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规划建设> 企业

青春燃烧在高原

水电九局 发布时间:2022-06-15 09:57:39 作者:张志远、肖洪腾

他叫向前,越是困难越向前!他是“中国电建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的获得者。

从云贵高原启航,在黄土高原成长,再到雪域高原闪光,他与高原有着不解之缘。对于高原,他有着自己的理解——海拔高追求要更高。

他荣誉等身: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首批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质量管理活动优秀推进者,首届西藏自治区质量奖获得者、中国电建集团“先进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西藏DG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特等功臣”……

十五载如一日,他用奋斗的足迹把人生丈量,用辛勤的汗水在高原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诗行,向着梦想升起的地方,挺起青春的脊梁。

攻坚克难的“拼命郎”

山西省中部引黄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覆盖市县最广、综合效益显著的特大型民生水利工程。来到三晋大地之前,向前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但当成为山西小浪底引黄工程Ⅰ、Ⅱ标段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后,他发现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在施工洞内,我们每天不但要面临20万立方米大涌水的考验,还要面对大跨度洞室开挖、岩层差、300米级深竖井等诸多施工难题”,每每提及,向前总是心有余悸。

而当时的向前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带领团队,将一道道难题逐个攻破,地下泵站、引水隧洞、出水竖井等三大关键线路均按节点提前完成,还实现了6公里长引水隧洞“零淹洞事故”“零安全事故”,为如期实现泵站上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到更艰苦的地方去,打磨青春的底色。2018年3月,向前从小浪底引黄工程调任水电九局西藏公司DG施工局总工程师。三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工作超过13小时,在高寒缺氧的“世界第三极”,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奋斗精神砥砺奋进。

砥志研思的“技术控”

西藏DG水电站大坝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海拔高、低气压、强辐射、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就像一座座大山挡在工程建设者的面前,国内外尚无经验可以借鉴。

有水电专家称,按照常规,在这种特殊气候环境下,不宜实施碾压混凝土施工。面对世界级技术难题挑战,越是困难越向前的他,紧扣“层间结合、温控防裂”核心,对碾压混凝土开始技术攻关。

“碾压混凝土不也是混凝土吗!”向前调整思维方向,立即带队开始与难题“死磕”,经过多次试验,最终掌握了在西藏“一日四季”气候条件下碾压混凝土最佳VC值,并通过动态控制,攻克了层间结合难题。

高海拔高寒复杂气候环境下,大坝混凝土表面保温保湿又是一项技术难题。作为项目总工程师,他带领技术骨干深度开展《西藏高海拔干冷河谷大坝混凝土保温保湿工艺研发》,因成果显著,向前受邀参加第八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并在30多个国家的行业专家和知名学者面前作专题报告,获得高度认可,该成果还荣获2020年度中国电力职工技术创新奖二等奖。

随着一系列科技成果落地,2021年5月23日首台机组提前投产发电,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几年来,他带领团队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奖、施工工法,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8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130余篇。

创优创效的“排头兵”

作为DG水电站大坝建设的技术领军者,向前带领技术团队,将许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为行业提供了许多“电建方案”,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牵头研发的大坝新型复合式保温保湿技术,实现了大坝混凝土表面保温保湿的兼顾,大坝揭被后上下游面无温度裂缝发生,成功打破了世界水电人心中“无坝不裂”的魔咒。

通过高海拔高寒地区大体积混凝土低温季节暖棚成套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突破了冬歇期不能施工的瓶颈,在坝体取出26.2米三级配碾压混凝土芯样打破了世界纪录;蓄水后坝体及坝基渗流量<4L/s;DG水电站大坝施工工艺及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为减轻工程建设对西藏高海拔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工程开挖复杂料源深度开发利用,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坝式开发的大型水电工程不新增开采料场,不设弃渣场的先例,践行了“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为工程节省投资2.39亿元,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保护鱼类繁衍生息而建的DG水电站生态鱼道,是世界海拔最高、落差最大的鱼道,也是国内首次大量采用钢管柱群和预制装配技术建造的鱼道。在他的带领下,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鱼道主体工程施工,其中钢管柱、预制梁全部采用工厂标准化施工,大大提高鱼道过流断面的精度,为鱼类洄游搭建了幸福天梯。

精准援藏的“急先锋”

在藏区工作,他深知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精准援藏的道路上,他始终走在前列。

在助力脱贫攻坚上,他冲锋在前。2020年6月,为了让山南市多颇章乡深度贫困地区1812名藏族同胞早日搬进安置点新家,向前带领200多名员工、24小时不停歇,经过10个昼夜全力奋战,抢通了1.6公里“通往民心”的进村道路,当地百姓对此赞不绝口,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政府也发来感谢信给予高度肯定。

在接续乡村振兴上,他谋划在前。为帮助当地农牧民特别是就业困难农牧民实现“业者有其技”,向前组织开办农民工夜校,就钢筋、木模、混凝土浇筑等技术,先后培训西藏籍务工人员2785人次,使他们端稳了长期就业的“铁饭碗”。

在筑牢民族团结之根上,他行动在前。索朗赤列是项目上一名娴熟的钢筋工,经常对人说:“向前总是非常热情,我们在项目部就像在自己的家一样。我们作为本地人能参与水电站建设,学会了好多技术,真的是要感谢水电九局,感谢向总。”向前不但对索朗赤列这样的老师傅传授技能,还一对一帮扶培训近几年到九局工作的藏籍高校毕业生,同时还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为在藏大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一颗颗团结的种子悄然萌芽、破土而出。

“中国电建‘十四五’规划振奋人心,感谢这个好时代,我将在宏伟蓝图的行进路上,在雅鲁藏布江水电大开发的征程中,一路奋力向前。”

对于未来,向前有了新的期待。


向前(右一)在施工现场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