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迎风起舞戈壁滩

江西电建公司发布时间:2022-07-01 09:51:06  作者:石旋

2022年6月29日11时8分,粤水电哈密十三间房风电场一期50兆瓦风电项目的一台台6.25兆瓦风机,伴随着高温和风沙迎风起舞,标志着江西电建公司承建的目前国内陆上最大单机容量风电机组顺利并网投产。

该项目地处戈壁滩,是“无水、无电、无路、无网”的“无人区”。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时刻考验着项目团队的意志。

这个年轻团队凭借什么战天斗地,圆满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在历时3个多月的项目建设即将结束时,我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奔赴项目一线寻求答案。

迎“改革之风”,青春闪光在一线

一路西行,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出发,向七角井镇戈壁滩深处前进。蓝天白云下,车辆在茫茫戈壁“搓衣板式”的碎石子道路上颠簸,40度高温炽白的烈日刺得人睁不开眼睛。三个多小时后,我们抵达了粤水电哈密十三间房风电场一期50兆瓦风电项目部。

粤水电哈密十三间房风电场一期50兆瓦风电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七角井镇,属哈密十三间房风区,拟建风电场距七角井镇公路里程约55公里,距哈密市公路里程约260公里,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约450公里,风电场区域的海拔高度约835~960米,项目处于峡谷风口区,3月至10月是大风期,平均每月有16天左右风速在10米/秒以上,给项目施工带来极大困难。

张立林,公司“两场”改革中,第一位通过公开竞聘走上项目经理岗位的优秀青年技术骨干,带领15名团队成员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老中青三代电建人,在曾经的“无人区”,用奋斗者的姿态书写着戈壁滩“追风”故事。

摆放成U字型的18个集装箱,既是项目部办公区也是员工宿舍。项目团队住的是铁皮屋、吹的是沙尘暴,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每逢大风期,扬起的沙尘能见度不足百米。改造后的宿舍遭遇大风时,总会被风沙碎石砸得如雷声作响,即便用胶带贴住门窗,依旧会有风沙粉尘刮入房间,夜间不得不戴着口罩睡觉。

“项目部先修好了进出现场的道路,后来通了电、通了网。每周从镇上用罐装车运来近30立方的生活用水。每隔4天,我开车往返6小时去最近的火车站镇,购买新鲜菜品和20桶饮用水。”团队中年龄最长的办公室主任熊国金介绍。

安全总监付强:“平时,项目领导经常和年轻人谈心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团队有个惯例,如果有人因为在现场加班或外出采购生活物资而无法按时回来就餐,团队所有人都会等他们回来一起开饭,团队就像一家人。”

在工程技术科,我们见到了刚从项目现场回来的技术、安全、商务人员,这批清一色的“90后”,个个皮肤黑中带红,朴实的笑容透着青春的朝气。谈起团队的故事,他们如数家珍。

工程技术科秦哲:“每天工作结束后,项目领导都会召集我们开碰头会,聆听各岗位年轻人梳理当天的工作完成情况,部署第二天的工作,大家每天工作都很充实,希望我们的项目能顺利实现‘6.30’并网。”

安全科覃杰:“这个项目是我目前参建条件最艰苦的项目,但项目领导最大程度解决了水、电、网等实际困难,后勤有保障让我们挺安心。”

经营管理科邹鹏:“我们的团队非常团结,大家都铆足了劲,想看看通过这3个月的努力,我们到底能干出点什么。有了共同的目标,就不觉得苦了。”

战“自然之风”,戈壁滩上斗志昂

哈密十三间房风区年平均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有150多天。3月的新疆,丝毫没有初春的暖意,项目团队刚入场就迎来了大风季。

粤水电十三间房风电场采用的是单机容量6.25兆瓦新型风机(目前国内陆上风机单机容量最大),叶片长达83.4米、叶轮整体吊装140.6吨、机舱整体吊重144.3吨,这种机型在公司风电项目中也是首次使用。

普通风机基础直径一般为18至19米,6.25兆瓦风机直径达到了22米。风机基础浇筑前,项目团队召集施工队和项目管理人员,多次开展安全质量技术培训及安全质量交底,通过专业视频资料及工程施工图片,研讨施工难点重点。

“第一台风机基础浇筑施工时,我们遇上了8级大风。当时气温接近零度,大风卷起的石子能把汽车玻璃打破,风沙打在脸上又冷又疼”,项目生产副经理朱浩文回忆,“基础浇筑整个过程不能中断必须一气呵成,由于项目部位置偏僻,混凝土运输路途遥远,为了顺利完成浇筑任务,高峰期项目部动用42台罐车持续运输混凝土。我们按区域划分责任,从早上5点到晚上12点,顶着风沙一直守在基础浇筑现场直到完工,确保浇筑质量。”

十三间房风区每月风期达到了15天,如果风速超过10米/秒,就必须停止作业。

频繁的大风天让项目团队成了“追风者”。

“我们几乎是全天候随时待命”,项目总工袁斯珊说道,“通过‘全球潮汐’APP,时时监测风力数据,只要有大风间歇期,风速符合安全施工标准,就立即出动组织吊装。”

项目团队在施工中,采取先在地面完成叶轮组合,并完成100%力矩,同时调整辅吊站位,以利叶轮溜尾时顺利进行,较好地避免了高空作业带来的危险性,大幅缩短整机吊装时间。该项目的新型风机总共有5段塔筒,迫于天气条件影响,吊装往往无法一次性完成。项目领导班子反复研究风机基本特性、吊装设备性能,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吊装塔筒第4段或第5段时,主吊采取不松钩措施,既确保施工安全,又能迅速抓住风速减缓的窗口期,高效快速完成风机吊装。

5月17日,首台风机开吊。

6月23日,在项目部全体人员拉紧缆风绳的通力合作下,最后一台风机吊装完成。

期间,团队克服半月多的大风恶劣气候,安全完成8台新机型吊装,这个年轻的项目团队一次次战胜了戈壁“风魔”,顺利完成了该项目建设最艰巨的施工目标任务。

追“理想之风”,天生我材必有用

风机叶片徐徐旋转,来自四面八方的风被转化为绿色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汇入“双碳”时代发展的洪流。公司“两场”改革持续发力,创新驱动、价值创造已成为助力青年实现理想的崭新风潮。

采访中,当被问及“如何看待项目经理竞聘机制”时,项目经理张立林感触很深:“这个项目是我第一次担任项目经理,也是公司第一个通过竞聘方式选拨负责人的项目,通过这个项目的锻炼,我收获很多。首先我收获了自信,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工作安排到主动争取工作的角色转换。虽然,对于工作我都会认真做好,但通过竞聘方式担任项目经理,优质完成项目,创造品牌价值的愿望更强烈。今天,项目顺利并网时,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同时我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原先作为项目班子成员,我只需要做好分管范围内的工作,对项目整体管理考虑较少。这次竞聘担任项目经理,我从项目策划、经营管控、项目工期、质量安全以及生活后勤、疫情防控都要考量,通过锻炼,我的综合管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希望公司进一步规范项目履约体系建设,为年轻人提供规范的锻炼自己、展示能力的平台”。

项目总工袁斯珊也表示:“竞聘机制公平公正,给予了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和竞争的平台,这让我充满了期待。对标公司优秀项目经理的要求和标准,我更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增强了前进的动力。相信,经过在一线的不断磨砺和经验累积,不久的将来,我也要去竞聘项目经理”。

生产经理朱浩文很自信地说道:“这次我没有报名参加竞聘是因为公司已经安排了我的岗位,我觉得应该先做好这个项目。公司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平台,我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会。我有职业任职资格,也有较丰富的经验积累,我会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项目经理”。

随着公司“两场”改革持续推进,立足岗位、改革创新之潮蔚然成风。戈壁滩上的风电建设者,乃至各岗位、各专业的青年们,在企业搭建的平台上将尽展风姿、迎风起舞。

粤水电哈密十三间房风电场一期50兆瓦风电项目航拍图


6月29日项目顺利并网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