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规划建设> 企业

在大湾区燃起电建“青春火”

水电一局 发布时间:2022-06-06 10:39:29 作者:伊亮年

深圳前海,南抵港澳,北攘东莞滨海湾新区,是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对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融合发展有一定现实意义,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

高楼鳞次栉比,路上人如潮汐,由水电一局承建的深惠城际轨道交通项目鲤鱼门站就藏身于此。作为珠三角轨道交通网的重要构成部分,深惠城际轨道将成为珠三角东部环线之一,对深莞惠一体化建设、带动珠三角东部增长引擎都具有重大意义。

鲤鱼门站的南北两侧紧挨高架桥,东西两侧分布着高压电力隧道、排水管、关口渠、高层建筑以及平南铁路。“要想进场,只能让铁路停运。”地处环境的复杂,也决定了将来工程建设的“坎坷”。几乎每一位看过现场的人都“顿觉头痛”。

“怎么办?这块硬骨头怎么啃?”成了这个平均年龄不足29岁的年轻团队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初试“牛刀” 扭转局面

施工进场困难,前期进度迟滞,对外协调效果差,没有项目驻地,整个项目人心浮动……如何尽快摆脱“内忧外困”的窘境,是项目负责人常洲面前最大的难题。

“没有与生俱来的困难,只因大家还不够拼。”春节后,常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项目班子对施工组织、工序矛盾、内部管理、外部协调等进行认真梳理和研判,“如果不能在今年6月前完成封路任务,整个项目就会陷入被动。”

面对巨大的工期压力,常洲果敢“动刀”项目管理,将制度化管理作为“利器”,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围绕站点封路任务目标和封路后的施工任务进行分解形成清单,内容涵盖至各个细节,项目部全员纳入考核,内容包括考核指标、期限、权责、奖罚措施等,精准度、精细度极高。

除此之外, 形成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项目部不作为、慢作为行之有效的“会谈”制度。因受内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工期滞后,迟迟不能实现封路。针对已经形成的清单,项目部开展每日“早会”,要求人人提建议,逐项逐人进行完成汇报和问题分析。优化管理、建章立制、奖罚分明、实事求是,被动局面由此扭转……

融入属地 以“深”为家

鲤鱼门站位于南山区怡海大道中段,属前海合作区有名的三条主干道之一,贯穿整个前海,连接宝安、南山、前海。该路段定义为城市快速主干道,为路经前海的最优交通选择之一,一旦封路将意味失去交通功能,如何找出最优交通绕行方案、如何快速完成施工围挡进入施工正轨成了这支年轻团队发挥作用的关键制约点。

面对复杂的外部情况,项目分管前期工作的伊亮年多次召开项目部交通疏解专题会议,带领技术人员实地进行考察,试图找出最优方案,并不断与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征得最终批准。“真正感受到了推销员的不易。”项目总工程宇笑道。

项目部还提出“所有人统一思想,抓住重点,主动出击”“让青年走上街头、走进人群”“党支部要做好对外协调人员的培训”策略。为确保“封路不影响交通出行”,项目人员纷纷奔赴周边小区,与社区形成共建结对,同时配合交警部门疏导,保证早晚高峰时期路段顺畅;青年突击队到各个路口进行交通指挥,保证过往车辆不绕路、不走错。同时,项目党支部就对外沟通协调进行专项培训,保证在对外联络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央企职工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最终,水电一局深惠城际项目靠自己的智慧和踏实赢得了交警部门和前海管理局的认可。5月10日成功完成施工场地全封闭,夺取了施工“主战场”。这一仗的胜利,不但节省了项目工期,更是为下一步团队施展拳脚提供了平台。

学干结合 建设“青”工程

2021年11月,一群有青春、有梦想的年轻人奔赴大湾区,深惠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团队正式成立。通过一段时间的证明,业主和平台公司赞叹道:这个团队不同以往,这是一个不仅年轻而且有想法、有执行力的团队。

随着项目逐步推进、走上正轨,项目部创建“青年突击队”,围绕项目生产、经营、管理和攻坚克难、创新创效,积极开展各种学习交流的文化活动,旨在强化“青”字号工程建设,打造工作业绩一流的青年集体。

这个团队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虽然是初次面临城际铁路施工和双模大盾构项目建设,项目部采用“请进来”“跑出去”的方式对标其他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同时为加快对年轻员工的培养步伐,项目部坚持开展“职工夜校”,形成传、帮、带,提高职工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也使新员工们更快适应岗位,融入集体。毕业不到半年的新员工王超,目前已经能结合图纸处理现场问题独当一面,成为了技术部骨干力量之一。

凝聚青春 点燃“电建火”

“敢担当,勇争先”是水电一局城际轨道交通项目青年突击队最直接的写照。年初,在面对前期工程严重滞后及疫情影响,青年突击队无所畏惧、毫不退缩,直面“急、难、险、重”的施工任务及各类技术难题,主动出击,积极协调场地、仔细研究图纸、分析工程重难点、制定施工方案。

“我是青年突击队队长,这是我的责任,组织让干啥就干啥,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在徐博看来,这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多年来一直奉行的铁的原则。也正因如此,徐博大学毕业后在工地上一干就是八年。每天六点半准时到达工地,比别人起得早、归得迟,没有节假日,徐博却八年如一日,从未说过苦。

“舍小家,顾大家”是这支项目青年突击队最真实的写照。一心扑在工作,陪伴家人的时间也就屈指可数。作为项目“领头羊”,常州白天要频繁穿梭于各施工现场和“跑外”,晚上要抽空对施工进度及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解惑与部署,几乎没有留给自己和家人的时间。偶尔和女儿的视频通话,听着那头“爸爸,我想你了!”心里头也不是滋味,可是转头又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电话和对孩子的牵挂,投身工作。

类似的例子太多太多。项目副书记伊亮年刚刚新婚,就马不停蹄回归岗位,同事们打趣:“差点连婚都结不完了”,一句看似简单的玩笑话,背后隐藏了多少辛酸;安全总监闫磊鹏本该多陪陪正坐月子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双胞胎女儿,可为不影响项目进度,只得提前返还工地;有的同事生病了却“轻伤不下火线”,依然带病坚守施工现场……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在这个年轻团队身上,看到的是“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电建精神。水电一局深惠城际轨道交通项目部正以积极昂扬的姿态迈出第一步,以履约创效为目标,以风险防范为保障,努力建设精品工程,助力打造优质电建品牌,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