家户户围起了小院,有的做起了生意,有的在电站上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陈霞告诉我:“2012年她就认识(Saeng duen)沈德安老师了,当时她还没成家,在村小学教书,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皮肤晒的黝黑。如今,已是2个小孩的妈妈,丈夫买了车跑起了运输,家里还开了一个小卖部,日子过的热热闹闹。2019年时,沈德安(Saeng duen)老师还接受过广西电视台《家在青山绿水间》《澜湄花正开》摄制组的采访,上过中国电视台,是大家眼中的红人”。

前几天,陈霞到南欧江二级电站的哈克移民村去回访村民饮用水使用情况,正好遇见苏拉蓬一家在拉水。她告诉我:“之前村民喝水只能购买桶装水,一桶要花费6000基普(折合人民币4元左右),遇上高温天气,一个月需要20桶以上。对于当地村民来说,喝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2021年,哈克村被选为澜湄合作饮水示范项目试点,由中国政府出资,对旧取水点和管路进行改造,并新建了一个取水点和一条管路,配套净水设备,集中净水处理。现在,苏拉蓬只需步行两分钟,便可以到达供水点,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经过净化的干净水,再也不用买水喝了,彻底告别了用水贵、用水不卫生的日子!。

“如今,水轮机轰鸣,发电机组飞转,南欧江上7座电站,21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点亮着老挝人民万家灯火。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电站、铁路等把中国和老挝紧密的连接起来,不仅实现了共同发展,还加强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我能有幸参与到其中并见证其发展与变迁,我感觉很自豪,很幸福。”陈霞讲到。

上一个: 春天里的领跑者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